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智擒鰲拜後,爲何沒有殺掉罪虐深重的鰲拜?

順治十八年(1661年),年輕的順治皇帝逝世了,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只有八歲的皇三子玄燁,併為他挑選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沒有殺掉罪虐深重的鰲拜?

在四位託孤重臣中,輔臣之首索尼是四朝元老,可謂是德高望重,但他自己年老多病,所以並不願意過問太多的事務,害怕自己晚節不保。蘇克薩哈是從多爾袞那裡分化出來的,所以受到索尼等人的排擠。遏必隆雖然出身名門世家,但這個人遇事無主見,又因為隸屬鑲黃旗,所以常常附和鰲拜的意思。

雖然鰲拜是四大輔臣之末,但是他擁有非常多的軍功,常常氣勢奪人,很快就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四大輔臣之首索尼病死了,臨終前搞了一個小動作,直接成為解決鰲拜問題的良好轉機,那就是上書奏請康熙小皇帝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同年7月,康熙皇帝開始親政了,但仍然任用鰲拜等人輔佐朝政。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沒有殺掉罪虐深重的鰲拜?

輔臣蘇克薩哈面對局勢的轉變也做出了自己的應對,上書請求解除自己的輔臣之任。這樣一來的話,蘇克薩哈都已經卸任了,那麼其他兩位輔臣也就應該辭職。不過,鰲拜並不甘心就這樣退出政治舞臺的中心,於是網羅了大量的罪名,逼迫康熙將蘇克薩哈處死了。蘇克薩哈的被殺,使得康熙和鰲拜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康熙決定剷除鰲拜集團了!

為了順利的實施這個計劃,康熙決定不露聲色,免得打草驚蛇了,並精心挑選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整天在宮裡訓練布庫之戲。鰲拜見了,還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於玩樂,反而放鬆了警惕。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先是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然後又派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城的守衛權。隨後,康熙召鰲拜入宮覲見,派先前的少年將其一舉擒倒。大臣們經過審理後宣佈鰲拜獲罪30條,理應將其革職、處死。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沒有殺掉罪虐深重的鰲拜?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鰲拜被擒後請求覲見康熙皇帝,得到了康熙的允許。當鰲拜來到大殿前的時候,他緩緩掀開自己的上衣,背上全是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痕。看到此情此景,康熙皇帝也動容了,念及鰲拜功勳卓著,且沒有篡弒的跡象,於是對他採取了寬大處理,免其一死,將其囚禁了起來。

不久,鰲拜在軟禁的住所離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