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小巷,一条幽幽小道、一条长长小街、或许热闹或许寂静……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贵阳这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贵阳古老质朴的文化依然没有丢失。

黑羊巷:一条小巷讲述的千年历史

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子,但曾经一度在漫长无垠的历史长河中代表了贵阳。这是一条贯通正新街和中华中路路口的巷子,却随着时光流逝如今只剩四户人家,与周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它略显孤单寂寥。从仍可辨的几段旧城墙上似乎还能看出贵阳的闪光历史。这条小巷就是黑羊巷,号称贵阳第一巷,是贵阳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巷子,自唐朝就有记载。

黑羊巷有两个古老的地名叫黑羊箐和黑羊井。唐宋时期这里竹篁成林,树木繁茂,故叫箐。又因有一眼地泉水质极佳,土人砌成井后,得名黑羊井。这口井一直到1939年2月4日,日寇飞机轰炸贵阳(即贵阳"二四轰炸")大十字时被炸废填埋。井虽不在,但黑羊井之名仍留后世。直到上世纪末,在靠中华中路这边的黑羊巷巷口,还保留下一块醒目的大标牌,上书"黑羊古井"。如今的黑羊巷在时尚shopping mall的包围中,渐渐被遗忘,导致长期无人监管,卫生面貌有待改善。在贵阳市、云岩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2016年初,中华社区采取多种措施,取缔了巷内多年经营的12家辖区摊户,并联系云岩区生态局对黑羊巷进行了整体改造,地面换上了花岗石道板,两侧修筑成花台,面貌焕然一新。并会在黑羊巷树立标志,让贵阳第一巷再次重塑其地标之名。

北横巷曾经有个“刺客”投掷炸药欲杀袁世凯

中华北路,车水马龙。和热闹的云岩广场相对望,路边矗立着几栋大厦。从岔道口进入毓秀路,走不到多远,右拐,便就进了北横巷。

巷口的一侧有小商贩买着小吃,在他们身后是一处老宅围墙,尽管已经有用水泥在外糊了一遍,脱落处依然可见古时砖墙。往巷内走,有一路口,走进几步,一家炒菜馆边上相连着旧围墙,一道大门就在墙中,门上两张蓝色门牌号,分别写着“北横巷11号”、“北横巷7号”。

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这里曾经出了个刺客:1911年刺杀袁世凯的张先培就出生在此处。据贵阳市云岩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周诗若说,张先培生于贵阳北横巷,曾经在贵阳就读于进步人士创办的小学,后离开贵阳到北京陆军贵胄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12年,年少气盛又颇有进步思想的张先培和几个同仁决定刺杀袁世凯,三人用自制炸药,聚集在北京丁字街及祥宜坊酒楼两处,投掷炸药炸袁世凯,后来失败被捕被处死菜市口,年仅22岁。孙中山先生到北京后,曾亲自主持举行张先培等烈士的迁葬仪式。

张先培的故事巷子里知道的人并不多,大家却对另外一个故事至今记忆深刻:1980年,巷子内一住户建围墙时,从地下挖出一堆银锭,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挖出的银锭住户全部上交给政府,共41斤。后来该住户家还得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奖励,那时候还被巷内其他人家羡慕。“就是那点,曾经挖出银子来。”

团结巷:弥漫历史古味

团结巷,取名源自邻里团结友善之意。这是一条被无数繁华商圈包裹着的小巷子,尽管如此,团结巷却并不因繁华包裹而丧失它原有的滋味。

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走进这里,你会感觉,它就像是被一层能隔音的膜包裹着一样,让你在进退数步之间,让原本被车流声侵噬的耳朵瞬间安静下来~

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身处巷子,环绕四周,这里一排一排具有80年代典型特征的红漆木窗跃入眼帘,旧年代的那股味,也就从这里开始,在巷子里弥漫开来。水泥铺就的路面上,长着一层淡淡的绿色青苔,这抹淡淡的绿,就如这条巷子、这个小区,甚至这座城市的镇静剂,让刚刚还浮躁万分的人变得安静下来。

小河巷:青砖朝门小巷百年富贵人家

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大十字,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这里几乎可以算是贵阳市最繁华最喧闹的地段。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高楼背后的小小空间,有一条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小巷子:小河巷。和外面快节奏现代化的城市风景不一样,这里古老、安详、宁静,有些破败,但依然充满魅力。小河巷,毗邻贵阳市区最繁华的中华南路,与著名的达德小学隔街相望。巷内面积不大,却四通八达,曲里拐弯,高低错落,主巷算比较笔直,干净,用石头做地基,上面砌砖的老式建筑形式随处可见,斑驳的青砖墙,在小巷还依稀可以找到。

文庙巷:一庙一井小巷风光无限

饱含历史的贵阳文化小巷子


一堵老墙上,蓝底白字贴着一块路牌,牌上写着三个字:文庙巷。

众所周知,文庙即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后面还有一座府学宫,即府一级的学校。因此,文庙巷曾经是两个“单位”的所在地,一个是文庙,另一个就是府学宫,专供生员读书的地方。

贵阳的这座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年。据在文庙巷居住了6代人的74岁老人周光富介绍,府文庙的布局是文庙在前,府学宫在后,文庙前有屏墙,墙的东西方向各有一坊,右边一坊“德配天地”,左边一坊写着“道冠古今”。

贵阳的这座文庙,无论是规模,建筑,都比安顺那座文庙漂亮多了,因为整座府文庙的造型很像北京故宫,因此当时的贵阳人又将这座文庙称为“小故宫”,周光富老人回忆,自己从小就在文庙内玩耍,对文庙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庙内建筑精致典雅,雕梁画栋,还有用汉白玉做成的金水桥,庙门口还有下马石,文官到此必须下轿,武官到此必须下马。周老回忆说。

文庙的辉煌,在延续了数百年后,在20世纪中期,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最终被拆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