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包衣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密探零零发


最近《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的热播又带来了一波清宫热。其实,一直以来,清宫电视剧都有很好的收视率,远的的还珠格格、孝庄秘史、金枝欲孽,近的有宫、步步惊心、甄嬛传。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清宫剧的热播,也引起了人们对清朝历史的兴趣。

包衣是清宫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包衣是什么呢?包衣在满语中叫“包衣阿哈”,包衣的是“家的”意思,阿哈代表“奴隶”,合起来包衣阿哈就是家奴的意思。所以,清朝的包衣就是家里的奴才的意思,地位比较低下。

我们都知道,清朝实行的是“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实际上是清朝统治者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市一中军事制度,由努尔哈赤首创。起初,满族并没有八旗,而只有二旗,随着满清势力的扩大,渐渐地扩充到了八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八旗制度就成为了清朝的特色制度。其中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属于上三旗,由皇帝统领,其他的属于下五旗,以满族的亲贵为旗主。一般来说,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旗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满人,但是上三旗只对皇帝负责,下五旗则需要对亲贵旗主和皇帝负责,所以在制度上,上三旗要凌驾于下五旗之上。

八旗制度建立后,与清朝的命运紧密相连。八旗制度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只读了,而是包括军事、行政、经济、家族在内的综合性制度。八旗制度与国家统治机构可以相互进行转化。

在军事上,八旗子弟是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作战能力较强,当时灭亡明朝的战争主力就是八旗军,八旗部队是清王朝统治的坚实后盾。在文化上,八旗制度与满汉蒙等各名族的身份认同直接相关,使得各族人民得以和谐相处,又保证了满族人作为上等人的独立统一的整体。

根据八旗制度,包衣奴才也有所区别,分别是上三旗包衣和下五旗包衣。上三旗包衣的管理机构是内务府,内务府是清朝油水最足的机构,没有之一。内务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帮皇帝管辖好上三旗的包衣,服务好皇帝及皇帝的家人。

可以说上三旗包衣是直接服务皇帝的,但是又不仅仅只是在宫廷伺候皇帝及他的家人。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几个重要税差都是留给内务府的人的。比如盐税和关税,这两类税收都是清朝数一数二的收入大头,但是这些税收都要经过内务府之首,由此可见,内务府的包衣在清朝财政方面扮演着皇帝的左右手的角色。

正因为内务府的职责直接关系到皇帝的统治,所以内务府包衣的地位也与皇帝的意志直接相关。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曹寅就是内务府的包衣,被派任重要的税差职位上,任两淮盐政、江宁织造等重要职位,康熙皇帝多次南巡都是曹寅负责接待。在雍正登基后,与曹家的关系并不密切,在盐政、江宁织造等出现亏损后,雍正就将曹家查抄,曹家迅速衰败。这足以正面皇帝意志对内务府包衣命运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上三旗的包衣虽然也是奴才,但是他们与下五旗包衣所侍候的主子不同,上三旗包衣伺候皇帝,在地位上还是比一般的旗人高的,甚至有机会谋的一官半职走向仕途。相对来说,下五旗包衣的命运就没那么幸运了。

下五旗包衣伺候的是高等皇族,比如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他们的粮饷也是由这些高等皇族发放。下五旗的包衣,如果没有特殊的机会,几乎一生都只能在亲贵府中为奴为婢,比上三旗的包衣待遇差多了。

那么,包衣都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呢?

包衣的来源很复杂,总结出来总共有以下三大类

  • 第一类人就是由满族平民转化而来,这些满人或是因为犯罪,或是因为迫于生计卖身为奴。

  • 第二类人就是家养的奴才,这类包衣的父母也是包衣,他们有的走投无路卖身为奴,有的是被他人买卖赠送成为包衣。因为包衣是世世代代为奴制,所以包衣几乎一生一世,世世代代都是包衣。
  • 第三类人就是在战争中被俘虏的一群人,这群人属于满清皇族的私人财产,允许买卖或赠送。

总的来说,包衣的来源不外乎这三类,其中满人占六成、汉人占三成、还有一小部分是朝鲜、蒙古人、色目等少数民族。清朝很多有名的历史人物都是出自包衣家庭,比如雍正皇帝的圣母孝恭仁皇后、也就是康熙帝的德妃乌雅氏,还有最近非常火的令妃娘娘都是出自包衣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包衣奴才一方面被统治者所奴役,另一方面有反过来压迫其它的弱势群体。在主子面前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在外就借助自己的旗人身份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尤其是一些汉人包衣,小人得志便猖狂这话说的就是他们。到最后,一些汉人包衣的卑劣行径连满清贵族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禁止了汉人投旗的制度,不可谓不讽刺了。

包衣制度是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创立的、具有满族特色的综合性制度八旗制度的一个分支,起初是作为军事制度存在,到了后来,国家安定,包衣制度就成为了为八旗子弟服务的畸形产物了。


历史风云阁阁主


清朝的包衣出身低微,但是地位却是非常牛的,包衣在满语中称为“包衣阿哈”,清朝的包衣制度时八旗制度下的一种封建人身领属制度,这种制度是封建主仆制度的延续。

包衣在主子家庭里面自称为“奴才”,他们世代为奴才,他们都是被迫在贵族家庭当中当奴才的,在自家主人面前唯唯诺诺,但是一到外面,就借着主子的身份鱼肉百姓,但是也有些人是比较收敛的。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的爷爷曹玺就是一个包衣人,曹玺当时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为什么曹玺是包衣,那是因为当时曹雪芹的奶奶是康熙的乳母,后来被封了封圣夫人,但是结果好景不长,康熙驾崩之后,雍正后来抄了曹雪芹的家,这才有了曹雪芹后来颠沛流离的苦日子,最终在这种环境下完成了这一巨著《红楼梦》。


年羹尧当时也是雍正府的包衣奴才,后来雍正当了皇帝,年羹尧得到重用,平定西北年羹尧功不可没,但是年羹尧借着雍正宠着自己,行为举止开始放肆,最后被雍正赐死,这就是典型的狗仗人势的一种包衣。


南柯多萌


现在火遍荧屏的清宫辫子戏中,包衣是出镜率很高的一个词。许多清宫中的所谓奴才、下人,朝堂中的大臣,甚至宫中的妃子,都出身包衣。包衣是什么意思?包衣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包衣的全称为包衣阿哈,从名字都可以看出来,这当然不是汉语词汇,而是满语音译。包衣阿哈的意思为家奴。也就是说,包衣是八旗贵族的家奴。

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所创建的八旗制度,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军事奴隶组织,所实行的种种制度,带有浓重的奴隶制色彩。而包衣,也就是家奴,就是其中的一项。


明末年间,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的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将仍处于部落时代,留有浓厚奴隶制残余的女真部落统一整编为八旗,除了将包括女真部落及其他东北少数民族和少量的蒙古、汉族、朝鲜等编入八旗外,也有许多人成为了包衣,专门服侍皇室及八旗的王公贵族。

而这些家奴,也就是包衣的来源,主要为三方面,一是从女真部落时代就已经成为八旗贵族的家生子,也就是世代为奴。二是来自战争俘虏和掠夺的平民,在清朝入主天下之前,满清八旗曾多次破关,在关内大肆劫掠,数以百万计的汉人被掳掠为奴。第三,则是犯罪或贫困潦倒的满清八旗平民沦为包衣。



虽然地位低下,但是由于包衣能够直接接触满清贵族及皇室,一旦获取了他们的“主子”,也就是满清贵族的赏识,很快就会变得位卑而权重。甚至有优秀的包衣,还成为了满清的高官。例如曹雪芹家族,就出身正白旗包衣。


鸢飞九天2018


包衣,全称包衣阿哈,其实就是家奴的意思,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制度,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下人,打杂的,主要从事家务和生产劳动,并且世袭,世代为奴。

包衣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平民犯罪,沦为奴隶。或因穷困欠债等,将妻子儿女卖为奴。第二,家里原有奴仆,其所生子女仍为奴,所有生活有主人安排。第三,战争俘虏或掠夺来的外族人沦为家奴。

包衣只存在于八旗之中,也分上三旗与下五旗。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自行管理。

包衣的地位很神奇,在八旗的体制内部,他们是家奴,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受害者。但在体制外部,他们变成作威作福之人,更容易升官发财、假权作势。比如曹雪芹家族,曹家原为汉族,曹雪芹的高祖兵败被俘,纳入正白旗包衣,后因战功入关后开始当官。更有一些成为皇亲国戚,如雍正与嘉庆的生母,都是包衣出身。


青梅谈史


所谓包衣奴才的全称为包衣阿哈,这个是满语音译,也叫“家生奴才”,就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个奴仆群体。

包衣奴才是历史上满族社会的最低层,其来源一般是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奴才所生的子女等,有满人,也有汉人。

他们一般无人身自由,实际上是满族奴隶制度下的奴隶,被当作满族贵族(宗主)占有的私人财产,本质上是“哞哞叫”的工具,被迫从事各种劳动。


包衣奴才是世袭的,比如父辈是某个贵族的包衣奴才,儿孙在名义上还是这个贵族家的包衣奴才。在清朝入关之后,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宗主派自己的包衣奴才(门人)到各地去做把持盐政、织造、关税等肥缺的官员;反过来他们去到那儿就是为了宗主“老钱”,这个叫“肥水不落外人田”。

但是他们即使后来累积升迁当了很大的官员,相对宗主在名分上永远是奴才,而且要世代忠于宗主,这个是满清社会的潜规则。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是康熙皇帝的包衣奴才,《雍正皇帝》里的大将军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奴才。


例如康熙朝八阿哥母亲卫氏是包衣奴才中的比较低级的“辛者库”出身。“辛者库”是满语“粮米”的意思,普通包衣奴才为主子服役可领取银两和粮食;辛者库则只能领取粮米,也就是辛者库是只管饭、不发钱的贱籍奴仆。就因为他老妈这个低贱出身,后来康熙、雍正皇帝老拿这个说事,这是后话。

而且,八阿哥胤禩出生后,因为他母亲卫氏的出生低贱,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他的,而是被康熙抱给了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教养。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包衣就是清朝贵族中的家奴,也可以说是满清权贵统治者旗主、郡王的奴才、奴仆、奴隶,满清靠杀戮暴虐起家,努尔哈赤起兵时就奉行抗拒者杀戮,俘虏者为奴的政策,劫掠和残杀曾一度引起东北汉人恐慌,谈金色变。

历史上有些人真不知是该褒该贬,还是该感谢还是该憎厌,象满清重臣范文臣,努尔哈赤攻陷抚顺时,努尔哈赤准备屠杀城民,是范文臣进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劝阻努尔哈赤不要烧杀掳掠百姓,而且此时,范文臣也投效了后金,但未受重用。皇太极即位后,范文臣总结努尔哈赤时期的经验教训,好言劝谏皇太极对满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变,汉人的处境有所好转。范文程也是在这个时候,破格得到了重用,地位发生显著变化。范文程对皇太极也极为忠诚,尽心辅佐。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朝廷要务,皇太极都会让范文程参与其中。范文臣也为清朝的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并在清朝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尽力保全百姓,减少死亡,曾进言:官来复其职,民来复其业,稳定了社会并宠络了人心。

范文臣事清历四世佐三君,名列中国十大谋士之一,他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招降洪承畴,以及为满清入主中原,奠定基础,招抚流民,屯田垦殖,招揽人才、满洲兴学、发展生产,治理国家,整顿朝纲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清朝开国元勋。

顺治谋求治国安邦之道,范文臣坦城地说:大凡行善合天者,必君明臣良,交相释疑,始克荷天体而济国事。


德厚致远


清朝的包衣是一群什么人呢?

不说满人用语。那汉语之意是什么呢?即包管服侍主人(贵人)之意。在满人的八旗贵族之中,贵族之主,旗主,统领之主,富贵之家,扬名立万之人,或朝庭中的各级大臣官员等。他们的踉班或旗中,家中所有的用人(下人)统属包衣人。地位在满人中属中下之人。高于买卖所用的奴隶。但这种包衣人只限用于八旗之族中,对外属一般平民,和汉民属平等地位关系。他们不属于真正的奴隶,而只拘限于八旗奴仆。

但在八旗奴仆中,能混出人样的,光宗耀祖的,出人头地的包衣人比比皆是。不但富贵者居多,而官至朝臣者也不绝矣。

但是,包衣人从不犯上,不管混到什么地步,或什么大官,他们历來不敢忘本,忘宗,忘族。他们永远都自认是八旗族中的包衣下人,即是混到三品以上,也不敢忘本变宗。回到家乡走访或探亲,对原主人总还是屈膝以礼,以下人的姿态侍之。那怕主人已经落魄不堪,在旧主面前也不敢卖弄与傲气,并且,还必须要有施援和提携之意,尽量让主人高兴和满意。从不擅越主人之礼。

清朝时期的八旗之规是相当严谨的,包衣人若有擅越主人之礼者,有南牢之险或诛三族之历也!

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包衣是一个满语词汇,意思和奴才、家奴差不多。

在清朝(包括后金)没入关前,包衣大多是女真贵族的奴才,地位低下,而随着清朝入关,并且建立全国性政权以后,包衣——作为资深奴才,和后来新被征服的人相比,当然地位升高了。

此外,清朝贵族还需要利用、拉拢资历老的奴才来压制、统治新征服的百姓,逐渐的,包衣地位也由此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