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韶關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破除閱讀誤區

如果你是零基礎的考生,在公職考試中,學習申論最大的疑惑是“申論是什麼”的問題。但當一次次的訓練與積累過後,很多有基礎的考生反而覺得自己很難突破學習瓶頸,做題狀態時好時壞。其實很多時候皆因考生的材料閱讀能力還不夠,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那些你在作答時常常犯的錯。

一、關鍵詞抓不準,“踩點”意識不強。

眾所周知,在申論試卷的非作文題目中,歸納概括、提出對策、綜合分析、貫徹執行四個題型都少不了從材料去找要點。而很多考生的慣用閱讀方法依然停留在憑感覺找答案上。如果我們能通過審題,確定材料閱讀的重點,那麼找起來也就容易多了。什麼是非作文題目的要點呢?從對近幾年公考非作文題目和材料的梳理來看,發現其常考的要點通常為:現狀/基本情況、問題/困境/缺失、原因/因素、影響/意義/危害、經驗/做法/措施、特點、精神品質等。言外之意,考生若能緊扣材料,根據題目要求去尋找材料中與作答要求相關的要點關鍵詞、關鍵句,不僅能夠提高閱讀的注意力,而且其效率和準確度也會大大提升。

2018韶關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破除閱讀誤區

二、材料邏輯不會梳理,越讀越亂。

“短篇材料找點易,長篇材料找點難!”是很多考生對近些年考試中遇到的那些屏障的總結。確實一則材料越長,讀起來確實很費勁。在某些地方的申論試卷在非作文題目中,還出現了不限定閱讀範圍甚至要求閱讀通篇材料的情況。而在作文題目中,很多考生更因材料太長,不能釐清其脈絡和主旨大意,從而出現立意不正確、不明確、不深刻等問題,最終只能止步於低分作文。

2018韶關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破除閱讀誤區

其實無論是材料長與短,考生都要破除“只看樹木,不看森林”的閱讀悖論。從整體上把握材料,需要抓取的不光是關鍵詞、關鍵句,很多時候輔助我們閱讀的是那老生常談的邏輯梳理。一則材料中,段落與段落的安排一定是有其邏輯構思的;同樣幾則材料間,材料與材料間也會有微妙的邏輯關係。而從對近幾年的材料的整理來看,段落之間或材料之間常見的邏輯關係為:總分、並列、轉折、遞進、因果。考生可以在接下來的改進工作上,嘗試著去宏觀把握材料這片“森林”。在對待長篇材料或者是通篇材料上,應該思考的是:我是否讀懂了這則材料、這篇材料?能否用自己的一句話、一段話概括材料的段落大意和總結材料的主旨?如何閱讀能做到這個層面,考生方能心領神會,也就不會出現言不達意、張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問題了。

2018韶關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破除閱讀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