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場口怎麼分辨,今天就跟大家來整合下。

因為每個重要的場口,都可以寫幾篇文章了,全部放在一起,只能簡單的介紹一下。

一、莫西沙

莫西沙分為五層

第一層:

又叫做:緬蔓石

石層特點:較為乾燥,水分少

皮殼為:荔枝皮

皮殼顏色:多數 淡黃色 或者 米白色

稜角關係:稜角較為鋒利,是因為在最上層,不太受地殼運動的擠壓打磨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第二層:

皮殼顏色為灰色或深灰色,屬於砂層石

石層特點:陰潮,摻少許水分

皮殼為:沙皮,砂層較厚,多數有結晶表現,又稱-蒼蠅翅(如圖)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稜角關係:圓滑,5層之中最為圓滑的一層(說的是稜角的鋒利度而非角度)圓滑是因為受到砂層摩擦受損造成的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皮殼上一條一條的晶體表現,這種翻沙比較亂,肉質略亂。

第三層:

最為難判斷的石層,皮殼顏色變化較為複雜,有暗米黃色,深灰色,黑色。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普遍為麵粉皮,焦炭皮或稱大象皮。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不再裹砂現象或者極少程度裹砂,皮殼緊細,較為光滑!

石層特點,比第二層更溼潤或有浸水石層,(浸水區域皮包如紙打燈幾乎不見皮)

稜角關係:也較為多變,普遍和頭層是較為相像,稜角鋒利度較為清晰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大象皮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皮殼像麵粉皮

第四層:

皮殼顏色為;深灰色,土層石

石層特點:地表深層,陰潮,慘少許水分

皮殼為:水泥皮,毫無裹砂現象,皮殼緊,密,細,老,不易脫落

稜角關係:普遍比較突出,稜角的鋒利度 保留較為清晰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第五層:

皮殼顏色為;黑色或深灰色

石層特點:陰潮,慘少許水分,細膩土層,覺對無砂

皮殼為:水泥皮,極老,油亮

稜角關係:極其突出,5層之中最為突出的一層(說的是稜角的鋒利度最大)

沒有沙子的摩擦,石層石頭密度小,受到磨損極少,最大的保留了外形原樣,現在市面上很多莫卡場口的新場石冒充莫西沙第二層。

二、莫灣基

翡翠礫石常有蠟殼,礫石為半滾圓狀至次稜角狀,多為黑烏紗料,皮厚,皮殼烏黑彷彿黑油漆,皮下有霧(很多市場裡面的黑皮石頭沒有霧,屬新場石),蟒帶有白霧及松花,一般種好,有高綠,塊小的會有滿綠。

目前,莫灣基黑烏砂與帕敢黑烏砂一樣,已開採完畢,現在已開採到地下30米以上,石頭種質也品質不一,最好辨認的方法就是莫灣基的黑色臘殼,臘斑。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三、木那

木那分為上,中,下木那

上木那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中木那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木那下層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上兩層與新場料最好分辨的特徵就是霧層,新場料多數沒有霧層,壓燈直接就穿透皮殼,類似於下面這種,且皮殼非常白,一眼望去就缺少歲月感,當然有癬的新場料也有不少切出高貨的。

新場料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四、後江

後江場區所出產的賭石,一般在300克左右,品種多,質地優,上層殼薄,現掘近深度已超過第六層,約為30多米深,第三、第四層都有隔層,前二層與老場區的情況類似,第六層的塊體皮殼幾乎都是黃蠟殼,第六層之後的隔層比較厚,目前出礦率較低。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黃臘殼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各場口的石頭都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後江黑烏沙

這裡要講幾句黑烏沙,不是場口名字,這個可能很多朋友都認為是場口名。

黑烏沙,是除大馬坎外每個場口都有的底層石,最底層的石頭由於地質因素,石頭的皮殼都是黑色,取名黑烏沙,涵蓋除大馬坎以外的所有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