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中的“忌口”,为什么有些话不能随便讲

在农村里中有着许多关于语言的“忌口”,这源于古代的一种迷信。因为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不了解,许多词汇能够让人联想到许多不好的事情,通常会由其他的词汇所代替。不同的地方因为习俗有着不同的忌讳,这些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风俗的一种。

在农村里尤其老人对此最为在意,特别在过年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关于这类的事。如平常生活中瓶子倒了,会被人们说成“到了到了”,煮饺子的时候皮煮破了会说成,“饺子皮挣开了”等等诸如此类。要是孩子不小心说错了话,大人会要求孩子呸上三次,还要说上一句百无禁忌。

农村生活中的“忌口”,为什么有些话不能随便讲

农村里面普遍对于“死”字忌讳,通常由“老了”,“没了”,“走了”,“去世”,等等做代替。如有人去世报丧的时候,从来不会说“某某死了”,而是“某某没了”之类的。以至于连和“死”相近同音的字也要避开,最常见的就是数字“四”。并且在丧葬上也是如此,所用的棺材一些用具也要说成“寿材”,“寿器”等等。

农村生活中的“忌口”,为什么有些话不能随便讲

对于这些还表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上,在有的地方因为“梨”的字音通“离”,因此会把犁叫做圆果。为了避讳苦字,对于苦瓜被称为“凉瓜”。雨伞也称为人们称为雨盖,雨遮,竖笠等也是避讳“离散”的意味。甚至有的地方对于“蛇”也不能随便说,要用“长虫”代替。

农村生活中的“忌口”,为什么有些话不能随便讲

对于不同的职业也有着不同的语言禁忌,有些地方的生意人对于说“干”,“赊”,“折”这类的字眼很是反感。对于江河湖还里跑船的人来说,忌讳的就是说“沉”“翻”等,并且会把这些延续到生活中,连吃饭时候“翻鱼”都有所忌讳。在严重的时候,仿佛说出来会导致灾祸一般。

农村生活中的“忌口”,为什么有些话不能随便讲

生活的这种忌口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和他人相处中增加不少亲和力。各地都有不同的语言忌讳,随着生活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忌口也成为了交流的阻碍。更有不少人沉浸于此,过分的图一些吉利字眼,反而适得其反给自己和他人带了不便。

农村生活中的“忌口”,为什么有些话不能随便讲

在农村里有着许多的习俗,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在入乡随俗同时,也要敢于打破常规,好的风俗我们要继承下去,对于那些不好的风俗我们要继承下去,对于那些不好的风俗要摒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