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硯山:運用「第一種形態」提醒319人

通訊員 李興偉 王琪靈

“在學習上有欠缺,對項目資金、政策把握不夠,感謝領導對我的提醒……”近日,硯山縣民宗局因未用對資金用途,縣紀委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提醒談話。

為把監督這個首要職責履行好,硯山縣將“第一種形態”作為日常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從“小節”抓起、從“提醒”說起,針對“小問題”,及時敲警鐘,讓苗頭性傾向性和輕微違紀問題的同志“紅臉出汗”、及時剎車,防止“小毛病”拖成“大問題”,“好同志”變成“階下囚”。

該縣目前先後制定出臺了《硯山縣關於規範談話函詢辦理工作的暫行辦法(試行)》和《關於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實施辦法(試行)》,對運用“第一種形態”的對象、情形、方式等進行細化明確,用制度推動深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規範化、常態化。

同時,該縣從問題線索著手,注重從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和網絡輿情等渠道,全方位摸排黨員幹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充分運用提醒談話、警示談話、批評教育、誡勉談話和函詢等方式抓早抓小,並在本單位年度民主生活會上作出說明。注重談話函詢的頻次和質量,確保談話函詢談到“點”上、戳到“痛”處,防止出現“一談了之”。

此外,該縣還認真做好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後半篇文章”,加大對黨員幹部接受“第一種形態”處理後製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弄虛作假、敷衍塞責、流於形式的,嚴肅追責問責,確保相關問題整改到位,做到組織處理有“下文”,落實整改有“迴音”。

據瞭解,2018年以來,該縣運用“第一種形態”提醒談話319人(次),佔“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88.8%,讓違紀人員“紅紅臉、出出汗”已成為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