对仇人,我都选择原谅——苏轼

苏轼,这位备受后人景仰的文学巨匠,在其从政为官期间竟3次遭贬谪,行遍人间崎岖路,尝尽酸甜苦辣情,历尽排挤、打击和屈辱。面对这残酷的命运,苏轼却始终挺直脊梁,笑看得失荣辱,面对仇敌,也都一一选择原谅,用旷达之心铸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对仇人,我都选择原谅——苏轼

苏轼的一生,成也豪迈,伤也豪迈。他的诗文,字里行间透出恢弘壮阔,抒发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大气,仿佛世间一切尽锁其笔尖,也由此成就了苏轼在文学上不可动摇的文豪地位。但是亦是因为这份“真性情”,让苏轼饱受谗言所害,仕途之路走得相当艰难,几易职位,几度贬谪,从政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行走于奔赴各地上任的途中,但是如此曲折不堪的生活,却始终没有彻底磨灭苏轼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如其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对仇人,我都选择原谅——苏轼

苏轼别黄州赴汝州任途经金陵时,遇当年政坛对手王安石骑毛驴迎至江边,两人会面,一番叙谈,恩怨化解,和好如初。苏轼遇赦北归时,陷其于不义的宰相章惇已落难,亦被贬谪岭南,章惇的儿子怕苏轼报复,便写信请苏轼高抬贵手,苏轼接信后立即回函,安慰他们,并把自己在岭南的生存经验和应注意事项告诉章惇的儿子,还嘱咐他要给其父亲多带些药,以便保重身体等。章惇的儿子接信后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甚至于政敌的迫害,竟被他看成是一生的功业: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对仇人,我都选择原谅——苏轼

这是苏子的自画像。纵观他的一生,我倒认为,黄州的苏轼,惠州的苏轼,儋州的苏轼,心灵上是最轻松自由的。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三个时期,是最丰富的。当然,儋州确实太苦了一点,常常挨饿。即使这样,在林语堂的笔下,物质上贫乏至极的苏子的艺术张力与精神自由,也比他身居高位时要广阔的多。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都是在这三个人生阶段确立并高扬的。

他如此善良。如此可爱。身居高官,竭忠尽智为百姓谋福利,毫不顾忌得罪一批批的为个人谋的政客;位居低微,以坦荡荡童稚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他身边的所有百姓安康自在。一切发乎纯良真挚的天性。

对仇人,我都选择原谅——苏轼

爱也好,恨也好,名也罢,位也罢,在一段段艰辛的贬谪之路上,苏轼将往日的怨恨揉于心尖,化为笔墨,一笔勾销。三段曲折的谪居途,数千里的行程,一路真实的体验,苏轼被削弱了做官的权力,却由此走进了文学创作这一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他突破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筑起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他包揽了中国人的坚毅、豁达和豪放,成就了他永远高贵的尊称——坡仙。一代文豪高尚的道德品质,炽热的民本思想,深博的文学造诣,大海般的襟怀,卓越的创造力,在3次贬谪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世人的钦佩和赞赏。

对仇人,我都选择原谅——苏轼

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成为了苏轼在最后时光里,对于自己的一生,最贴切、也是最为真实的诠释。

用林语堂的话作结:苏子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