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的‘我的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隋朝初年杰出的女政治家。史书记载,她深谋大略,杨坚对她言听计从,正是在她的协助下,隋文帝最终一统天下,结束了四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从而开启了隋唐盛世。

一个女人能得到如此评价,实在不一般。但更为厉害的,其实是她的父亲——独孤信。

独孤信本是西魏的秦州刺史、河内郡公,北周时进太保,封卫国公。独孤家族是匈奴贵族,早年依附鲜卑族的北魏政权,成为关陇集团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独孤信容貌俊美,风流倜傥,且年轻有为,被众人称为“独孤郎”,很多姑娘都对他暗许芳心,经常有大户人家的媒人上门提亲。经过挑选,最终独孤家订下了清河崔氏——北魏永昌太守的孙女。清河崔氏是当地著名的汉族门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子弟都很有教养,而且家族在朝廷也很有势力,独孤家选中他家女儿,也算是一场政治联姻。

不过虽是政治联姻,独孤信跟崔氏的感情却很好,两人十分恩爱。

当然,崔氏来自大家族,长相气质自然不俗。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自从崔氏嫁给独孤信之后,就不断地给他生孩子,一共给独孤家生了六个儿子、七个女儿。这说明,独孤信对于崔氏还是很喜欢的。

在这十三个子女中,儿子们都没什么过人之处,但七个女儿里有三个女儿成为皇后分别嫁给了北周、隋、唐的皇上,可见独孤信实在是不简单,不管是谁坐天下,不管风云如何变化,朝代怎样更替,他都稳稳当当地做他的国丈,是被称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皇后高产户。

独孤皇后是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当时社会上崇奉佛教,小女儿出生以后,独孤信就给她取了个富有佛教色彩的名字,叫伽蓝。意为沉香木,奇楠香。

小女儿长大后,独孤信就把她嫁给了自己老朋友杨忠的儿子杨坚。

杨坚时年十七岁,比独孤伽蓝大三岁。他从小在寺院长大,性格沉稳,仪表非凡。他也有个佛家的名字,叫“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力士。可惜这位金刚力士,一旦碰见独孤伽蓝这块沉香木,立马就软得像一团棉花。

他怕老婆!

在我国历史上,男尊女卑是传统,怕老婆是被人看不起的。更何况还是一国之君,杨坚是极少数怕老婆的皇帝。但独孤伽蓝是鲜卑族,鲜卑族有母系遗风,一向都是妇女当家,妇人在外面抛头露面,在内主持门户。而独孤伽蓝的母亲清河崔氏,又是汉族的书香门第,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如此一来,独孤伽蓝就有了游牧民族的豪爽,又有了汉族的儒雅。再加上当时形势混乱,战争频繁发生,独孤伽蓝生于北周政权高层的权贵家庭,自然见识和视野都超出一般人家的女孩,这样各种因素共同造就了独孤伽蓝的独特性格。她豪爽、儒雅、见识不凡,身为女流却心怀天下。

这样的女人,谁做她的丈夫,谁都怕。

独孤伽蓝刚嫁到杨家,独孤信就因为权力斗争失败而自尽身亡。独孤家族从此退出权力中心。因为杨坚和独孤家的联姻,杨家也遭到猜忌。杨坚为官八年未得升职,甚至时刻都有性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独孤伽蓝和杨坚互相鼓励,同舟共济,低调做事,共度风雨。在这段艰难岁月里,杨坚和独孤伽蓝盟誓,此生不会跟别的女人生孩子,一定跟独孤伽蓝相爱一生,白头到老。后来杨坚果然履行了诺言,五儿五女,全由独孤伽蓝所生。

因此,杨坚的所谓怕老婆,其实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夫妻之爱,它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包含了敬,是敬爱。只有在这种相敬如宾的氛围下,夫妻之间的关系才会是最为融洽的。毫无疑问,杨坚深谙此道。

公元581年,杨坚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后册封独孤伽蓝为皇后。从此,夫妻二人为隋朝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独孤皇后虽然不直接参与政事,但是每次杨坚去上朝,她都与之同辇而行。到了殿阁前就下来,让宦官跟着,有什么重要的事,也好传话给她。当独孤皇后发现皇上哪件事处理的不对,就赶紧让太监把她的意见带过去,皇上照办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宫中同尊皇上皇后为“二圣”。

在独孤皇后的辅佐下,隋文帝很快就收拾了旧河山,打开了新局面,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一个盛大的王朝,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并且为唐朝的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史书上的原话是: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

这就是隋朝初年著名的“开皇之治”。

独孤皇后以她高远的见识赢得了天下人的尊敬,她高度参与管理国家政务,但同时又无私心,对于娘家人,她一向是“贵而不用”,不让他们掌握大权,只给他们荣华富贵。因为独孤皇后知道让外戚掌权不是什么好事情,很容易对朝廷形成威胁,因此她严格约束独孤家族的人,不得飞扬跋扈、仗势欺人。

当时的有些官员看到皇后如此受宠,影响力又大,都想讨好她。有官员给朝廷上书,说根据《周礼》,百官之妻的命妇头衔都应该由皇后授予,现在应该恢复古制。此举被独孤皇后回绝了。独孤皇后认为,让皇后封诰命夫人,就是在为女人干政开先例。女人干政,往往会国家大乱,这个先例不可开。

如此深明大义,真为母仪天下之典范也。

为了确保隋朝江山的稳固,独孤皇后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当时,长子杨勇本来已经被立为太子,隋文帝夫妇对他也寄予厚望,但是杨勇行事鲁莽、不拘小节、喜好声色犬马,尤其是不善待太子妃。这些作风都跟独孤皇后的理念相冲突。母子二人产生了嫌隙。

而次子杨广,英勇善战,抱负远大。他不仅在灭陈战争中指挥有功,而且作风俭朴,礼贤下士,在朝廷里名声很好,得到官员们的一致好评。因此隋文帝夫妇就更加喜欢杨广。独孤皇后屡次教育杨勇,让杨勇跟弟弟学习,但杨勇还是不知悔改,并且导致太子妃暴死。在这种情况下,独孤皇后下定决心,废掉了杨勇的太子位,改立杨广。

虽然后来杨广即位为隋炀帝,一味地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并且最终导致隋朝覆灭,但是在当时,他的表现却是最好的,是最能胜任的接班人的。独孤皇后选择杨广,完全不是偏爱和私心,对此,不能将隋亡之罪怪到她头上。

就这样,独孤皇后一边为隋朝竭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才智,一边又很冷静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权力,确保自己不过界,不做过多的干涉。夫妻俩共同执政二十多年,两人始终都是推心置腹、相互信任,感情并没有被权力所侵蚀。隋文帝喜欢音乐,还曾经写过两首歌,一是《天高》、一是《地厚》,用来歌颂夫妻之情。

不过,男人大多都好色,尤其是帝王。虽然隋文帝为了独孤皇后,常年不置嫔妃,不设六宫,但是到了晚年,还是没忍住。有一次,他在仁寿宫遇到了尉迟迥的孙女,当年尉迟迥在杨坚代周的时候阻挠,差点害得杨坚当不上皇帝,后来尉迟迥兵败被杀,他的孙女就沦为宫女。杨坚看到尉迟迥的孙女,立即起了征服感,于是临幸了她。这事被独孤皇后知道后,她大为震惊,没想到相守一生的杨坚居然临幸了别的女人,她一气之下,就把尉迟迥的孙女杀了。杨坚悲愤交加,独自骑马从皇宫里跑了出来,不分东南西北地乱跑,一口气跑进一个山谷才停下来。

几个近臣赶紧追了上来,拉住隋文帝的马,劝解他回去。 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隋朝初年杰出的女政治家。史书记载,她深谋大略,杨坚对她言听计从,正是在她的协助下,隋文帝最终一统天下,结束了四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从而开启了隋唐盛世。

一个女人能得到如此评价,实在不一般。但更为厉害的,其实是她的父亲——独孤信。

独孤信本是西魏的秦州刺史、河内郡公,北周时进太保,封卫国公。独孤家族是匈奴贵族,早年依附鲜卑族的北魏政权,成为关陇集团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独孤信容貌俊美,风流倜傥,且年轻有为,被众人称为“独孤郎”,很多姑娘都对他暗许芳心,经常有大户人家的媒人上门提亲。经过挑选,最终独孤家订下了清河崔氏——北魏永昌太守的孙女。清河崔氏是当地著名的汉族门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子弟都很有教养,而且家族在朝廷也很有势力,独孤家选中他家女儿,也算是一场政治联姻。

不过虽是政治联姻,独孤信跟崔氏的感情却很好,两人十分恩爱。

当然,崔氏来自大家族,长相气质自然不俗。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自从崔氏嫁给独孤信之后,就不断地给他生孩子,一共给独孤家生了六个儿子、七个女儿。这说明,独孤信对于崔氏还是很喜欢的。

在这十三个子女中,儿子们都没什么过人之处,但七个女儿里有三个女儿成为皇后分别嫁给了北周、隋、唐的皇上,可见独孤信实在是不简单,不管是谁坐天下,不管风云如何变化,朝代怎样更替,他都稳稳当当地做他的国丈,是被称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皇后高产户。

独孤皇后是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当时社会上崇奉佛教,小女儿出生以后,独孤信就给她取了个富有佛教色彩的名字,叫伽蓝。意为沉香木,奇楠香。

小女儿长大后,独孤信就把她嫁给了自己老朋友杨忠的儿子杨坚。

杨坚时年十七岁,比独孤伽蓝大三岁。他从小在寺院长大,性格沉稳,仪表非凡。他也有个佛家的名字,叫“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力士。可惜这位金刚力士,一旦碰见独孤伽蓝这块沉香木,立马就软得像一团棉花。

他怕老婆!

在我国历史上,男尊女卑是传统,怕老婆是被人看不起的。更何况还是一国之君,杨坚是极少数怕老婆的皇帝。但独孤伽蓝是鲜卑族,鲜卑族有母系遗风,一向都是妇女当家,妇人在外面抛头露面,在内主持门户。而独孤伽蓝的母亲清河崔氏,又是汉族的书香门第,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如此一来,独孤伽蓝就有了游牧民族的豪爽,又有了汉族的儒雅。再加上当时形势混乱,战争频繁发生,独孤伽蓝生于北周政权高层的权贵家庭,自然见识和视野都超出一般人家的女孩,这样各种因素共同造就了独孤伽蓝的独特性格。她豪爽、儒雅、见识不凡,身为女流却心怀天下。

这样的女人,谁做她的丈夫,谁都怕。

独孤伽蓝刚嫁到杨家,独孤信就因为权力斗争失败而自尽身亡。独孤家族从此退出权力中心。因为杨坚和独孤家的联姻,杨家也遭到猜忌。杨坚为官八年未得升职,甚至时刻都有性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独孤伽蓝和杨坚互相鼓励,同舟共济,低调做事,共度风雨。在这段艰难岁月里,杨坚和独孤伽蓝盟誓,此生不会跟别的女人生孩子,一定跟独孤伽蓝相爱一生,白头到老。后来杨坚果然履行了诺言,五儿五女,全由独孤伽蓝所生。

因此,杨坚的所谓怕老婆,其实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夫妻之爱,它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包含了敬,是敬爱。只有在这种相敬如宾的氛围下,夫妻之间的关系才会是最为融洽的。毫无疑问,杨坚深谙此道。

公元581年,杨坚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后册封独孤伽蓝为皇后。从此,夫妻二人为隋朝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独孤皇后虽然不直接参与政事,但是每次杨坚去上朝,她都与之同辇而行。到了殿阁前就下来,让宦官跟着,有什么重要的事,也好传话给她。当独孤皇后发现皇上哪件事处理的不对,就赶紧让太监把她的意见带过去,皇上照办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宫中同尊皇上皇后为“二圣”。

在独孤皇后的辅佐下,隋文帝很快就收拾了旧河山,打开了新局面,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一个盛大的王朝,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并且为唐朝的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史书上的原话是: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

这就是隋朝初年著名的“开皇之治”。

独孤皇后以她高远的见识赢得了天下人的尊敬,她高度参与管理国家政务,但同时又无私心,对于娘家人,她一向是“贵而不用”,不让他们掌握大权,只给他们荣华富贵。因为独孤皇后知道让外戚掌权不是什么好事情,很容易对朝廷形成威胁,因此她严格约束独孤家族的人,不得飞扬跋扈、仗势欺人。

当时的有些官员看到皇后如此受宠,影响力又大,都想讨好她。有官员给朝廷上书,说根据《周礼》,百官之妻的命妇头衔都应该由皇后授予,现在应该恢复古制。此举被独孤皇后回绝了。独孤皇后认为,让皇后封诰命夫人,就是在为女人干政开先例。女人干政,往往会国家大乱,这个先例不可开。

如此深明大义,真为母仪天下之典范也。

为了确保隋朝江山的稳固,独孤皇后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当时,长子杨勇本来已经被立为太子,隋文帝夫妇对他也寄予厚望,但是杨勇行事鲁莽、不拘小节、喜好声色犬马,尤其是不善待太子妃。这些作风都跟独孤皇后的理念相冲突。母子二人产生了嫌隙。

而次子杨广,英勇善战,抱负远大。他不仅在灭陈战争中指挥有功,而且作风俭朴,礼贤下士,在朝廷里名声很好,得到官员们的一致好评。因此隋文帝夫妇就更加喜欢杨广。独孤皇后屡次教育杨勇,让杨勇跟弟弟学习,但杨勇还是不知悔改,并且导致太子妃暴死。在这种情况下,独孤皇后下定决心,废掉了杨勇的太子位,改立杨广。

虽然后来杨广即位为隋炀帝,一味地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并且最终导致隋朝覆灭,但是在当时,他的表现却是最好的,是最能胜任的接班人的。独孤皇后选择杨广,完全不是偏爱和私心,对此,不能将隋亡之罪怪到她头上。

就这样,独孤皇后一边为隋朝竭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才智,一边又很冷静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权力,确保自己不过界,不做过多的干涉。夫妻俩共同执政二十多年,两人始终都是推心置腹、相互信任,感情并没有被权力所侵蚀。隋文帝喜欢音乐,还曾经写过两首歌,一是《天高》、一是《地厚》,用来歌颂夫妻之情。

不过,男人大多都好色,尤其是帝王。虽然隋文帝为了独孤皇后,常年不置嫔妃,不设六宫,但是到了晚年,还是没忍住。有一次,他在仁寿宫遇到了尉迟迥的孙女,当年尉迟迥在杨坚代周的时候阻挠,差点害得杨坚当不上皇帝,后来尉迟迥兵败被杀,他的孙女就沦为宫女。杨坚看到尉迟迥的孙女,立即起了征服感,于是临幸了她。这事被独孤皇后知道后,她大为震惊,没想到相守一生的杨坚居然临幸了别的女人,她一气之下,就把尉迟迥的孙女杀了。杨坚悲愤交加,独自骑马从皇宫里跑了出来,不分东南西北地乱跑,一口气跑进一个山谷才停下来。

几个近臣赶紧追了上来,拉住隋文帝的马,劝解他回去。

隋文帝长叹了一声,道:“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然后无奈地掉转马头,回到后宫。

独孤皇后显然知道自己惹怒了皇上,就赶紧赔罪。两人各让一步,和好如初。

在杨坚看来,这事就算过去了。因为临幸别的女人对于他来说,无非是晚年生活的一个调剂品,谁都无法取代独孤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他对皇后的爱和信任从来也没有减少。但是谁都没想到,独孤皇后的心灵居然因此而受到重创,并且一病不起。这位鲜卑族的女强人,自尊心极其强烈,她绝不允许自己的男人碰别的女人,纵然他是个帝王。

独孤皇后的心理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在一个封建王朝里,她居然要求一个皇帝只准有她一个女人?

为此,她得到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由于此前在废易太子时,独孤皇后已经身心俱疲,因此,此次杨坚临幸别的女人,使得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卧病几个月后,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在永安宫溘然而逝。隋文帝悲痛欲绝,给独孤皇后安排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还亲自给她送葬。皇后刚刚去世,著作郎王劭善于揣摩圣意,他就赶紧上书说,皇后是圣慈的观世音菩萨下凡,她没死,只是在诸天神佛的迎接中归位而已。她本天上来,还归天上去。隋文帝读了,且悲且喜。

为了纪念笃信佛教的独孤皇后,并给她祈祷冥福,隋文帝一改往日崇尚节俭的作风,为独孤皇后修建了一座当时天下最大的寺庙——禅定寺。这座寺庙由于规模太大,直到隋炀帝时期才竣工。根据《长安志》记载,禅定寺面积为六十多万平方米,现今故宫也才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禅定寺,约有故宫那么大。而且寺内有一座高入云霄的木塔,塔高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按照唐尺折算,塔高约一百米,塔底约周长七十二米,规模之大,堪称天下第一木塔。木结构的塔能够修得这么宏伟,实在是匪夷所思。

后来隋炀帝即位,在禅定寺西边修了个大禅定寺,为给他父亲祈福。大禅定寺规模与禅定寺相当,里面也建有一座等高的木塔。两座塔一在东,一在西,遥相呼应。由于隋文帝曾自取法号曰“总持”,呼独孤皇后曰“庄严”,因此二寺又改名为“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

独孤皇后去世一年多,失去爱妻失魂落魄的隋文帝也随之而去。杨广按照他父亲的遗愿,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合葬。

隋文帝长叹了一声,道:“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然后无奈地掉转马头,回到后宫。

独孤皇后显然知道自己惹怒了皇上,就赶紧赔罪。两人各让一步,和好如初。

在杨坚看来,这事就算过去了。因为临幸别的女人对于他来说,无非是晚年生活的一个调剂品,谁都无法取代独孤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他对皇后的爱和信任从来也没有减少。但是谁都没想到,独孤皇后的心灵居然因此而受到重创,并且一病不起。这位鲜卑族的女强人,自尊心极其强烈,她绝不允许自己的男人碰别的女人,纵然他是个帝王。

独孤皇后的心理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在一个封建王朝里,她居然要求一个皇帝只准有她一个女人?

为此,她得到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由于此前在废易太子时,独孤皇后已经身心俱疲,因此,此次杨坚临幸别的女人,使得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卧病几个月后,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在永安宫溘然而逝。隋文帝悲痛欲绝,给独孤皇后安排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还亲自给她送葬。皇后刚刚去世,著作郎王劭善于揣摩圣意,他就赶紧上书说,皇后是圣慈的观世音菩萨下凡,她没死,只是在诸天神佛的迎接中归位而已。她本天上来,还归天上去。隋文帝读了,且悲且喜。

为了纪念笃信佛教的独孤皇后,并给她祈祷冥福,隋文帝一改往日崇尚节俭的作风,为独孤皇后修建了一座当时天下最大的寺庙——禅定寺。这座寺庙由于规模太大,直到隋炀帝时期才竣工。根据《长安志》记载,禅定寺面积为六十多万平方米,现今故宫也才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禅定寺,约有故宫那么大。而且寺内有一座高入云霄的木塔,塔高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按照唐尺折算,塔高约一百米,塔底约周长七十二米,规模之大,堪称天下第一木塔。木结构的塔能够修得这么宏伟,实在是匪夷所思。

后来隋炀帝即位,在禅定寺西边修了个大禅定寺,为给他父亲祈福。大禅定寺规模与禅定寺相当,里面也建有一座等高的木塔。两座塔一在东,一在西,遥相呼应。由于隋文帝曾自取法号曰“总持”,呼独孤皇后曰“庄严”,因此二寺又改名为“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

独孤皇后去世一年多,失去爱妻失魂落魄的隋文帝也随之而去。杨广按照他父亲的遗愿,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合葬。

古代版的‘我的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古代版的‘我的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古代版的‘我的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古代版的‘我的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古代版的‘我的野蛮女友’独孤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