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王齐翰《勘书图卷》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

寻找资料的时候,看到这幅画-五代十国时期王齐翰画的《勘书图》, 色调高古,人物典雅,上有宋徽宗御笔“齐翰妙笔勘书图”字样。王齐翰是建康人(今南京), 仕南唐画院为翰林待诏, 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宣和画谱》称其人物画“不曹不吴, 自成一家”。《勘书图》描绘文士勘书之暇挑耳自娱情景,又称《挑耳图》。

五代文物罕见。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柴窑。关于柴窑的事情,笔者已经写了几篇文字,柴窑虽出名,然真品从明代就已经罕见了。清宫内府也只不过收藏了几只柴窑碗,乾隆皇帝尚且对其真伪持怀疑态度,而今天满大街的“柴世宗,显德年制”款五颜六色的柴窑,我说这东西不对还不行,总有那么些朋友觉得自己手上都是柴窑真品。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吴越国秘色瓷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谁敢说柴窑不真,那得被按在地上踏上一只脚,痛打一顿方才解气,不管你是什么专家什么学者什么身份。。。。(一笑,玩古就是个乐,有这个乐就好了,别当真对号入座)

其实,对于柴窑文物的仿制,最晚在民国时期就很多了。当时经常仿制一些稀少的年号的假文物,如显德年制一类的卖给喜欢古董的西洋人。所谓洋庄货是也。

民国时,赵汝珍便曾在《古玩指南全编 古董辨疑》中提及这种“显德年制”款碗:

“今日北京市之古玩小摊上,常陈列一种仿宋瓷大碗,内有‘显德枢~府’字样,声音极为清脆悦耳,诚所谓声如罄也。但一元现洋即可购买一件听声,岂足为凭也!”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吴越国秘色瓷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20世纪80年代,孙会元先生也曾在《谈柴窑》一文中揭示过这类瓷碗的来历:

“民国初期,北京东郊六里屯盆窑和河北唐山的启新瓷厂,还臆造了不少半陶半瓷胎骨轻薄的白、黄、淡绿、孔雀绿等琉璃釉敞口碗。碗的内壁满满地凸模印着缠枝花卉图案,也有花间加双龙纹的,内底心凸模印‘显德年制’四字两行宋堑体款识。这些毫无根据的臆造品,只能称为一种仿造的艺术品罢了,现在已很少见。”

同一时期傅振伦先生在《译注》中曾注解

“……何遂得显德款残瓷碗底,以及1948年前各地古玩铺出售白、蓝、绿等釉显德年制款印花瓷(或云造于河北唐山,系洋灰为胎),皆系伪造。”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耀州窑青釉葵口碗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柴窑,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明代洪武时期曹昭的《格古要论》当时曹昭云:‘柴窑出北地,’后来明晚期《增补格古要论》则加上了“河南郑州”四字。以前所谓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关于柴窑的记载,后人考证为清人高士奇《归田集》中记录,这就很晚了,没有太多文献价值,所以还是以明人所录为最早。

柴窑二字由于是明代才出现的,宋人书中没有记载,所以其真实性历史上一直存疑。汝窑,北宋修内司官窑,定窑,南宋修内司官窑,郊坛下新窑这些都在宋代文献中有记载,耀州,龙泉,饶州,建盏,磁州窑,越窑,这些宋代窑口在宋人文献中均有记载,唯独柴窑,均窑,哥窑在宋代文献中毫无踪影!所以,对于柴窑,均窑,哥窑的宋瓷身份是否真实,确实是值得商榷的。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白釉钵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目前学术界对于柴窑,有耀州产,郑州产,吴越国产秘色瓷等几种说法。耀州产柴窑之说主要由于柴窑出北地一句,郑州产柴窑之说则出自《新增格古要论》“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吴越贡瓷称为柴窑似乎也有道理,毕竟后周立国时间前后仅10年,柴荣南征北战,哪有什么时间精力去玩瓷器。何况曹昭当时也说是“闻当时请瓷器色。。。雨过天青云破处”也就是听说,并没有经过考证。

其实对柴窑文物最有发言权的,可能还是乾隆皇帝!他写了好几首咏柴窑的诗句。

在乾隆皇帝诸多咏柴窑瓷诗中,有几则注释颇值得注意,分别为:

“内府旧有柴窑碗一,实古于宋瓷,然亦难定其真伪也。” (乾隆四十五年《咏官窑盘子》)

“《夷门广牍》载:柴窑世传周世宗时所烧,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又《博物要览》论柴窑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为诸窑之冠。今内府所藏柴窑碗共七,八枚,分第甲乙,然色皆黑,无青色,亦见记载之难信也。” (乾隆五十二年《咏柴窑碗》)

“内府旧藏柴窑碗,曾经题咪。是枕式仿柴周所制,而釉色非《遵生八笺》所云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者。然汤穆莹润,火气全消,亦当似赵宋时物耳。” (乾隆五十三年《咏古瓷枕》)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四系盖罐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据此可知,乾隆皇帝吟咏的几件柴窑器,似乎并非凭其本人一己之见判定为柴窑,而是明确记载了名称的内府旧藏。

乾隆皇帝研究之余,也说难定真伪!这些内府旧藏,无疑可能是明代宫廷收藏的,至少也是乾隆皇帝之祖康熙的收藏。但这些命名为柴窑的器物,并非青如天,明如镜!其色皆黑!

柴窑最早的记载出自明初洪武曹昭《格古要论》,后来基本上都是在曹昭言论上的演绎,曹昭本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柴窑,宋代文献也根本没有柴窑的记载!汇总有明一代种种关于柴窑的记载不难发现,到明代时已基本上无人亲眼目睹过柴窑究竟是何种面目了。明代内府度藏的所谓柴器,定为柴窑,则要不柴窑确实就不是天青色,而为黑色,曹昭所言不真,要不这些内府所藏的柴窑就根本不是宋瓷!

五代瓷器鉴定-后周显德年制款是真柴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五代越窑秘色瓷器

五代瓷器鉴定真知堂:看到这里,您对柴窑的理解是不是又深刻了一层呢?原创不易,研究不易。笔者所言,皆有所本。欢迎转载,请勿抄袭。这是对自己人格的起码尊重。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更多文物古董瓷器鉴定精要和文献资料,图片资料,欢迎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查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