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很多玉友、尤其是初識翡翠的朋友,對翡翠喜歡得不得了,可就是不敢輕易買。富豪們大手一揮,波瀾壯闊,幾萬塊錢的名牌手袋、幾十萬的瑞士名錶、幾百萬的名人字畫盡攬懷中,可一到翡翠這,就變得異常小氣起來,即便是萬把塊錢也不敢輕易花。這不僅僅是消費者的悲哀,更是我們珠寶行業的悲哀!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為什麼說是我們行業的悲哀呢?中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最忠實的翡翠玉石消費群體,可翡翠真正在終端消費的卻少之又少,翡翠市場的高營業額實際上大多是零售商造成的,換句話說,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翡翠的多是珠寶零售商在買,而不是消費者,高檔翡翠在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流轉,轉到終端這裡的寥寥無幾。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怪現象呢?總結了以下幾點: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一、對珠寶商呈現不信任的心理話說得好,賣玉的“三年不開張,開張頂三年”,說的是翡翠行業的暴利。老百姓對此深信不疑,但是不身在其中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翡翠的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珠寶商們常常懷念2000年以前的繁榮時代,真的是日進斗金啊,不管賣什麼都賺,今天賣幾十元塊錢的岫玉手鐲知道那時候能賣多少嗎?——好幾千!驚人吧。可是現在呢,人人都以為賣翡翠發財,於是翡翠店遍地開花,小品牌爭不過大品牌怎麼辦?價格戰唄!你賺三千才能保本,我沒事啊,船小好調頭,賺五百就屁顛屁顛的了。怎麼還不信咱小店,那我告訴你吧,他們商場的貨其實(諸多不堪的詆譭性語言).....我們隔壁那家是......於是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顧客這時候更傻眼了:

本來中國人自古以來給商人的定義就是“無商不奸”,翡翠本身又神秘莫測,變化萬端,常言說得好“神仙難識寸玉”,我們凡夫俗子,怎麼辨得清真假好賴?這商家還互相掐架,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坑蒙顧客也的不在少數。結果是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越來越薄、內幕越來越少、顧客還越來越難伺候、越來越不買賬。我替誠信經營、以誠待客的珠寶商們鳴不平,的確有人擾亂市場、趁亂牟利,而勤勤懇懇、務實經營的他們卻要頂著顧客的疑慮甚至罵名艱難經營!

我做珠寶的時候也曾遇到過不止一家專靠詆譭同行抬高自家的珠寶商,他們的注意力不在自身的產品上、也不在顧客身上,專盯著比他強的同行,給人家羅織莫須有的罪名。一開始我也很忿忿然,為我的老闆鳴不平,老闆卻說:“不用理他,讓他作去吧,上帝讓誰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後來果然應驗了,這些把精力放在詆譭同行身上的商家短暫風光、賺了筆錢後,現在大都陷入經營死角了,有的甚至死翹翹,退出珠寶圈了。可見顧客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唬人的把戲終究長久不了的。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二、對珠寶商呈現不信任的心理“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生一刀死”,賭石總是讓人心驚肉跳、激情澎湃的,同樣一塊翡翠,來自頭料還是尾料,賭贏的料還是賭輸的料,價格千差萬別、不盡相同。

對於相當一部分玉石商人來說,銷售價格的靈活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打比方說,一個老闆花十萬買了一塊料,開了十隻鐲子,均價一萬元,十隻手鐲各有千秋,最好的兩隻賣了8萬,又有三隻賣了5萬,那麼毋庸置疑十萬的本錢肯定是回來了,剩下的五隻當然可以隨便賣了,一萬一只是良心價,兩萬、三萬一隻是老闆想追求更大利益,也無可厚非,三仟、五千一隻是人家老闆目標小,急於回收資金,賣二百塊錢一隻是大爺我今天高興,並不代表這手鐲真的就只值二百。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那麼顧客就更暈了?翡翠到底多少錢買才合適呢?告訴您:多看少買,價格由您的錢包和興趣決定。就還說剛才那剩的五隻手鐲吧,假如您是千萬富翁,只要您心裡滿意,兩萬買了不虧,如果您一月就掙500塊錢,全家吃低保,花3000塊錢買那隻既不當吃又不當喝的翡翠鐲子,那是純屬精神病、敗家子兒。

所以說,翡翠既是奢侈品也是最平常的親民首飾,錢多的買上百萬的翡翠權當玩兒,沒錢的花個幾十元買個小掛件也能自得其樂。錢多錢少不是界限,玩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品位,過的都是怡然自得的瀟灑生活。品玉品人生,不分物質上的貧富貴賤,分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和貧瘠。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三、不找人不敢買玉多少年了,中國的翡翠市場很難形成品牌,覆蓋全國的品牌更是幾近沒有,統一的、標準化的理念很難管理經營翡翠的公司,翡翠就像中國人所處的社會一樣,處處得講人情,處處都能活動。我們買黃金買鑽飾可以不講價,有的品牌甚至可以做到全國統一價,翡翠則絕對不可以。

買翡翠不還價的在我從事經營這麼多年的經歷來看,少之又少。很多人習慣於買翡翠找熟人、找專家、找信得過的業內人士,經過自己信任的“行家”首肯後,才敢往外掏銀子。甚至有的消費者在買了之後,聽“懂局”的人士一否定,就立即退貨、換貨的也不在少數。這就使得翡翠成為珠寶業中最難做、最費精氣神的項目之一。

喜歡翡翠又不敢下手的來看看

講誠信成為翡翠商人想要長期生存下來的必備條件。作為業內人士,常常有人找我幫忙看玉,看值不值得買,這是一個挺難的差使,既要不負朋友所託,幫人家省錢買實惠,又不能傷害同行,並非易事啊。每每遇到此事,都盡心盡力為之,不該買的就會勸他再等等,買東西不能心急;即便不在我這買,別處有性價比更高、更合適的,我都會鼓勵朋友買下來。

時間長了,朋友越來越信任,同行也不會成為冤家,大家彼此互助,豈不樂哉?不過說實話,真的很難,被誤解被冤枉也時而有之,日子長了,大家才能真正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