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入駐騰訊微信錢包銷售額爆漲300% 馬雲躺槍

騰訊旗下電商平臺拼多多今年7月赴美上市,擁有3億多用戶的拼多多以“社交+電商”為模式,在擁有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巨頭扎堆的電商領域掀起一陣巨浪。而在國慶節期間,拼多多GMV(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00%,如今,拼多多正式入駐騰訊微信錢包,10億微信用戶為拼多多導流,拼多多必將展現更強勁的增長趨勢。網友不禁感嘆:馬雲你怕了嗎?

美團、京東、滴滴、拼多多相繼入駐微信錢包

作為騰訊系最大的流量池,微信無疑是騰訊的“王牌”,這個擁有10億用戶群體的龐大流量池先後招攬了滴滴出行、京東優選、美團外賣、摩拜單車、蘑菇街、唯品會、轉轉二手等騰訊系平臺,如今,隨著拼多多的正式入駐,微信正式為拼多多導流。

拼多多入駐騰訊微信錢包銷售額爆漲300% 馬雲躺槍

其實,拼多多入駐微信錢包只是時間問題,拼多多3年上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藉助騰訊強大的社交優勢。沒有流量做支撐,沒有用戶做基礎,拼多多不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彙集3億多用戶。

而今,微信錢包已經成為騰訊系品牌的“大雜燴“,眾多品牌紛紛入駐瓜分流量,這對於競爭對手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劣勢。

阿里與騰訊的流量之爭

相較於微信坐擁10億用戶,阿里在社交領域處於劣勢。不過,最近支付寶的“中國錦鯉“卻讓支付寶徹底火了一把。

即便只有300萬分之一的中獎概率,但支付寶還是通過獨特的營銷策略,使這一話題在一天之內的閱讀量超過2.5億。冷啟動、沒有大勢推廣、沒有造勢,但支付寶的這一活動還是火了。

與支付寶的討巧相比,騰訊的做法無疑更加簡單粗暴。拼多多直接“掛職“微信錢包,流量源源不斷導入。

騰訊的可怕之處不只是用戶

拼多多國慶節期間的銷售額暴漲主要源於三四五線城市用戶的貢獻,在拼多多看來,用戶定位於三四線城市,擁有一定購買力,喜好性價比高的商品,這就是拼多多迎合市場所換回來的回報。

相較於拼多多,阿里系天貓則主打“品牌+服務“,網易系電商平臺網易嚴選和京東優選則主打”產品品質“。拋開市場環境和政策因素,用戶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喜好不同,各個電商平臺的用戶群體也各不相同。

即便拼多多的用戶群體與天貓、淘寶有著一定區別,但必然會有重疊。

而且,騰訊不只是發力電商,出行、本地服務、內容輸出、短視頻、支付等等,騰訊全面撒網。

用戶只是騰訊的資本,但騰訊的“大而全“才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小米、噹噹、國美入駐拼多多

用戶下沉,已經成為各大平臺繼續搶佔流量紅利的大趨勢。三四線城市、鄉鎮市場蘊含強大的購買力,所以,拼多多的策略是不斷下沉市場。而小米、國美、噹噹與拼多多的路線不謀而合。

小米今年上市後獲得資本青睞,錢包鼓起來後,開始佈局線下網絡,如今,小米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超過500家小米專賣店,最大的一家小米旗艦店設在武漢。不過,搭上拼多多這個順風車對於小米來說,是一場互惠互利的遊戲。

小米需要流量,而拼多多需要像小米這樣的品牌拉昇拼多多的定位。

拼多多+京東圍堵阿里

雖然阿里系天貓和淘寶佔據中國電商市場七成份額,但隨著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以及京東、唯品會、蘑菇街的穩步成長,電商領域的競爭越發白熱化。

今年雙十一,阿里釋放出“線上+線下“的信號,無疑是因為線上流量的枯竭,阿里急需通過線下門店為線上倒流,這就是電商如今的現狀。

電商絕不是單純的線上模式,而是通過與線下流量的融合,提升消費者的消費動力,從阿里不斷佈局線下新零售就可以推斷,阿里的下一個重心就是線下。

騰訊與阿里的這場電商戰,已經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