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連環,只有一種方法能解開……

出土商代玉器上就已經帶有掏雕成的活鏈,到了戰國時代,玉活環技術變得異常發達,出現了曾侯乙墓出土十六節龍鳳形玉佩這樣的精彩作品。此後,從鋪首、瓶盒的銜環、印紐到耳墜,玉製套環在奢侈品與首飾當中都是活躍的因素。

雍正皇帝在仍然只是一位親王的時候,曾經命畫工與匠人制作了一架十二扇的屏風,每扇屏風上都繪有一位時裝美人。其中的一位美人頭簪菊花,手裡持著一對套在一起的雕花玉環,眼望門外喳喳報喜的喜鵲,意有所思。


玉連環,只有一種方法能解開……


今天的觀眾已經看不出這個畫面的主題,因為大家都不知道美人手中套環的含義,不知道,她是手持著古人曾經非常熟悉的玉連環。在當今中國,情人們彼此表達愛意,基本上全靠從西方借來的一套規矩,什麼玫瑰花巧克力之類。但是,要知道這世界上不僅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有崔鶯鶯和張生。中國古人的感情世界一樣的豐富,在漫長文化傳統的薰陶下,所發展出來的表達愛意的詞彙,也許比所謂西方人還更其繽紛。

如果細心盤點,我們就會發現,寓意“我愛你”、藝術化、物質化的傳統象徵精巧華美,多姿多彩,不妨稱之為愛的物語。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這些傳統的表達愛意的特定形式,既建立在具體的物質生活條件之上,也建立在中國高度發達與先進的技術水平之上。如玉連環,就是玉工技巧的結果。

中國人自古推崇美玉,當然,這其實一定程度上與中國的地質條件有關,本土少有優質的彩色寶石如紅寶石、翡翠之類可供開採。無論如何,玉成為幾千年來最受珍重的寶物,相應的,治玉工藝也異常高超。其中有一項近乎神話的巧技,玉工利用掏雕技巧,在一塊整料上琢出一串圓環,但讓這些圓環彼此套在一起,無法分離。

玉連環,只有一種方法能解開……

玉環渾圓無縫,使得其相互套合的狀態彷彿是天然生成一樣,實為人工創造的奇蹟。出土商代玉器上就已經帶有掏雕成的活鏈,到了戰國時代,玉活環技術變得異常發達,出現了曾侯乙墓出土十六節龍鳳形玉佩這樣的精彩作品。此後,從鋪首、瓶盒的銜環、印紐到耳墜,玉製套環在奢侈品與首飾當中都是活躍的因素。

在如此的背景下出現了玉連環這一種固定的飾品形式,以掏雕技術製成兩個互相銜在一起的圓形玉環,這一對圓環形狀一樣,大小一樣,雕飾的花紋也一樣,蘊含的寓意則是我願與你成對成對,情愛永無盡頭。最早記載見於戰國策,介紹了君王后巧解玉連環的故事。君王后,是春秋戰國時齊國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的丈夫是齊國的齊襄王,齊襄王當政時,君王后時常為自己的丈夫在治國方面出謀劃策。齊襄王離世之後,君王后又協助自己的兒子繼續管理齊國。

這一時期,秦國正逐漸強盛,也開始有了吞併諸國的野心。不過秦莊王並沒有貿貿然出兵,而是先試探一下諸國對秦國的態度。對於齊國的君王后,秦莊王更多了一份忌憚,因為他知道這個女人很不簡單。為了試探一下齊國和君王后,他派遣使節出使齊國。

在齊國的金殿上,秦國的使節行禮已畢,呈上了一個的錦盒,並說,“我國大王聽說齊國百姓個個聰明,君王后更是聰慧異常。大王有個難題,想煩勞君王后解答。邊說邊打開錦盒,裡面盛放著一套溫潤無暇的玉連環。齊國的文武大臣看罷紛紛稱奇,讚歎是絕世無雙的寶物。使節見百官紛紛讚許,得意洋洋地接著說,請君王后幫我國大王解開這套玉連環。”

玉連環,只有一種方法能解開……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譁然。大家看的都很清楚,這件玉連環是整塊玉料雕琢而成,再聰明的人也沒辦法解開。可君王后卻不慌不忙地接過侍從呈上的玉連環看了看,遂傳令命侍從取來了一把鐵錘。還沒等秦國的使節反應過來,就將玉連環砸碎了。

並微笑著對秦國使節說,如此簡單,不就解開了嗎,秦國使節回過神來,勃然大怒,大膽,這是藐視我秦國,大王絕不會饒恕爾等,定叫齊國瓦解冰消,只見君王后異常平靜的笑著說,使節勿惱,這玉連環乃是你國大王請我解的,我出於對他的尊敬,才幫了這個忙。秦王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是萬萬不會和幫助過他的人過不去的。

秦國使節無言以對,回國對秦莊王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秦莊王明白君王后是通過擊碎玉連環的舉動向自己傳遞了齊國人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了齊國的尊嚴的信息。應該說君王后擊碎玉連環不僅表現了個人的生存智慧,同時也為齊國在外交領域贏得了一場勝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