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小三霸的郑庄公,为何与母亲见面只能掘地相见?

作为春秋小三霸的郑庄公,为何与母亲见面只能掘地相见?

子女与母亲,是何等亲切的关系。俗话说,母不嫌子丑,狗不嫌家贫,恐怕世上再没有母亲与子女这种亲密的关系了。然而历史上却有作为国君的儿子与自己的生母闹到你死我活,最后只能掘地相见的地步。这个人物就是郑庄公。

作为春秋小三霸的郑庄公,为何与母亲见面只能掘地相见?

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是郑国第三位国君。

黄泉认母的典故出自于《左传》: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被封于郑,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wù shēng.),即后来的郑庄公,二儿子叫段。史书记载姜氏生郑庄公时难产,险些丧命,因而讨厌他,所以一直不喜欢郑庄公,而对小儿子叔段特别偏爱,她希望郑武公能立小儿子段为太子,可是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由于是长子,因而继承了王位,号郑庄公。姜氏要求郑庄公将京城封给段。郑庄公照办了,但姜氏仍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她密谋与段里应外合起兵夺权。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派兵追击,段被迫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决不与她相见。可是过了一年多后就非常后悔,郑庄公是个孝子,姜氏也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但身为国君,一言既出,言同九鼎,再说天子无戏言,已经不能收回,怎能再与母亲相见?因而内心非常煎熬。毕竟姜氏是他的亲生母亲。

作为春秋小三霸的郑庄公,为何与母亲见面只能掘地相见?

傅抱石《郑庄公见母图》

当时镇守颖地的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有孝德之美誉。有一次晋见庄公时,庄公赐与他肉食,考叔不吃,说,“请把这些肉食赐于臣的母亲吧”。庄公非常神伤,说,“你还能把东西留给你的`母亲,我却不能啊”,考叔不解,问原因,庄公就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说:“我也很想念老母亲,但我以前发过重誓,不能食言啊!”。考叔说:“这好办,可以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取名“黄泉”,建一地下室,您母子在那里相见,又有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听罢大喜,于是就派人去办,母子终于在地下所掘的地洞中相见,和好如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黄泉认母”的故事。 不知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何看法?请与历史小背篓老师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