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奪天工”、“太不可思議了”、“真是神奇”、“天下絕景”……當你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並聽到身邊的人不斷髮出以上感嘆詞,那麼,這個地方無疑就是丹霞所在地了。“丹霞”本是彩色的雲彩或天上的彩霞之意,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為何如今卻用來形容地貌呢?
偶遇變奇遇,來自六百萬年前的奇蹟
提到地質學上的概念——“丹霞”,就不得不先來科普一下它的形成。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發育於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岩地層中,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牆、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巖穴等造型地貌。用專業術語來描述的話,就是“丹霞地貌通常是陸相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的統稱,這種地貌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砂礫岩層巨厚,垂直節理髮育。” 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中國的丹霞地貌,覆蓋範圍廣泛,主要分佈於華南和西北。據考證,目前全國發現的丹霞地貌有850多處,在西北最為知名的當屬張掖七彩丹霞,它是我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以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故而被讚譽為“冠絕華夏”,是西北丹霞地貌的明星代言人。
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於600萬年前。在這個“英雄”輩出的第三紀晚期,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非洲的阿特拉斯山、亞洲的喜馬拉雅山、北美的落基山和南美的安第斯山等大咖在這個時期,也在悄然升起,開始著它們成為世界名山的漫長之路。
正如打井隊與“瓦盆爺”偶然碰撞,然後發現了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小山坡建造地下醫院不經意的發現了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出土震驚全球。每一個精彩的發現都始於一個不經意的“路過”。
張掖丹霞的發現,要感謝一個叫雷興義的人,他偶遇外省人到其放羊的地方採風時,多說了一句,告訴遊客到山裡看看彩山,這一看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過往遊客、驢友、攝影家、導演都拜倒在了張掖丹霞的石榴裙下,為一睹芳容而趨之若鶩。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選美中國》欄目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是怎樣一種風情?隨我的鏡頭一起看看吧!
大自然的調色盤,巧奪天工的七彩丹霞
在一號觀景臺,能清楚的聽到擴音器裡傳出導遊的話:“俗話說:觀賞大自然的美景,三分相像,七分想象。”這句話確實適合用來觀賞和闡釋丹霞,比如眾僧拜佛、靈猴觀海、七彩飛霞、絲綢天路、大漠駝鈴等景觀。
我個人更喜歡“大扇貝”,它由紅、灰白、灰黃色條紋相間排列的砂岩巖丘群構成。這連片的九個大扇貝,彎彎曲曲的造型像一條騰飛的巨龍拔地而起,因此它又被稱為“九龍騰雲”。奇特的造型為彩色丘陵增添了幾分生趣,而那條蒼龍正在為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二號觀景臺——雲端頂觀景臺(大山觀景臺),海拔2200米左右,是七彩丹霞的至高點。攀登至山頂,不僅能看到景區的全景,還能深切感受何謂“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天然去修飾,四季見秋山”。在這上帝打翻了染色盤的地方,可以說是看遍群山難得一見的七彩斑斕。張掖丹霞擔得起“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六處奇異地貌”、“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這些美譽和光環的加持,只是它的豪放、雄厚、蒼勁之美,還需要你身臨其境,方能切身感受得到。
從西寧到張掖,山一程,水一程,雪一程。造物主在打盹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調色盤,落到了張掖。於是,有了七彩丹霞。步移而景換,大自然的壯美,美過韓國的整容、日本的化妝、中國的PS。
閱讀更多 山裡人打老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