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陷阱」散戶都存在這樣的「殺手」誤區!你呢?

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咱們今天自然也不能閒著了。盤面這個模樣,也就不去說什麼戰法技巧了,

再好的乾貨也很難在這樣的市場虎口奪食,還是聊點大家都關心的話題。

散戶抄底為什麼老選低價股?

近期老嘯在餐廳用餐的時候聽過兩位股市小白的對話,其中一位說她覺得市場到底了準備買個5元的股票,另一位說她買的只有3元多,第一位不禁驚呼:“那我豈不是買了?”(老嘯聽到這裡,差點把茶噴出來)

儘管許多股民也知道炒股不能光看價格,但潛意識中還是有買“白菜價”的心理,對低價股情有獨鍾。我們身邊總有不少人生性喜歡淘便宜貨。但“便宜”的東西,往往卻不是需要,或者真正有用的東西。

A股低價股炒作風氣表達出散戶投資者貪便宜、喜好低價股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

1、比如大部分散戶的資金較少,被最低100股的買入門檻限制了機會,對低價股有一種親近感;

2、另外,價格的高低相對其他指標比較直觀,也更具有視覺衝擊性,所謂“同樣的資金可以買更多的股票”,

3、還有投資者認為,同樣的價格上漲絕對值,低價股的漲幅比高價股要大,像2元股上漲1元是50%的漲幅,而10元股上漲1元只有10%的漲幅。

不過在今年上半年,A股的低價股不僅普遍沒有像樣的表現,更出現了所謂的“低臺跳水”的現象,不少看似已經中線超跌、絕對股價進入低價區的低價股,經常冷不丁大幅殺跌,向下破位,跌跌不休。

「股市陷阱」散戶都存在這樣的“殺手”誤區!你呢?

老嘯最近隨意翻了一下股價低於2元的“一元股”在半年內的走勢,無一例外全部下跌,更全面跑輸滬深300指數。除了*ST保千、*ST華信分別從相對較高的10元、7元附近下跌之外,不少個股在2017年底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低價股”。

(如目前的第一低價股中弘股份,2017年的收盤價就只有1.94元,但目前已經腰斬跌穿1元,正所謂“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低價股成為散戶的“殺手”?

1、基本面是最大的問題。除了少數銀行股、鋼鐵股之外,低價股普遍業績不佳。截至6月14日收盤,剔除停牌的15只“一元股”中有多達9只是ST股,其中更有7只是*ST股,今年繼續虧損將面臨暫停上市,市盈率和市淨率“雙低”的僅有永泰能源一家,但其估值水平在同行業的煤炭股中只算位居中游,並不突出。

在目前A股國際化程度加深,日益重視價值投資和“性價比”的情況下,這些低價股在主流機構眼中實際上並不“低價”,甚至還有大幅高估的嫌疑,參與的興趣自然不大。

2、許多低價股雖然絕對股價低,但總市值並不低。在“一元股”中,最高的包鋼股份則高達770多億元,在全部3500多家A股公司中排名第94,是名副其實的“大盤股”。龐大的總市值不僅成為重組改變基本面的掣肘,更增加了遊資炒作的難度。

「股市陷阱」散戶都存在這樣的“殺手”誤區!你呢?

今年上半年整體低價股群體年內的表現依然疲弱。從圖上來看,低價股指數走勢都是持續調整的,也就是近期才開始震盪,看上去雖然略強與滬深300,然而整體還是不具備投資價值的。市場的重心和資金都沒過於關注的領域。

低價股炒作邏輯

但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6月中旬以來,低價股指數開始明顯企穩,甚至在之後的小反彈時還出現過一波小行情,我認為,以6月中旬的大跳水為界,市場開始出現了多殺多的情況,之前多頭持倉較重的白馬類,熱點股出現大面積回調,反而這時一直不受待見,基本沒有什麼人買的低價股反而殺不動了,市場風氣偏向保守。

在眾多低價股當中也有一些基本面比較優秀的,只是因為股本巨大混跡於低價之列的藍籌股,如銀行股中的平安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還有鋼鐵股、基建股等這些個股雖然前期表現平平,但並不能因此而掩蓋其投資價值。

「股市陷阱」散戶都存在這樣的“殺手”誤區!你呢?

比如週五出現的銀行股大面積上漲,就說明一些有價值,極其抗跌的低價股將是大盤磨底階段最有機會的品種,還有一些貼合近期概念品種甚至會出現短期連板的情況,比如西部創業。

如果把股票價格與企業成長做兩維分析的話,股票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低價格低成長股票、低價格高成長股票、高價格低成長股票以及高價格高成長股票。最好的投資就是能以低價格買入高成長股,這種機會很少,每次市場大底都有這種機會,但不常見。正常情況下,我們應以高價格買入高成長股票。

因此,股票投資,便宜不一定就好,最重要的還是增長!好了,這個誤區咱鐵粉以後就不要再有了,便宜股中淘寶也需要一定的眼光和基礎,切不可因為便宜,價格低就以為會漲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