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減負」,是當前最大的教育騙局

自從國家出了“減負”的新聞,

反而又火了一批“反對減負”的自媒體。

他們通過利用家長焦慮的心理,片面解讀“減負”字面意思,

而忽略“減負”實際上代表的是一系列政策。

讓家長執著與“減負不減負”的無聊爭辯之中,

錯失讓孩子上升層次的隱藏良機

我們列舉一下目前最博取眼球的幾個說法:

1.不應該打擊數學奧賽認為這種做法不利於選拔和識別天才,甚至把中國連續三年國際數學奧賽未能奪冠拿出來說事,認為這損害了國家競爭力,這種狀況下,還能減負嗎?

2.認為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算苦,自己當年也是從應試教育走過來的。

3.強調高考和學歷的作用,認為高考是“窮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後的公平機會”,窮人家的孩子若被“減負”忽悠則一輩子翻不了身。

4.認為課堂減負只會增加校外負擔,而有錢人上得起最好的輔導班,請最好的課外老師,在加劇不公平的同時,還讓窮人家的支出大增。

但真相是:

當“大V”們告訴你有錢人上的起最好的輔導班,告訴你要認同奧賽熱(奧賽得獎可加分),但“大V”們沒有告訴你:奧賽是不在義務教育範圍內的,花錢接觸奧賽教育的恰恰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所以當奧賽加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加分的全是有錢孩子。

甚至可以很殘忍的告訴你,當窮人家孩子在幫忙做家務,有錢孩子已經吃飽穿暖,沒事學畫畫、彈鋼琴、學學奧數…天賦卓絕的窮學生是少數,有錢孩子的“天賦”卻是常態。大部分天賦平常的窮孩子,被商家舉幾個“窮孩子天才”的例子,忽悠進了“奧賽坑”,結果只是成為了有錢孩子的墊腳石。

比如,童年時就是數學精英、去國際比賽拿獎的是誰?是何猷君,是澳門賭王的兒子。

窮人家孩子?捨得出往返就上萬的國際比賽機票錢嗎?

“反對減負”,是當前最大的教育騙局

何猷君

當然這還不是最殘忍的,對窮孩子更殘忍的是這個:

大V告訴了你“高考是窮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後的公平機會”,同時也告訴你“有錢孩子會接觸更好的教育資源”,但沒有告訴你,如何“進入”好的小學、初中、高中,才是有錢人家支出的最大一筆教育投資,課外輔導班只是費用中小比例的一部分。在校學習,往往就是有錢孩子和窮人孩子教育資源最失衡的地方。

這就像是“龜兔賽跑”。佔據優質教育資源的有錢孩子是“兔子”,而窮孩子是“烏龜”。在這場比賽裡,大V們說要給比賽選手增負,要督促他們使勁跑,因為這是“烏龜們最公平的機會”。但別忘了,“兔子”也是同時被督促著的。

我們知道,故事裡烏龜能贏兔子,是因為兔子懈怠了,被堅持的烏龜趕上了。

但當群眾夢寐以求的“增負”去鞭策所有孩子時,烏龜並不會因此而快過兔子,反而監督著不讓兔子“懈怠”…於是,面對毫不懈怠的“兔子”,再努力的“窮烏龜”也要輸。

說回現實,

既然有錢孩子都在好學校,窮孩子都在差學校,憑什麼以為延長學習時間,差學校就會追趕上好學校的教育質量?不是的,時間每延長1分鐘,教育水平的差距就會拉開1分鐘。

帶給窮孩子的,只是更深的絕望而已。

最後,大V們很喜歡舉周杰倫、丁俊暉、鋼琴家郎朗的例子:

“正是因為他們父母的督促,才成就了他們的現在。”

哈哈哈哈。

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父母確實有嚴厲的一面。但其實,他們正是大V們批判的“素質教育”所成就的,而非學校的學業壓力——他們學習成績都很差。放在現在,不“增負”個幾倍的家庭作業,這三娃多半是畢不了業的。

周杰倫小時候成績倒數,智力愚鈍,高中聯考,才考了100多分(對,所有科目加起來的總分); 丁俊暉初中沒畢業(乾脆輟學),郎朗小學寫作業嗎?哈,業餘時間全在練琴。後來好了,上音樂學院去了。

相反,他們的成功,完全依靠家庭給他們100%的學業減負,全力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天賦所在。

讀到這裡,不知是否能給“反減負”的熱潮降溫?

其實各位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放下對立情緒。

仔細一想,你們就會發現這才是孩子成功的最好契機

“反對減負”,是當前最大的教育騙局

學業負擔減重,有天賦的孩子將有更多時間去培養畫畫、音樂、舞蹈,離開高考這條獨木橋,降低學習競爭的烈度;對於只想走高考這條獨木橋的孩子,也會發現減負讓競爭對手的整體水平下降,此時無疑是提高你孩子學習排名的最好機會。

“減負”不是減“學習質量”,而是給孩子更多選擇,將孩子的競爭分散到各個領域,減少孩子們單一選擇下的競爭烈度,與其爭論不休,不如偷偷的給孩子做好新的學習規劃,直線超車。

趁著他們爭論不休,

好家長已經給孩子做好準備了。

你呢?在幹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