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爸爸养我,我养手机

一放暑假,粤西乡村教师陈鲁生办公室外的屋檐下,反倒热闹了起来。从早到晚,他已经不知道轰走了多少来蹭Wi-Fi玩游戏的孩子。七八月里骄阳似火,却根本吓不退这些埋头在手机游戏里拼杀的孩子。

留守儿童:爸爸养我,我养手机

“就是要那种刺激、心跳加速的感觉!”小伟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手机,用他的话来说,游戏里的世界才够“嗨”,现实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学习多无聊啊!

和900多万留守儿童一样,小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留奶奶煮饭。一到暑假,小伟就开启了“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开黑”;中午吃饭手机也不离手,匆匆扒几口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组队“推塔”……哪怕困得手机都要砸到脸上了,也要“血战到底”。

给孩子买手机的农村父母,不在少数。“别人都有,他没有,就天天吵着要。”电话里,小伟爸爸的声音满是无奈,“我们在外面打工,觉得对儿子有亏欠,所以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而且有了手机,联系起来也方便。”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手机就像一个贪得无厌的“大嘴怪”,一口吞下了接近它的所有孩子

留守儿童:爸爸养我,我养手机

而另一边,没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们,却也同样如临大敌。

在云南某贫困县里,记者发现,学校周边的商店不仅“卖电”,还“卖手机”。“两块钱充一次电,手机可以赊账,用生活费分期付款。”赊账买手机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很多留守儿童瞒着父母和老师,节衣缩食偷偷“供养”着自己的手机。

那些顶着烈日蹲在办公室窗外玩游戏的留守儿童,就像是把自己献祭给手机的“祭品”。

“这些孩子的钱,时间,健康,统统都可以交给手机。”陈鲁生告诉记者,学校是禁止带手机的,见一个没收一个,平时遇到老师、宿管突击检查,学生就把手机藏在厕所里、被子里、鞋子里;宿舍不让充电,学生就去小卖铺“买电”……尤其到了暑假,他更拿这些孩子没办法了,“你不让他在这里玩,他也会去别的地方玩。”

村里的小卖铺、有网络的同学家、村小学办公室,所有这些有Wi-Fi的地方,都成了孩子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留守儿童:爸爸养我,我养手机

手机游戏正在加速吞噬着乡村,数不清的留守儿童深陷其中。很多家长为此头疼,却也有更多的家长觉得无所谓,“给他个手机,就不吵不闹了,也不到处乱跑了”,在他们眼里,这个正在毁掉下一代的“怪物”,反而是个极好的“保姆”。

和城里的孩子比起来,农村孩子的选择真的太少了。“不玩游戏干啥?”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是茫然又不屑的眼睛。不能玩水,不准爬树,没有活动,没有补习班,更别提游乐场、夏令营、出国游……在没有父母陪伴管教的贫瘠乡村,还有什么比手机更具诱惑力?

沉迷游戏,已经被世卫组织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在农村社会,被手机废掉的孩子有一大批。作息不规律,身体变差,视力下降,成绩下滑,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辍学,打工,懒于思考的大脑,先天不足的眼界,这些孩子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

留守儿童:爸爸养我,我养手机

城乡差距,阶层分化,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加剧。手机,这个人类发明的工具,不断反噬人类,吸食孩子的心智,也蛀空文明的根基。

救救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