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搞错?举人拜秀才为师,还无辜背黑锅,去世后竟以孝子身份还礼

没搞错?举人拜秀才为师,还无辜背黑锅,去世后竟以孝子身份还礼!

在晚清历史上,康有为,梁启超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两人的师生关系也妇孺皆知,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的时候,他的科举功名已是举人,而康有为仅仅是个秀才,学生的功名在老师之上,这有没有搞错啊?梁启超比康永为小15岁,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五六岁时他就在祖父父亲的指导下诵读传统的经史之书,八岁开始练习写作,九岁能做千字文,1889年梁启超参加广东乡试,考中了第八名举人,就在梁启超春风得意金榜题名支持康有为,却一直在科举之路上,苦苦蹉跎了好多年。

没搞错?举人拜秀才为师,还无辜背黑锅,去世后竟以孝子身份还礼

1858年康有为,出生于广东,他五岁开始读唐诗,次年读《论语》,《大学》,11岁开始研习中国历史,1876年乡试不中康有为大受打击,之后康有为创立万木草堂,当然不是简单作为学问知识的传授地,而是要建立变法图强的骨干训练班,所以他课上课下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总离不开国事危难,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试令康有为本来已经死了心,决意不再追求举人的功名了,反正自己已经有了一番事业,而且发展势头还很不错。

康有为也这样想,但是他的父母不这样想,在他们看来没有科举正途的名分,终究是儿子人生的一大遗憾,不管康有为怎么想,他的父母以及叔伯长辈们还是逼着他再做努力,尤其是他的母亲更是愿望迫切,康有为拗不过长辈的意志,更可怜母亲的舐犊之情,对她说:既然如此,我尽全力再试最后一把,今年如果还是不中,我就终身放弃了。1893年在蹉跎多年之后,康有为终于考中乡试,第八名获得举人身份,这一刻的来临,比他的学生梁启超晚了四年。

没搞错?举人拜秀才为师,还无辜背黑锅,去世后竟以孝子身份还礼

两年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师生联袂进京参加会试冲击进士,这一次先生成功了,学生失败了,成功和失败都有很多故事。1895年会试的主考官是徐桐,徐桐是著名的保守派大官僚,对力倡改革维新的康有为深恶痛绝,阅卷之前他告诫手下,广东省籍考生的试卷中最有才气者一定是康有为,一定不要录取他。当时的试卷隐去考生姓名,阅卷官发现最有才气者立即“枪毙”,其实却是“误杀无辜”,原来这份卷子的主人不是康有为,而是梁启超。

没搞错?举人拜秀才为师,还无辜背黑锅,去世后竟以孝子身份还礼

阅卷官向徐桐报告,自以为立了一个大工,徐桐也非常得意,到了发榜时填写成绩,名次照例是从后往前填,只剩前五名没有填写时,徐桐得意的对众人说:落榜的那些倒霉蛋里一定有康有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当时也在场,打趣的说:还有五个名字没填呢,你怎么知道康有为不在其中呢?等到最后五人揭晓,康有为赫然在列,徐桐恼羞成怒,鼻子都气歪了,按照惯例,新中的进士都要到主考官府上答谢选拔卷,徐桐回家后对门卫说,如果康有为那小子来拜见我,你让他立马滚蛋。

没搞错?举人拜秀才为师,还无辜背黑锅,去世后竟以孝子身份还礼

在说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成就离不开戊戌变法,其实最大的功劳不在实际的变革便是变法,而在于宣传了为什么必须变的道理,康有为综合中外古今的变革思想,提出公羊三世说的变法理论,认定发展方向必然是太平,是他的学生,梁启超自称舌尖有鬼,笔下有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字宣传功夫,将老师的思想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梁启超对康有为的尊重和敬仰,毕生刻骨铭心,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梁启超如丧考妣痛不欲生,他亲自率领清华研究院全体学生在法源寺开掉梁启超披麻戴孝三天,以孝子的身份接待前来吊唁的客人,吊唁者如胡适,徐志摩等都对康有为的灵位行磕头礼,梁启超一一回磕以谢,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但他也依然回以磕头大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