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优质米的标准及种植影响因素!

现在水稻的生产技术里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优质米生产技术。优质米的生产技术将会是今后黑龙江水稻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现在以五常为代表的西南部是以走市场,搞优质为主。但是现在黑龙江的东北部,尤其是佳木斯以东,还是以攻产量为主,实行高产攻关,然后把打的粮食交粮库,不管水稻的质量好坏。

那优质米达到怎么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优质米呢?优质米的评价有一个标准,具体的标准就从好看、好吃、制米的品质好,老百姓好种、安全和有特色的米等一些方面去评。

各个方面的具体标准

好看:透明度、光泽、垩白米率、垩白度、粒长(长粒圆粒都有好吃的)、粒形等;

制米品质:制造厂需求,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好种:农民的需求,简化种植程序、高效;

好吃:消费者需求,碱消值(糊化温度55-79)、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大米的粗蛋白含量在6.5%左右是最好吃的),现在没有仪器可以检测,主要是靠口感,感官评价(下一步可以培训品尝员,按照既定的流程标准,来做测试);

影响优质水稻品质的因素

按影响因素的大小来排列,主要有这些因素:品种、温度、氮肥(施肥)、米的新鲜度、壮苗、密度、土壤及其他栽培植保技术。具体来讲:

品种:稻花香2号:龙稻16、18;松粳22;垦香稻08-169、10-179等;垦稻10;垦稻12;空育131;龙粳31;

温度:积温和品种熟期、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温度和垩白率、温度的间接作用;

施肥(氮肥):蛋白质含量、“硒”、“钙”、“镁”;

米的新鲜度:胚的活性、低温贮藏、现磨现吃;

壮苗及其他栽培植保技术:壮苗、密度、土壤、植保;

最终根据各影响因素,注意分析,可形成一整套生产优质米的技术和标准。

注意:优质米的标准及种植影响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