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你在学校里养成的那些坏习惯

《哈佛商业评论》:你在学校里养成的那些坏习惯

协助刚毕业的年轻人适应现实世界,这可能是件困难的事。比如说22岁的Joey。他来自一所常春藤盟校,最近刚加入我们的咨询团队,他很聪明也很勤奋,很有进取心。

但是,他同时也有一些积重难返的坏习惯:他是如此专注于寻求每个问题的完美答案,以至于他考虑不到如何实施;他如此害怕失败,总是隐藏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直到情况变得更糟糕;他只关心怎么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对,却很少主动帮助团队中的其他人。另外,他看事情的视角是一种等级分明的视角:我是他的“老板”,所以除了我之外没有什么人的意见是真正重要的。

《哈佛商业评论》:你在学校里养成的那些坏习惯

Joey并非实有其人,但他可以说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年轻人的综合体,其缺陷是无可否认的。上面一段所列出的种种特点,正是我无数次在许多应届毕业生身上看到的。关于如何在一个组织里运用真正的领导力,他们实在是准备不足

领导力这个东西是否真能教得会?商学院是否真正在教授领导力?围绕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论,双方都有一些不错的观点,但我在这里想要扩宽讨论的范围。

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从小学到研究生院——在培养年轻人领导力这方面设计得很差。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学校做得挺好,但在领导力这方面,学校往往是在让学生养成坏的习惯。多数人会在现行教育体系中成长13~20年之久,日积月累,这些坏习惯将是很难改掉的。

坏习惯1:对权威的重视

我们首先来看看学校对权威的重视。学校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地方,教师是课堂里的权威,校长或系主任管理着这些教师、教授们,高年级学生又比低年级的学生更“资深”,诸如此类。

我们在教育体系内浸泡多年,很多人早已习惯了对“等级”这件事念念不忘:如果我们是“老板”的话,我们就自认为是领导者;如果我们不是老板,我们就只听话地完成任务。然而在现实中,即便是一个组织内最高层的管理者,也已不再能单单依靠“等级”了,尤其当他们需要仰仗身边其他人的才能、经验和智力的时候。

“领导”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地位——这其中的区别,Ronald Heifetz在Leadership Without Easy Answers一书中有深入的探讨。历史上许多伟人,比如甘地和曼德拉,都是在拥有很少(或完全没有)正统权威的情况下,有力地领导了他人(近来已有不少论者开始研究在缺少正统权威的情况下的领导力问题)。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的等级区分还是需要的,但那些过分依赖正式权威的领导者,往往会发现自己和所属的组织处于困扰重重、发展不良、停滞不前的境地。

坏习惯2:信奉正确答案

现实生活中,恐怕没有任何问题能有一个稳定不变的正确答案。然而,学校教导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正是假设这些信息都是确定不变的。

记得我自己在从事人生第一份工作时,常常因为缺少指导而感到苦恼。只要你给我教科书,我几乎可以学会所有的东西,然而职场上是不存在教科书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是复杂的、不断演变的,既有纯粹分析性的问题,也有组织架构上的问题。最终为我们带来成功的,不只是所谓正确的“方案”,更是有效且迅速的“实施”。

当我们理解了所谓标准答案有多么虚妄,我们就能变得更灵活更敏捷,更有开放的胸襟,能够吸纳他人的思路。可惜,教科书和选择题很难培养这样的认识。

坏习惯3:害怕犯错

对于“正确答案”的迷思,还带来了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害怕犯错。学生最害怕的就是拿到“F”这样的成绩,但在很多领导者看来,失败却是成功的必要前提。

乔布斯就认为当年被苹果公司开除的经历解放了他,让他变得更有想象力,他说:“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一点,但事后看来,被苹果公司开除是我能得到的最棒经历。再度成为新手的轻松感,取代了之前作为成功者的沉重感。所有事都不再那么确切无疑了,这让我步入了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失败和错误,极大地教会我们去反思、去对自己和他人提出问题,由此我们才能够学习和成长。(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恐怕就是浪费自己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而失败本身也表示我们承接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正在拓展自己能力的极限。

坏习惯4:自我中心

虽然在口头上,学校常常教导我们要为他人服务,但教育系统的真正设置却并没有积极地教导我们这件事:领导力就是服务他人。

在大多数的教育情境中,我们的首要目的是服务自身——提高自己的成绩,为个人职位而竞争,最大化自己的录取机会。然而,正如Bill George在探讨下一代人领导力问题的一次圆桌讨论上所说的,“我们不是自己征途中的英雄。”人们乐于追随的,是关心他们、认同他们愿景的领导者,是致力于比自身更广大的事业的领导者。

许多人都对商学院和企业界的领导力培养提出了疑问,但我们需要大幅度打开讨论的范围。在这样一个日益扁平、日益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很多优秀的领导者,而真正能够培养领导者的途径,是重建我们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的教育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