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掠过的《金瓶梅》民俗民情尽在此书

本文作者黄强

研究《金瓶梅》30多年,也算是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了,自己也写金学论述,对于金学著作自然挑剔,能入我法眼的金学著作不多。白维国先生是前辈学者,以研究语言学著称,早年出过一本《金瓶梅词典》。在研究语言、风俗基础上,出版了这本《金瓶梅风俗谭》图文本。

轻轻掠过的《金瓶梅》民俗民情尽在此书

【图1,白维国《金瓶梅风俗谭》,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出版】

语言与风俗联系甚紧,这是语言学家研究风俗的长处,有他独特的视野与表述方法,非文学研究者可比。这样就使得本书具有纵观古今,视野广阔,观察细致,发掘深刻的特点。

《金瓶梅》是一部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明代社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但是以往金学著作研究思想、艺术较多,甚至纠缠在作者是谁是谁上,而忽视了民风民俗方面的研究。作为写实的市井小说,不关注它的市井风情,百姓生活,社会风俗,总是说作者,说思想,是否有点偏离主题了?此书并非说不可以研究思想、艺术,也不是说没有必要研究。

轻轻掠过的《金瓶梅》民俗民情尽在此书

【图2,金瓶梅风俗之服饰】

《金瓶梅》与《红楼梦》不同在于,虽然也有上层建筑贵族生活,毕竟以百姓生活为主,反映市井风情,更生活化,更接地气,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高高在上的《红楼梦》式的贵族生活,远离我们,也不是我们所能关注、了解的。《金瓶梅风俗谭》关注的是民俗风情,展现了明代中晚期的中国北方城镇丰富的生活画卷。

轻轻掠过的《金瓶梅》民俗民情尽在此书

【图3,金瓶梅风俗之节俗】

或许400多年前,我们曾经生活在哪个社会,体验过那样的生活。你不是西门庆,她不是潘金莲,但是总归有过西门庆,有过潘金莲。潘金莲在元宵灯节狮子楼街李瓶儿的观景房中,手戴六个金戒指,嘴里磕着瓜子的神态,仿佛就在眼前,就是那种世俗气。

轻轻掠过的《金瓶梅》民俗民情尽在此书

【图4,金瓶梅风俗之曲艺】

乡镇土豪是怎样过中秋的?为什么民间三大节也是讨债节?

投壶本是性文化的遗风,渐渐成为游艺;齐云社在《金瓶梅》中就有啦,那是玩蹴鞠的社团,蹴鞠什么玩意?

十支曲子为何要拆成二十支半截曲子来唱?

网巾圈竟然与经济生活有关,士大夫官员闲居时为什么要戴小帽?

饮宴排座是有讲究的,什么人物到了才能开席?《金瓶梅》中有什么美食?

我们的身体无法穿越时空,回到大明王朝,然而,我们的想法则可以借助《金瓶梅风俗谭》,打开穿越的通道,体验节俗,参与游娱,听听曲艺,穿套服饰,再品尝一下美食,阅过此书,尽得其详,不虚此行。

轻轻掠过的《金瓶梅》民俗民情尽在此书

【图5,金瓶梅风俗之饮食】

白维国先生写作此书时,身患癌症,《金瓶梅风俗谭》2015年12月出版后不久,就去世了。此书是他奉献给读者的最后一本著作,应该感谢他。

《金瓶梅风俗谭》的责编厚艳芬编审说:“人生一世,白衣苍狗,皆过眼烟云,然而,留下来的白纸黑字却是永远磨不灭的。生前,作者活在读者的眼里、嘴里;身后,作者则更多地记在读者的心里。白维国先生的这本同生命赛跑赶出来的《金瓶梅风情谭》,其价几何呢?读者自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黄强黄不息”继2016年入榜,再度上榜2017年度文化头条号。

黄强,字不息。知名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风物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有售。收藏版签名钤印毛边书,孔夫子网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