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胡一刀?没错,是胡一刀,但不是金大侠《雪山飞狐》里的胡一刀,而是现实版的胡一刀。胡一刀的真名叫胡一新,一位朴实勤劳的秦镇农民。胡一刀年轻时在咸阳、西安卖大米皮子,生意也不错。但不少人喜欢吃铡刀(又叫大摆刀)切的皮子,不喜欢机器切的皮子,而市场上切皮子的铡刀越来越少,即便有也不称手。出身于铁匠世家的胡一刀萌生了一个想法,给自己打一把称手铡刀,没想到如今打出一个品牌。图为胡一刀和他的铡刀。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胡一刀说,以前用别人的刀切皮子,皮子不是粘刀就是断,很不顺手。自己卖过皮子,就懂得使用者的感受。他打制的铡刀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如今在秦镇,除了米皮、黄酒以外,还有一样吃货喜欢看的东西,就是店主用铡刀切皮子。由于铡刀重,切皮子费事,没有机器来的快,不少店主把铡刀买了去只是摆在门口扎个势,做为一种文化让吃货观赏。图为胡一刀米皮店正在用镌刻有“胡一刀”字样的铡刀切皮子。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自古以来,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撑船的驾船行于风浪之间,随时都有翻船丧命的危险。卖豆腐的三更睡五更起,做着驴子一样的工作,只能养家糊口。打铁的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炙烤,活着就如在地狱里一样。“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很形象地描绘出铁匠的居住与工作环境。胡一刀最初的铁匠环境也是如此。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一部分工序也换成了机械,但他的工作环境还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图为胡一刀在生火。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由于自幼就嬉戏打闹铁匠炉旁边,又深得祖辈的真传,胡一刀用上好的材料,精心给自己打了一把铡刀,洋洋自得地开始用自己打制的铡刀切皮子。没想到这一下惹上了”大麻烦“——周围卖皮子的乡亲们都来找他打刀,无奈之下,他开始打铡刀,把皮子交给儿子去卖。虽然他从没有想过要靠打铁为生,但吃货们对铡刀切皮子的喜爱,乡亲们对铡刀的需求,让他把自己再次放到火炉旁”烧烤“起来。图为胡一刀正在用机械锻打铡刀。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胡一刀今年59岁,19岁高中毕业后就在咸阳、西安卖了三年大米皮,父亲就让他回来在生产队当铁匠。因为铁匠是个技术活儿,挣的工分高。从此他开始在生产队里打各种农具。由于他自幼喜欢武术,他利用农闲时间给自己打制兵器,其中最喜欢打的兵器就是三国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又叫关公刀)。为了打制好这款兵器,他又开始研习关公刀法。如今,西安地区的不少武林高手用的都是胡一刀打制的兵器。图为胡一刀和自用的青龙偃月刀。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不久前,一位朋友慕名而来,给胡一刀扔了1000块钱,让给他打制一把青龙偃月刀。打这种刀很费事,很费时间,但人情难却,胡一刀还是在空闲时间给朋友开始打刀。他这次选择的加工材料是一块汽车钢板:''这种材料比商店里的铁片片兵器强一百倍,任你怎么砍也不会断,不会卷曲“。图为胡一刀正在用裁下来的汽车钢板刮去刚出炉的关公刀上的铁屑。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虽然是夏天,胡一刀还不得不在火炉旁炙烤着自己,脸上汗如雨下,身上的T恤在干活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干过。他说,没办法,都是受人之托,迟早都给给人干完。现在的条件比以前生产队时期好多了,不用溶解铁钉铁皮,都用现成的材料加工。锻打也用上了机械,又快又省力气。但人们对刀具的外形审美要求提高了,所以细节上的加工更麻烦。比如说,我在关公刀柄和刀刃结合部特意加的龙头,要做牢靠做美观就要额外花费不少时间。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胡一刀不喜欢出名,但两个义举让他“被”出名了:一次是2005年,华商报找到他给山东抗日老英雄仵德厚打刀。他按照山东枣庄历史博物馆的样刀打了一把刀,同年9月18日登在了华商报上,名气一下子出去了。另一次是2012年盛夏,他在沣河里救了两个落水的女大学生,又被刊登在同年6月12日的华商报上。于是乎,央视也来了,陕视也来了,连内蒙古电视台也来采访了他,政府也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图为胡一刀在演示关公刀法。

农村铁匠痴迷打造兵器 曾为抗日英雄复制大刀

虽然出了名,胡一刀还是很淡定:我就是一个打铁的,我现在不缺钱,有空就打一下铁,打一下鱼。米皮店交给儿子他们了。他们的生意也不错,媳妇卖皮子,儿子教徒弟,现在都把米皮店开到巴黎和悉尼去了。我就好打铁这一口,主要是为了不让秦镇米皮刀失传。现在大都是机器切皮子,所以买切凉皮刀的人越来越少。我这里也是订制,谁需要我才给谁打。关公刀也一样。人活着总要给社会做一些事儿才好。图为胡一刀在演示关公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