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攻城戰城門被破後,守軍寧可突圍撤退也不肯巷戰?

一般來說,城池被圍,首先意味著圍守雙方實力失衡。圍城方實力大於守城方,並且出現明顯軍力、戰術心理對比傾斜才會出現被圍的狀態,或出現局部實力對比失衡,也就是說守勢是被動被迫的,但凡實力對比平衡一些,都會選擇反擊,避免出現被圍困的窘境。

為什麼古代攻城戰城門被破後,守軍寧可突圍撤退也不肯巷戰?

古代的城市,多是作為物資集散基地的功能,一般興建在戰略要地,選址頗為講究,一般利於排水、利於交通,且規模一般不會很大。憑藉著城市裡儲存的糧秣,守方可以憑城固守一段時間。

為什麼古代攻城戰城門被破後,守軍寧可突圍撤退也不肯巷戰?

其次,攻城方在選擇攻城時,若沒有內應間諜或者錦囊妙計一類的玩意,腦袋稍微正常一點指揮官都知道只要己方軍力沒有絕對優勢,根本不會選擇攻城。這種軍力優勢一般是人數上有著數倍於對方的情況,當然也不排除進攻方單兵作戰素質高的情況。

為什麼古代攻城戰城門被破後,守軍寧可突圍撤退也不肯巷戰?

在古代城池被攻破後,守軍突圍或巷戰,恐怕都不可能。城池守不住,突圍應該是有組織的行動。等城門被攻破了再被迫突圍,只能說是僥倖逃命,比束手就擒好一點,逃出去了撿條命,逃不出去也死個痛快。至於說巷戰,倒不如說是負隅頑抗。以羸弱之軀對虎狼悍將,何異於以卵擊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