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本文作者黄强

民国时期,日本人曾经声称中国人研究唐代建筑,必须到日本来,因为日本奈良保存了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修建的古建筑。这让研究古建筑的梁思成非常心痛,中国古建筑是中国的,日本不过是把中国的建筑技术移植到了日本,技术还是中国的,中国古建筑自然也应该在中国。但是他苦于没有发现至今尚存的唐代古建筑,因为战乱兵燹,很多古建筑都毁掉了。

不甘寂寞,不甘心被日本人讥讽,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中国营造社的同仁,去河北、山西等地考察,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唐代的古建筑实物。当时考察条件十分艰苦。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1,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考察古建筑】

当时河北蓟县距离北平只有90里,按现代的行情计算,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那个时候,北平通往蓟县的道路只有铺着碎石子的土公路,没有像样的桥梁,旱河遍布鹅卵石和细沙,行车困难。道路泥泞,往往行进了一段路,顾客就要下来推车前行。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2,中国营造社考察队骑马行进】

林徽因当时肺病没好,又怀有身孕,仍然赶到蓟县,与梁思成一起考察。在蓟县他们发现了建于辽代统和二年(984)的独乐寺,这是当时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建筑。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3,蓟县独乐寺】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与同事又前往大同考察古建筑。乘坐破旧的公共汽车,一路颠簸,住宿的条件极为简陋,找不到一间干净的旅店,吃饭也非常困难,在向大同市当局求援的情况下,一日三餐才勉强在一家酒楼吃上一碗面汤。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4,梁思成在考察现场】

1936年6月对山西五台山的考察,是所有考察中最为艰辛,收获最大的一次。他们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这是梁思成、林徽因研究中国建筑史最大的成就。为了测量大殿,他们爬进大殿的“阁楼”,阁楼里住着几千只蝙蝠,就像厚厚的一层鱼子酱。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5,五台山佛光寺】

木材里有千千万万吃蝙蝠血的臭虫。“我们戴着厚厚的口罩掩盖口鼻,在完全黑暗和难耐的秽气中好几个小时地测量、画图和闪光灯照相。当我们终于从屋檐下钻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在背包里爬满了千百只臭虫,我们自己也被咬得厉害。”(梁思成《寻找古建筑》)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6,林徽因在丈量古建筑】

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生活贫困,又身染重病。流亡到昆明时,梁思成脊椎病复发,背部肌肉痉挛,痛得昼夜不能安眠。因扁桃体发炎,切掉了扁桃体;因为牙周炎发作,又拔掉了满口牙齿。在四川李庄时,林徽因肺病复发,连续几个星期高烧40°C。因为没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林徽因病情愈来愈严重,经常卧床不起。更为头痛的是经济的贫困,缺衣少食。他们购买的是最便宜的粗粮,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梁思成、林徽因还坚持科研,写作《中国建筑史》。

日本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要去日本 偏有人不服他们这样回应

【图7,林徽因在考察地留影】

当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李庄见到梁思成夫妇在贫病交加,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致力于学术研究时,他为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费正清说:“他们都成了半残的病人,却仍不顾一切,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研究。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怕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不论是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自己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他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而正是后者是他们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我牺牲,坚定地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当我们今天翻看资料翔实,研究严谨,图文并茂的《中国建筑史》时,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本书的诞生的背景?作者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风物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当网等有售。另制作了收藏版签名钤印毛边书,孔夫子网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