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視點」專家觀點:軌道交通車站之北京經驗

鄭 猛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人居視點」專家觀點:軌道交通車站之北京經驗

▲北京地鐵線路圖 圖 | http://www.nipic.com/

北京是我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歷經多年的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支撐和保障北京城市正常運行、方便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方面,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在當前,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下,如何提高軌道交通的吸引力或者服務水平?如何構建舒適、便捷的接駁系統?帶著這些問題,本刊採訪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領域專家,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長鄭猛。

1、請您談談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的歷史發展。

1969 年9 月北京地鐵一號線(北京站- 蘋果園)的建成,使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地鐵是城市軌道交通多種制式中的一種,也是目前中國城市應用最多的一種軌道交通制式。“地鐵”,依其名稱應是“地下鐵路”,但在軌道交通專業中鐵路和地鐵卻是完全不同的制式。地鐵通常也被理解成“地下行走於軌道之上,服務於公眾出行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但實際上走出地面的這種公共交通工具在軌道交通專業中也叫地鐵,如北京建成已久的軌道交通13 號線。所以,我們把北京的“地鐵”大致分為兩類:城市軌道交通和區域快線。城市軌道交通可以理解為常說的地鐵,區域快線可以理解為現在北京到延慶區這樣的市郊鐵路。

「人居視點」專家觀點:軌道交通車站之北京經驗

▲自1969年至2012年,北京地鐵線路動態發展史

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60 年代到90 年代末。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目的從最初的戰備保障逐漸轉向城市交通服務,但建設速度緩慢,平均每年建成2 公里多一點。這一階段屬於軌道交通發展初期。第二階段是從2000 年至2009 年。以奧運為契機,北京市大力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平均每年建成17 公里多。這是大規模集中建設時期。2010 年後至今是軌道交通的高速增長時期。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緩解交通擁堵為目標,北京市持續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年均建成通車50 多公里。

至2016 年底,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達到574 公里,工作日均載客超過1000 萬人次。在支撐和保障北京城市正常運行、方便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方面,城市軌道交通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

「人居視點」專家觀點:軌道交通車站之北京經驗

▲北京地鐵

2、北京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績斐然,在當前,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下,請您談談怎樣提高軌道交通的吸引力?

雖然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已經成網、成規模,但對於北京這座超大型城市而言,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依然存在總體規模不足,結構不完善,服務水平與居民要求存在差距等問題。其中也包括被乘客詬病的“最後一公里”等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是一種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是綠色交通方式的一種,其優勢在於快速和準時。雖然軌道交通具有快速與準時的優勢,但相對於“門到門”的其他交通方式而言,卻也有一定劣勢。因此,為提高軌道交通的吸引力或者服務水平,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在規劃上,線路的走向要符合居民出行的空間方向,減少換乘。

二是站點周邊用地高強度混合一體化開發。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方面:有效提高軌道交通直接服務居民和就業崗位的數量;能夠以站點為核心有效組織和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商業服務和公共服務,使乘客在出行中能夠順帶完成其他要乾的事。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為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對居民出行的吸引力同時使軌道交通的發展更可持續,往往採用“軌道交通+ 用地”一體化捆綁建設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讓軌道交通成為乘客有效便捷組織生活的紐帶。

三是構建以站點為核心通往目的地的舒適接駁系統。這包括:舒適的步行系統最好是“全天候、24小時”便捷和安全的;在北京還需要建設自行車接駁系統;在目前北京軌道交通還不能有效全面覆蓋建成區的情況下,構建必要的地面公共交通接駁系統也非常重要。

「人居視點」專家觀點:軌道交通車站之北京經驗

▲ 地鐵出入口設置少 圖 | 東方IC

3、您剛才談到構建舒適、便捷的接駁系統對提高軌道交通的吸引力很重要,請您進一步談談,北京在城市軌道交通站點接駁上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如何去改善?

北京的軌道交通建設發展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較,在建設速度和安全性上要強很多,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部分站點設置不理想、出入口數量不足、出入口與周邊建築結合好的案例匱乏、人行系統和交通接駁系統水平差等等。

這些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規劃設計理念落後且精細化不足、建設技術水平有待提升、重建設速度輕服務水平、民眾的“鄰避效應”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中去逐步完善。

我們需要認識到,軌道交通始終是要為乘客服務的,一切以“服務乘客”為核心的規劃建設理念需要強化,建設的科技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面對未來的北京城市和北京軌道交通的乘客,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還需要更進一步地發展才能滿足要求,但無論如何發展,更加人性、方便,更加讓居民喜歡乘坐的軌道交通才是我們需要的軌道交通。

本文刊載於《人類居住》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