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技巧|《閱讀的樂趣》10點建議

掌櫃叨叨#上週雙休呆在新開於雁蕩山的民宿——羊舍,小屋模仿四合院的樣子中間擺了一個長條桌,不相熟的客人因為一壺紅茶圍在一起,談起讀書,有位大學畢業好幾年的小哥哥說,自從大學畢業我就沒了看書習慣,最近很想把這個習慣撿回來,但是心就是靜不下來,打開哲學書也看不下去,這可怎麼辦?

於是,我想,這本書及這篇文章可能很適合這個小哥哥。


大概七百年以前,理查德.伯裡——一位英格蘭僧侶,圖書館館長,圖書收集者,最終成為達拉謨教區的主教——說過一段話“在書中我預見未來之事,在書中有戰事紛爭,在書中有和平安定。萬物都隨時間腐化,星辰隕落,季節更替,一切繁華終歸塵土,然而上帝讓這一切在書中得以重現。”

所以本書的宗旨在於告訴大家,不要為了除樂趣以外的任何建議看書,走開,所謂的必讀書目!走開,所謂的著名專家推薦!“對閱讀缺乏自信的人,侷促不安從來不讀書的人,心懷歉疚不再讀書的人,以及沉迷於電子世界的人,我想提出一種完全不同的對閱讀的解讀模式。”作者艾倫.雅各布斯(美國一所高校教授,魏瑞莉翻譯,譯林出版社出版)在《閱讀的樂趣》的開篇結尾這麼說。

讀書技巧|《閱讀的樂趣》10點建議

以我的理解,我把此書內容整理成如下總結:

1、不要相信任何人的推薦書單,名人不行,書目也不行。“除非一個人非常瞭解另外一個人,否則他不能向這個人推薦書,即使是推薦最好的書。如果一個人很想看書的話,他應該虛心求救於那些瞭解他的人生經歷的年長者,並且聽取他的建議,尤其重要的是,跟他多聊聊當初最吸引他的那些書。”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說。

2、不要懼怕開始閱讀的年齡。美國小說家凱瑟琳.沙因以親身經歷說明自己35歲才開始真正的以樂趣來閱讀一本書,“所以好書們在等待著你,這一點你可以很有信心;當興致來臨時,它們會為你準備好的。”

3、隨興而讀。“我想再次重申一下,興致仍然是最基本的東西。對我們來說,讀我們想讀的書,看我們真正喜歡看的書,應該再正常不過了”。

4、追根溯源。

我把這一條理解為,沿著作者的生平去發掘作者的人生軌跡從而思考作者為什麼寫作這本書,以及揣摩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另一種是沿著參考文獻的書目去追讀相同類型的書;

5、做好筆記。享有國際聲譽的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和編輯阿爾貝託.曼古埃爾說過這樣的話:“文本的存在是無聲的存在,直到一個讀者開始閱讀它,它才打破沉默。只有當靈活的雙眼接觸那些書頁上的符號時,文本才開始變得生動鮮活。所有的寫作都依賴於讀者的垂青。”而做筆記是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與提升閱讀注意力。

6、在電子產品與紙質書本的閱讀中找到平衡。充分利用兩者各自的優點,搭建、控制自己的思考方式與思考內容“這意味著你要非常清楚應該選擇關注哪些內容,並選擇怎樣從實踐中構建信息。”美國知名作家戴維.福斯特.華萊士說,並且“讀得越慢越好。”

7、閱讀是培養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之一。“閱讀教給我們的,就是怎樣安靜地坐上很長時間,並且正視這段時間,我們充滿活力,全身心投入這種令人興奮的精神活動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死亡,也忘記了生命中那些不快和痛苦,完全沉浸在永恆的現在和此刻的快樂當中。”美國作家施瓦茨說。

8、一顆謙遜的心。“對讀者來說,謙遜教給我們尤其重要的三點:首先,他不輕視任何知識或著作;第二,他不以向任何人求教為恥;第三,在他完成閱讀任務之後,他不會看不起其他人。”20世紀巴黎著名聖維克托修道院長休說。其實在這個角度我更願意理解為,一個閱讀的人應該是對萬物懷有敬畏心。

9、重複閱讀也是一種方式。很多人覺得新書這麼多,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重讀上難以接受,但是有些書當年可能你沒有讀懂,有些書能讓你再次獲得初讀時的喜悅或某種不同的體驗,總之當你想重讀一本書的時候,這很正常。

10、書籍的意義在於戰勝孤獨。一個閱讀的人不孤獨,因為有書中人物及作家精神上的陪伴;一個閱讀的人不孤獨,因為有相應的書友會、讀書會、小組活動,將這個共同的愛好形成圈子;一個閱讀的人不孤獨,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找到愛好類同的人,亦或者說,一個閱讀的人不再懼怕孤獨,因為他知道他永遠不會孤獨。

以上十條是我在閱讀《閱讀的樂趣》一書時所總結內容,結尾就用小說家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說過的話:“你的一生中有兩次機會知道你得到了全世界的贊同,一次是你學會走路,一次是你學會讀書。”

上帝保佑你,閱讀者。

( 作者:馬菁,#瑜社藝術#書店掌櫃,一位瑜伽文庫的推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