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北京,曾經的國字號大學,現在又是怎麼樣?

昨天給大家介紹了幾所非北京地區的“國字號”大學,今天繼續給大家看看幾所,非北京、曾經是“國字號”大學,現在改名了非“國字號”大學的兩所高校。

國字號大學向來是一塊金字招牌,帶“中國”二字的大學校名,不僅能夠代表大學的實力,在招生、就業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也是一種至高的榮譽。我國的公辦國字號大學只有26所,一般來說,教育部能允許帶中國二字的高校,基本上都是該領域的高校,比如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只要一看校名就知道在此行業領域內,該校基本上是中國數一數二的高校。但是在我國高校中,也有這麼幾所高校,並沒有走尋常路,原本擁有國字號大學的校名,卻偏偏改名為了非國字號大學,內涵豐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兩所“另類”高校吧。

原 中國紡織大學 -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Donghua University)簡稱“東華”,地處中國上海,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全國首批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院校、首批上海市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創建於1951年,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由交通大學紡織系等華東、中南、西南高校的紡織院系合併而成,1985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學校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藝等十大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東華大學躋身世界500強,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34位、上海高校第6位。

東華大學的前身是中國紡織大學。1951年,國家為加速發展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紡織工業,整合了交通大學紡織工程系等3校紡織科合併建立“華東紡織工學院”,隸屬於國家紡織工業部。後有6所校系調整併入華東紡織工學院,學校由此成為中國規模大、理工結合的一所紡織高等學府。1985年改名為中國紡織大學,並且在1997年時成為我國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大學。但1999年全國甚至全球開始唱衰紡織業,很多紡織工廠開始轉型,在與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合併之際,學校把校名更改為了如今的東華大學。

不在北京,曾經的國字號大學,現在又是怎麼樣?

原中國煤炭經濟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簡稱山商,原名為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坐落於山東煙臺,是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的省屬財經類大學。

山東工商學院原名中國煤炭經濟學院,1985年由山東礦業學院濟南分院部分系科整建制搬遷煙臺建立,是原煤炭工業部所屬的唯一一所財經類普通本科高校。1986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學院題寫“中國煤炭經濟學院”校名。1998年9月由原煤炭部管理改為中央與山東省共建,以山東省管理為主,2003年2月更為現名。

中國煤炭經濟學院改名,就屬無奈。因為帶有“煤炭”二字,2001年招生時,山東經濟學院的錄取最低分比該校第一志願的最高分還高。為了甩掉“煤炭”這個包袱,該校按教育部最後批示——“留‘中國’留‘煤炭’,去‘煤炭’去‘中國’”,改名為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現已發展成為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的省屬財經類大學。現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會計、工程(電子通信與工程領域)、金融、應用統計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是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建設單位。

不在北京,曾經的國字號大學,現在又是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