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故事」山村巨變看小匯

十堰市審計局對口幫扶鄂坪鄉小匯村側記

滄桑臉上展笑顏

62歲的鐘發福,之前一直在外打零工,身體不好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租住在同村村民閒置的房子裡。2014年,湖北省十堰市審計局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後,立即注意到鍾發福家的特殊情況。在審計局陳局長的關心下,駐村工作隊籌措資金,幫他們買了3間大瓦房,讓他們有了自己的房子。去年進行易地扶貧搬遷,他們又搬進了現在的新房子裡。

現如今,老鐘的大女兒在縣城讀高中,二兒子在縣城讀初中,三女兒在鄰村的小學讀四年級。孩子們都很懂事,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妻子在家做些簡單的農活,老鍾也不再出遠門,就在村裡臨近務工,在易遷建房工地打工幹活,每天也可以得到一百多元工錢。

「審計故事」山村鉅變看小匯

在易遷安置點的新家門前,鍾發福正在忙著運送拌好的水泥砂漿,淌汗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駐村工作隊員又將機關幹部給他家孩子捐贈的兩大包衣物送到了家裡,其中還有很多是專門購買的新衣服。提起審計局對他家的幫扶,老鍾總是激動地重複一句話,“感謝審計局,感謝領導!”由於以前家庭經濟困難,老鍾成家很晚。現在年齡大了,仍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三個孩子都在讀書,還要贍養80多歲的老母親。要保證老鍾家的生活穩定,必須進行政策兜底。現在老鍾家5口人都被納入了低保,養老、就醫、教育、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保障。村裡像老鍾這樣特困戶,沒有了後顧之憂,微笑著走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

鄖巴黃牛拓荒山

在小匯村山上的黃牛養殖場裡,我們見到了正在指揮工人幹活的馬奎。“我們把玉米秸稈粉碎後,按照工藝配方發酵製作成青貯飼料,這樣就可以在冬季沒有青草飼料時,向肉牛投餵經過發酵後的青貯飼料。相比喂普通飼料,吃青貯飼料的牛增肥更快,肉質更好,也能賣上好價錢。”

馬奎頭頭是道地向我們介紹他的養牛經:“做青貯飼料的玉米秸稈,必須是剛出穗結籽的,這樣秸稈的生物質達到最大化,飼料價值高。農戶把青玉米秸稈收割後送到這裡,可以獲得比以往收穫玉米更高的收入。”

這個敞亮氣派的標準化鄖巴黃牛養殖場,是該局籌資260萬元援建的,2016年建成後正式移交給村委會。馬奎從村委會把養殖場承包過來進行經營,每年向村委會交納5萬元承包費。養殖場的幾名工人,都是本村的貧困戶。向養殖場供應青玉米秸稈、牧草等的農戶,都是匯恩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他們也大多都是貧困戶。有了養殖場的產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從中得到就近務工、增收致富的機會。

2016年之前,小匯村只有部分村民家養過耕牛,從來沒人大規模養殖商品肉牛。養殖要技術,投入要資金,市場有風險,村民們都不敢“吃螃蟹”。在養殖場建設之前,局領導帶領村“兩委”幹部和部分曾經養過牛的村民,先後多次到竹山、房縣、鄖西等地,考察鄖巴肉牛養殖產業,學習養殖經營技術。“對於脫貧產業建設和發展,我們不僅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該局駐村工作隊陸高明說:“沒人敢於承包經營養殖場,我們就鼓勵村裡的年輕黨員馬奎,大膽嘗試,並積極向上爭取各種政策和項目支持,註冊商標,拓展銷路,還指導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引導20多戶農戶加入,並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

“今年共收欄飼養鄖巴黃牛180多頭,目前還存欄120多頭,年底成品肉牛出欄後,預計銷售收入160萬元。可帶動合作社成員戶均增收8000元。”如今的馬奎,已經初步完成了從農民向致富帶頭人的人生轉變。

茶園飄香小匯村

“老楊,你再招呼上十個人,明天到山上的茶葉基地,繼續割雜草、整地邊。今天上工的這些人,明天要轉到三組溝那邊幹活。”龔飛合上手機,向來訪者介紹道,“前段時間陰雨連連,茶園基地都荒了。要趁著最近天氣放晴,趕緊把雜草、苞谷杆子割倒,地邊也整一下。割倒的草順在茶苗邊上,可以防霜抗凍,保護茶苗越冬,也能自然漚爛成綠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茶田肥力。”

2016年底,在已實施完成的國土治理項目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建議發展茶葉產業項目,進一步豐富脫貧產業結構,拓展貧困戶增收途徑。“市審計局的領導找到我,說我懂技術、會管理,希望我回來搞茶園基地。根據多年的行業經驗,我覺得在我們村發展茶葉產業,對本村群眾有好處,對我自己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多年在匯灣鎮大茶場做茶園技術管理工作的村民龔飛,回到小匯村,開始牽頭建設標準化高產茶園基地。

起初,一些農戶不願意進行土地流轉,龔飛心裡打起了退堂鼓。該局駐村工作隊積極想辦法、做工作,指導成立了匯春茶葉專業合作社,引導茶園規劃範圍內的農戶自由選擇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轉甚至資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得到了更多農戶的熱情響應。“去冬今春,我們完成了將近300畝的茶園初建,栽植茶苗40萬株。田間管理好,茶苗成活率很高。現在,茶園基地將要步上正軌,我真的是打心底裡感謝審計局的領導。沒有他們在後面的支持和推動,我可能堅持不下來,也不敢想著擴大規模搞二期。”龔飛的計劃是,本村三組、四組位於山上,易地扶貧搬遷後,很多土地怕要閒置,他將再流轉的200畝左右土地也建設了茶園。

加入了茶葉合作社並在茶園裡務工的王成財說:“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我每年直接拿流轉費。村裡還給我們申報了退耕還林,也有補貼。平時在茶園裡幹活,每天100多的工錢,今年已經出工快100天了,不出門就可以掙萬把塊,這比以前自己種地強多啦。其它時間,我還可以做點別的活路,也能掙些錢呢!”

“審計局的領導是真心為我們村做好事、辦實事,說幹就幹,不玩虛的。我們合作社茶葉產業能得到農發基金的支持,真是得感謝審計局領導。從項目申報書的起草開始,駐村工作隊反覆給我修改、完善,還請專家進行指導,陪我到縣裡報送材料。”在縣裡參加了國際農發基金項目的管理培訓和業務指導後,龔飛對合作社茶葉產業發展更有信心了。這個以前的“打工仔”,現在正帶領合作社成員為“自己的中國夢”打拼。

物質精神雙小康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建房工地,是駐村工作隊和王成義每天都要來的地方。他們監督工程質量、督促施工進度,同時也不斷提醒工地負責人和工人們,要注意施工安全。

作為小匯村黨支部書記,王成義目前最關心的就是易遷建房。“我們村今年要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的目標,其它方面都沒問題,只有易遷建房是最緊迫的。連續下了兩個多月雨,工期都耽擱了。現在必須催施工方多上人手,追趕進度啊!”

說起小匯村在精準扶貧中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王成義指著駐村工作隊說,“這一切都要感謝市審計局的領導和幹部啊!市審計局來了以後,先是勘察水源,在高山上修建了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全村戶戶都通上了清潔的自來水。又給我們蓋了新的村委會辦公樓,還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動廣場,安裝了路燈,硬化了通戶達院道路,栽種了很多花草樹木,村莊一下子美化了、亮化了。在外打工的人過年回來,看到村裡的變化,都跑到我家裡,說審計局的領導真是好,給我們村辦了這麼多好事兒!”

回到村裡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王成義指著美麗整潔的廣場說:“一到晚上,就會有很多人到這裡跳廣場舞,跟你們城市裡一樣啊!”他從辦公室的文件櫃上拿出了一個照片檔案冊,一邊翻著照片,一邊介紹著小匯村四年來發生變化的點點滴滴。“給我們建了養牛場,村集體每年可以收入5萬元承包費,還開發了茶園基地。有了兩個主導產業的帶動,貧困群眾可以就近務工,也拓寬了增收途徑。”

從駐村開始,該局的機關幹部就與小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每戶貧困戶都有城裡的“親戚”。除了不定期的入戶走訪慰問送溫暖,還積極開展法律進鄉村、健康扶貧大型義診、關愛“三留守”、愛心助學等活動。審計幹部堅持走窮親、訪真貧、話脫貧,吃農家飯,提脫貧策。“市審計局領導給我們農民黨員講專題黨課,過政治生日;還把全市示範道德講堂開到了我們村裡,就在這個文化廣場,‘孝老敬親’‘家風家教’‘脫貧攻堅’這些講座,舉辦了好幾次。有全國文明單位的結對共建幫扶,我們小匯村不僅物質上要脫貧奔小康,精神上也要建成文明美麗鄉村。”(王少儒 朱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