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波士頓馬拉松,是這樣一個馬拉松,把特別差的賽道,特別糟糕的硬件環境,通過歷史積澱和文化生髮,變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賽事。這不,你想參加,門檻又高了。

波士頓馬拉松官網發佈重要信息,2020年的波馬參賽資格BQ變更,提高了5分鐘。35歲以下的男子需要3小時才有報名資格,就算你80歲了,也要4小時50跑完全馬才行。這釋放出了一個信號,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別想歪,這肯定不是僅僅因為中國人跑步多了,把BQ弄得提高了要求。中國人在波馬當中的佔比還是相當少的。波馬是世界嚴肅跑友的晴雨表,這個信號是,從世界範圍內來看,跑步的人更多了,且跑步水平在提升。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波士頓馬拉松是現代第一個馬拉松,1897年首創,至今連續舉辦,連二戰期間都沒有中斷過,波馬是馬拉松大滿貫中當之無愧的王者。如果你查看波士頓馬拉松官網,從第一屆參賽到現在所有的選手名單都能查到,這是一種尊重歷史的行為,如果你去翻看那些名單,一定會被震撼。

BQ的提高,一方面意味著跑快得人越來越多,波馬的熱度越來越大,同時也說明了波馬這個賽事即使經歷了120多年的歷史,依然在不斷尋求服務上的進步和改觀。

從官網的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波馬的實際錄取成績已經比報名資格(BQ)要提高4分52秒,按照這個趨勢來看,2020年的錄取成績要大概率超出5分鐘,所以索性從BQ的角度提高5分鐘,這樣減少了報名的篩選工作量,也減少那些達到BQ卻沒能獲得參賽資格者的遺憾。

波馬官網上給出了波馬BQ的歷史:

1970 QUALIFYING TIME - 4:00

1971 QUALIFYING TIME - 3:30

1972 TO 1976 QUALIFYING TIME - 3:30

1970、1971年不分年齡,達標即可參賽。

1972年開始,女性正式允許參加馬拉松。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1977~1979年,男子年齡段分為兩組40歲是分界線。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1980年提高了男選手門檻,降低了女選手門檻。鼓勵更多女性選手參加。但也遠遠高於現在的BQ。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1981~1983年再次細分了年齡段,基本上以10歲為一個年齡段。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1984~1986年增加了女子選手的細分。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1987~1989降低了年輕人的報名門檻。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1990~2002年,更加細分了年齡段,以5歲為一個階梯。並再次降低門檻。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2003~2012年增加了80歲以上年齡組,可能早年跑波馬的死忠粉,已經年過80了。追溯這種成長,總是令人震撼。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之前的比賽,都是達到報名資格即可參賽。但是2012年由於符合資格的人太多了,開始採用“rolling admission”(滾動錄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成績大排名)模式

,避免人數太多,來限制賽事規模。

波馬100週年的時候,波馬規模達到了歷史最高點。2013年波馬爆炸案,2014年重歸波馬這一年,波馬規模達到了歷史第二高點。2014年的口號是boston strong,用體育精神戰勝恐怖主義為整個城市療傷。而現在全球的跑步熱潮,帶來的是更多更快的跑者加入,即使規模沒有擴大,波馬的“單產”已經在不斷提升。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2013~2019就是我們多數跑友都知道的現行的BQ標準。比上一代標準略有提升。

實際上,從BQ標準的演化,我們可以分析出當時跑步人的整體水平,而波馬為了最優的賽道容量和最好的選手水平,都是在不斷調整著一代又一代的篩選策略。

波馬BQ是全球跑步水平的風向標!

而對於2020年波馬標準提升,我們並不意外,下圖展示BQ和實際錄取之間的時間差,很明顯該提速了。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評價一個賽事,可以有很多維度來看,不過最核心的還是選手平均成績人均消費。當一個賽事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的時候,是可以挑選客戶的,這個挑選的過程往往就是成績和消費力。無論是報名成績還是慈善名額,波馬都已經水漲船高。我記得2016年波馬賽事宣傳冊上口號,就非常明確道出了這一點:

2016波馬口號:Run Bold!(大膽去跑!)

Each of you has traveled a journey marked with ups and downs ,tears and joy ,some have dedicated a lifetime to earning that boston qualifier bib ,others raised thousands for a worthy cause. it all comes down to this. you've finished your training. you've finished your fundraising. there's one finish left - let it inspire you.

(你們每個人都經歷狀態起伏的旅程、淚水與歡樂的洗禮,有些人窮其一生去追求波士頓馬拉松資格(BQ),有些人則拼命工作去賺取額外數千美元的慈善名額花銷。所有這一切都凝結於此刻。你已完成了訓練,或者你已搞定了慈善捐款。但仍有一條終點線等候在前方——讓它燃起你的鬥志。大膽去跑!)


波馬BQ又提高了,意味著什麼?——歷史有深意



波馬賽道硬件條件實際上是非常差的,賽道又窄,起終點轉運又非常不方便,補給也沒啥特點,但能夠把這樣一個鬼地方運營到被無數人痴迷,不得不說和BAA多年的持續進步密不可分。

他們真正瞭解嚴肅跑者和慈善跑者的需求,他們真正懂得篩選+規則匹配,他們真正懂得文化和歷史的力量,這是高一年級的、高品位的、有門檻的更高榮耀。所有比賽都有自己定位的人群,只有不斷進步的賽事,才能匹配不斷進步的跑者。

波馬這次報名門檻調整,千萬不要疑惑,從歷史上看,現在的門檻已經是相當寬鬆了。

我經常這樣認為,探險家和科學家就是代表人類來探知各個領域的邊界的,而經過120多年持續累積進步的波馬,也正在代表跑步人群去衝擊跑步文化內涵的頂峰。

我愛波馬,無論它的門檻有多高!

就像一個學生想要考取哈佛或MIT,沒有討價還價的。

Just Run!

黑跑黑話

“BQ是跑步領域的風向標。”

全世界跑友都想去波馬,BQ大排名策略,就是大數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