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大清早,打開朋友圈,一篇文章被刷到兩次,題目是《比房價更先崩潰的,是年輕人的生活》。

這題目,挺嚇人的。環顧四周早高峰的地鐵車廂,低頭的年輕上班族到處都是,都崩潰了?言重了,至少,擠在人群裡的年輕人,都是有生活目的地的。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燕郊上班族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擠地鐵的人群

90後,應該算是職場上年輕人了。我見過的90後年輕人,沒有這麼脆弱,相反他們在工作中展示出來的熱情,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樂觀、青春、活力,是一家企業的興旺所在。

身邊年輕同事,認真負責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即使不是一個單位,工作上的事情,他們也能當做自家的任務,盡心盡力,協同作戰。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重新認識年輕人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為了生計,誰不曾努力過,為了工作,誰不曾壓力重重。誰的表面光鮮,內心不曾苦瓜。

在更早的北京城,大家都曾經是這裡的年輕人,只不過,房價還沒有今天這麼囂張,但對於那時的年輕人而言,房價同樣高不可攀。攥出水的收入,只能是令我們生活得更加精細,更加務實。這一點不會因為時間和條件、地點的改變,而產生顛覆性的結果。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90年代北京街頭

現在年輕人,生活態度與過去相比,有了一些變化,可能更加個性,視野也更加開闊。也許對於他們而言,在城市中買房,還不是真正的生活目標。

難道不是麼,即使把時間往前倒回更早,更久,聚集到城市中的年輕人,他們就是為了買房而選擇留下的麼?買房只是奮鬥路上的一個階段性結果而已。有人把它作為終極目標,有人則看得更加久遠。

一線城市,是屬於年輕人的。從古代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愛冒險的年輕人大都會把生活的第一步,邁進熱鬧的大都市。因為在那裡,吸引他們不僅僅是工作機會,還有看似遙遠而又觸手可及的夢想。

夢想不會因為高房價而崩潰,有夢想的人,會更加具有行動力。大道理不能說太多,大家都懂,在現實與夢想交織的生活中,“萬一實現了”的“馬雲”式人物大有人在。

有人會說,理想終歸要回到現實。理想太美好,現實太殘酷。現在,還有多少機會留給年輕人?

刷屏文章列舉到,“年輕人既擔心自己像西西弗斯,每天都要重複徒勞無功的工作直到永恆;又擔心知識換代太快,自己競爭力下降,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收費站監控鏡頭下的服務人員,一板一眼,全程面帶微笑,從收費到給票,整個過程如同流水線工人。”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收費站的工作人員

看問題,總要分一些角度。做事情,總要分清主次。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是決定一切的力量。

說這是一個最差的時代,那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有更多的實現途徑。

北京的一個論壇上,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輕描淡寫敘述著,他是如何把一個畢業論文變為風投的案例。聽過,只有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年輕真好。吉利李書福、新希望劉永好、聯想柳傳志、大族激光高雲峰的年輕時代,可沒有今天這麼幸運,都是一步一步實幹出來的。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年輕時代的李書福

按部就班,好像是所有的年輕人的天敵。是的,任何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都會痛恨這樣的撞鐘生活。年輕人喜歡熱鬧,喜歡光鮮亮麗的工作,喜歡輕鬆自由的工作氛圍,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創造與激情。

頭條號裡,歡子TV我已經關注了很久,當然也包括咪蒙、辦公室小野等等其他的一些年輕人。給我的感受是,他們能夠抓住時代變遷所衍生的一些新機遇,不斷向自己的夢想靠近。僅就歡子的經歷而言,勇於改變自己,為理想而行動,值得我們敬佩。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歡子

說到這,想問一句,大家為理想,都做好了哪些準備?實現理想的機遇與條件,是否已經準備妥當。

每個人都有追尋理想的權利,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還是先要做好人生規劃,腳踏實地。

迴歸現實,不等於放棄理想,迴歸平庸,不等於甘於現狀。某種程度上,我們反倒是要認真思考,為什麼一個看似平庸的收費站工作,卻有人能夠做到極致。

在當下的這個社會上,敬業是一種難得的品質與財富,為理想而敬業,為了工作也要做到盡責。當我們能夠為了理想而付諸行動,為了生活能夠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這才是成功的關鍵,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精神動力源泉。

高企的房價、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不是壓倒年輕人的稻草。只有喪失了理想,喪失了信念,才是最最可怕的。

90後的同事,嚼著雞蛋灌餅,一臉淡定的對我講,他看過每個時段的北京城。那一刻,我的確有些感動。

亞墨時評|焦慮中的年輕人,比房價先崩潰?

夜幕下的北京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