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選秀出身的選手,大部分比賽完就消失了一樣?

從2004年開始,選秀節目就開始活躍在我們的眼裡,直到今天,選秀節目還是層出不窮:"中國新歌聲“、”超級男聲“、”明日之子“或是最新的”創造101“,選出的”秀“們如過江之鯽,但他們為什麼沒有像我們所妙想的那樣,成為一代天王巨星?

為什麼選秀出身的選手,大部分比賽完就消失了一樣?

選秀節目,通常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也是以大眾的選擇,喜好來作為基本的評判標準,可能有的人會說有黑幕的存在,但一般的節目為了收視率等多方面考慮,是不會輕易的淘汰人氣選手的,所以到後來,評委也許只是個擺設而已,這個時候,選手的去留就已經交給了觀眾,而放在當年的選秀或是如今的星光大道之類的節目,選手們為了能繼續走下去,因家庭困難、堅持夢想、為家爭光而留下堅強淚水的不在少數,這些場面被粉絲看見,可能要哭的比臺上的更響,而普通觀眾看多了,自然會漠然。所以當比賽結束後,普通的大眾會把這些人刻上“選手”這樣難以抹去的標籤,他們最開始傻氣的樣子永遠都會浮現在腦海裡,在大眾的眼裡,這些選秀歌手,只是自己選出來的普通人。因為大多數人的冷漠,粉絲的數量很難再滾雪球式增長。

為什麼選秀出身的選手,大部分比賽完就消失了一樣?

黑粉之類的話我們暫且不談,都是些人盡皆知的東西。其實選秀歌手最缺乏的是那種明星自帶的光芒,我們通常想到明星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感覺高高在上?就像我們參加那種街邊的唱歌比賽一樣,我們去看這些選手,是不是以一種審視的眼光?哪怕他們有的人唱歌是專業水平,但你會對他們產生崇拜之情感覺他們高高在上嗎?但如果你去看周杰倫的演唱會,難道你會以審視的眼光去看杰倫唱的好不好嗎?我們不太能接受選秀選手的原因,不是單單因為他們多,還因為他們太像我們自己了。

為什麼選秀出身的選手,大部分比賽完就消失了一樣?

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流行偶像壽命一般都很短,一個新人發展起來,背後是投入了大成本的,但也可能紅了幾年就沒有戲了,(像我們通常所知的飛輪海、吳克群等)他們就像拋物線一樣,慢慢上升得到知名度,觸頂後再下降,這當中是需要很多積累,當紅期是需要很多的強有力的作品來支持的,而選秀選手不同的是,他們沒有正常的積累期,他們更像是網紅一般,先達到知名度的最高點,而且他們在選秀期間唱的是別人拿來吃一輩子的金曲,這樣導致他們後來自己的作品如果質量上跟不上,就會導致觀眾的失望。一切都因為他們的起點太高,一切都太倉促,沒有前期積累的鋪墊。

為什麼選秀出身的選手,大部分比賽完就消失了一樣?

當然真正有實力有創作功底的人,當然怎麼樣都會發光,像薛之謙、梁博這樣的歌手是金子終究會發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