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僞造?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黑客帝國》中尼奧從虛擬世界中甦醒

最近小編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回想以前看過的電影《楚門的世界》、《黑客帝國》、《異次元駭客》、《盜夢空間》等,劇中都無一例外展示了一個可怕的景象,如果一個人的感覺被矇蔽了,那麼他就根本無法分辨現實與虛擬。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盜夢空間》劇照

其中,《楚門的世界》偽造了一個外部世界,《黑客帝國》和《異次元駭客》則是對輸入大腦信息進行偽造,《盜夢空間》則是放大並利用人類做夢的天性改變人的思想,但不管怎樣,人類一旦陷入虛擬世界,感覺將不再可靠。

人類感覺的本質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眾所周知,生物和非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感覺,感覺是一切生物瞭解環境、適應環境的基礎。植物根據光照、水源、土壤環境調整自身生長方式,動物根據神經系統感受到的刺激調整自身狀態,作為擁有了意識的人類來說,感覺更加重要,它是各種複雜心理過程(如知覺、記憶、思維等)的基礎,是人類大腦反映外部世界並探索規律、積累知識的源泉。但是一旦我們深究感覺的本質卻又發現它們是如此的不可靠。

人類的感覺可分為兩類: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內部感覺(運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等),我們今天重點了解一下外部感覺。

視覺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視覺的產生,得益於人眼的特殊構造,類似於照相機的物理結構使得光線能夠通過瞳孔在眼球后方的視網膜上成像,並被感光細胞接收,從而將光刺激轉化為神經衝動,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心,大腦依據這些神經衝動信息解構和復原出相應的圖像。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而其實人眼接收的光信號本質上是波長為400nm~780nm之間的電磁波,電磁波展現出來的性質只有波長和頻率,而且人眼可見的光只是電磁波波長範圍的很小一部分,還有很大的一部分電磁波人眼是無法看到的。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狗狗可以看到防曬霜的作用下紫外線反射的光

所以,事實就是,人眼能看到光線的亮弱和顏色,都是大腦對電磁波的一種重構,是電磁波波長的表象,同樣的光波用不同人的眼睛看顏色是有差別的(例如紅綠色盲人群就分不清紅色和綠色),用不同的生物眼睛看也有差別(例如,狗感知色彩能力較弱),而且不同的生物看到的電磁波範圍也有差別(例如,狗能看到紅外區和紫外區的電磁波)。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人眼看到所有電磁波的情景(想象圖)

也就是說,每個人、每種生物其實對世界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我們甚至無法確切知道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也許世界本身根本沒有顏色。

聽覺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聽覺的產生,主要是來源於聲波,就像水波一樣,物體震動產生能在空氣中傳播的聲波,我們的耳廓收攏這些聲音,通過外耳道傳到中耳,引起鼓膜震動並傳到聽小骨,然後這些震動傳到內耳,內耳的耳蝸是聽覺神經的所在地,裡面充滿了液體——淋巴液。聲音在進人內耳以後,耳蝸內的液體就會開始循環流動,使耳蝸內的聽毛細胞做切割運動,將聲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沿著耳蝸神經傳給大腦,大腦再對這些信息進行解構和復原,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當然,和視覺一樣,人類聽到的聲波的頻率也有範圍,介於20HZ-20000HZ,當頻率在20HZ以下或者20000HZ以上就聽不到了,而且頻率太高耳膜就不震動了。

正因如此,每個人、每種生物對聲音的理解也是各不一樣,也許世界本身或許沒有聲音,那只是機械波振動而已,聲音只是人的器官以一種抽象的形式感知到了這種震動,或許在其他動物那裡,這種震動是不同於聲音的體驗!

觸覺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觸覺是接觸、滑動、壓覺等機械刺激的總稱。觸覺的本質是遍佈全身的觸覺神經對壓力、溫度等現象的一種感知,而壓力、溫度在更深的層次上其實是微觀粒子活動的表象,比如壓力,其實是物體表層原子對皮膚表層原子的斥力,而溫度則是物體電子活動的劇烈程度等等。

觸覺感受器將感知到的信息轉換為神經脈衝,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再由大腦對信息進行解析和還原,從而形成觸覺。

味覺、嗅覺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味覺的感受器示意圖

味覺是一種近覺,舌頭之所以可以嚐到各種各樣的味道是因為舌頭上面的舌乳頭,味覺包括酸甜苦鹹鮮(辣味屬於痛覺不屬於味覺),舌頭的前三分之二的舌背上有菌狀乳頭,能夠感覺甜味和鹹味;舌頭後面的輪廓乳頭,能夠主要感覺苦味;舌頭側面靠後的有葉狀乳頭,主要感覺酸味。這些舌乳頭受到相應化學分子的刺激後,產生神經脈衝,並通過神經系統傳到大腦。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味覺和嗅覺的產生過程示意圖

嗅覺是一種遠覺,鼻子要聞到氣味,首先要有氣味來源,通常是空氣中的揮發性化學分子。當化學分子被吸入鼻腔,便與嗅覺受體結合,並改變嗅覺受體的蛋白質構形,產生一連串訊息傳遞反應,進而活化嗅覺細胞,激發細胞膜上的電位改變,進而產生神經脈衝,然後通過神經系統把電信號傳到大腦。人類能識別並記憶的氣味共1000餘種,而貓和狗則能識別和記憶4至5萬種。

感覺的本質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感覺的過程可以類比電腦,例如人們用數碼相機對景物拍照,並保存為數據,電腦根據這些數據控制顯示器像素點的強弱形成圖像,但電腦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看到景物,它得到的只是數據而已。

大腦也是這樣,大腦得到的都是神經傳遞的電脈衝數據,所有的一切感覺其實都是大腦根據數據採用某種建模算法想象出來的。

眼睛看到亮光、耳朵聽到聲音、舌頭體驗到美味、鼻子聞到花香、皮膚觸到金屬,這些感覺本質上卻是光子入射的能量、機械振動的能量、還有原子、分子之間電場作用,我們一直基於這些感覺來對客觀世界進行感知,這種感知也許根本無法展現現實世界,也就是說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根本無從得知。

偽造感覺的方法及可行性

既然感覺的本質都是大腦對電脈衝數據的建模還原,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偽造數據,讓大腦的感覺系統出錯,比如將一張桌子感覺成一個蛋糕,或者直接製造虛假的感覺讓大腦陷入虛擬世界無法自拔?

答案是完全可能!根據大腦感覺產生的過程小編認為這種偽造可以分為三類。

信息層面偽造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這種偽造感覺的方法比較低端,因為它不需要改變人類本身,而是在信息傳輸到人類感覺器官前進行偽造。

其實現在這種偽造感覺方法的運用已經很廣泛,比如我們看新聞直播時,前方新聞現場的真實事物反射的光線信息、發出的聲波振動信息都被記錄下來存儲為數碼信息,然後遠程傳輸到電視機裡,再被解碼成光線信息和聲波振動信息,被我們的感官再接收、轉換、傳輸和解碼,如果前方記錄的信息被修改,比如在視頻修改軟件里人為添加一張桌子,那麼我們就會相信前方新聞現場確實有一張桌子。

當然,隨著科技進步,手段也越來越高級,比如3D電影、虛擬現實等等,其實都是使用了這種偽造感覺的方法,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假象。

傳輸層面偽造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在神經衝動從感覺器官傳輸到大腦之前,如果能夠偽造相應的神經衝動,那麼大腦就會被欺騙,並依據這些虛假的信息還原相應的感覺。

比如一個男人眼睛看到一個美女就會感到興奮,但是如果我們把他眼睛看到美女後傳輸給大腦的神經衝動信息存儲下來,然後將他眼睛蒙上,並通過外接設備給他的視神經傳輸同樣的神經衝動信息,他的大腦根據這些信息,仍然認為他的眼睛看到了一個美女,並進而指揮其身體釋放腎上腺素讓他興奮起來,但事實上他什麼都沒有看到。

大腦層面偽造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這種方法可以說是傳輸層面偽造的高級版本,就是直接不要人的身體,把大腦整個摘除出來,放到一個營養液缸中,並確保它能正常存活和工作,這個時候,如果把這個大腦的各個感覺中樞都連上密密麻麻的數據線,然後給其視覺中樞仍然傳送美女圖片的電信號,同時給嗅覺中樞傳送香水的電信號,那麼,這個大腦就會真的認為一位美女來到了自己的身旁。

大腦層面的偽造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像《盜夢空間》裡一樣,利用人類做夢的天性,引導人們深陷夢境無法自拔,這樣也變相的對大腦的感覺進行了偽造,不過實現起來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夢。

多感驗證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有時,僅靠一種感覺還無法讓人相信事物的真實性,比如讓一個人看到一張烤鴨的圖片,如果他聞不到烤鴨的味道,他仍然無法確信其真實性,必須至少有兩種以上感覺的參與,他才會確信自己的感覺,如果參與的感覺種類更多,比如允許他再摸一摸烤鴨,那麼他對該烤鴨真實存在的信念就更加堅定,這就是多感驗證。

所以,如果要偽造人類的感覺,必須讓多種感覺同步,也就是說,讓一個人看到花的時候,必須還能聞到花的香味、摸到花的形狀,這樣哪怕這一切都是虛擬出來的,他也會確切的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是真實的。

結語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盜夢空間》中主角利用陀螺分辨夢境和真實世界

如果人類的感覺可以被偽造,那麼人類如何分辨真實和虛擬?

這個問題看似很遙遠,其實已經初見端倪,比如剛剛出現的虛擬現實技術已經讓許多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隨著技術進步,更加高端的偽造感覺技術必然越來越先進,完全偽造人類感覺肯定可以實現,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人類如何破解上述困境。

科幻電影裡面解決這個問題採用了一種方法叫邏輯推斷,比如思考為什麼我在這裡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好的編劇師可以讓人無縫代入虛擬劇情,所有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嚐到的都通過電信號刺激大腦產生,而且多種感覺同步,讓人猶如置身真實世界,那麼人們是否會懷疑這個虛擬世界的真實性呢?

又或許,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虛擬的,我們只是沒有察覺而已!


關注《未來科技社》,一起眺望未來!

-----青雲計劃獲獎文章----

人類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被偽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