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十大選股方法和操作原則

1. 日底分型構造選股

某週期圖表當中的上漲或者下跌是否確認結束,頂底分型的形成是幾何方面的必要過程。因此,如果日週期圖表能夠構造成功,在大盤又是買點時機的時候,其後發展成為向上一筆的概率自然較大,尤其在前面已經經過一筆下跌並且形成小級別背馳或者盤整背馳的時候,具體說明如下:

#1

在11.00以後挑選出當下已經看到形成日底分型的監控個股。

#2

進一步篩選出日底分型(包含分型)左邊元素已經有3根以上的下跌k線,並且在日線圖中用肉眼能夠簡單判斷出相比之前的下跌,下跌力度明星減弱的個股。

#3

留意11.00-14.30時間段分時曲線的回跌低點在9.30-11.00之間形成的分時中樞高點之上的個股,一旦出現,並且大盤也處於買點機會,就可以當下預警。因為這表明分型至少是當日基本確認構造成功。

#4

這種方法的選股,一般針對下跌力度已經減弱的下跌底部區域。操作上,預警點可以先介入一半,如果介入後,當日收盤價格比介入點價格已經有1%以上的漲幅,尤其是收在5日均線之上,則次日繼續上漲概率極大。因此可以在次日開盤附近回抽5日均線價格附近時追加倉位。如果收盤價格下跌到當日分時中樞高點以下甚至中樞低點以下,那就次日早盤趁反彈高點出來,然後再等待下次同樣機會的出現。

#5

此類方法的買買點依據是在對某一級別的2買或者類2買進行滯後確認後在下午介入的方法。

2. 日頂分型中繼選股

日週期圖的某個底部低點開始,如果第1次出現上漲後的頂分型,結合均線和之前上漲力度的判斷,可以大致判斷出該頂是否為上漲中繼性質,說明如下:

#1

盤後找出日週期圖當中從某個低點開始已經連續出現至少3根上漲k線(纏君課程定義的那種上漲k線,包括頂分型那根),並且第1次出現日頂分型的監控個股,如果是當日高點低於上一日高點的那種包含關係的也可以。

#2

進一步篩選出頂k線為小陰小陽,之前一日上漲有力,選股當日早盤低點在5日均線附近,並且尾盤有一定幅度的拉昇,基本收在全天最高價格附近的監控個股。一旦發現,就作為盤後預警潛力股發佈。

#3

在次日早盤,一旦預警股票再次在5日均線受到支撐,就全部倉位介入。介入後的當日14.00以後一旦發現不能有超過前一日的力度或者說漲幅,就次日擇機出來,否則就一直持有到力度開始減弱。

#4

此類方法基本是照搬纏君關於分型應用課程當中的內容,特點是連續受到5日均線支撐、之前上漲有力、尾盤拉昇、次日早盤介入。

3. 日分型反轉選股

這是前面博文“明日選股要點”已經提到的一種方法,再重複一遍:

#1

最近的日底分型之前已經有至少3根纏君定義的那種下跌k線(包括底分型那根k線),並且在日k線圖中用肉眼能夠簡單判斷出相比之前最近的一次下跌,下跌力度明顯減弱的監控個股。

#2

取底分型左1元素高點和左2元素低點構成判斷的中樞區間。

#3

一旦發現底分型右邊元素是第一次出現(注意,沒有說一定是右1元素,完全可以是右n元素,n>=1)高點和低點分別大於判斷的中樞區間的高點和低點,那麼當日的低點就是理論上的介入時機。

#4

該選股方法要求一定的技巧,因為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當下往往有點滯後,因此實際應用當中要進行一定的預先判斷。例如當日低點雖然還不滿足大於判斷中樞區間低點的要求,但是高點已經滿足條件,並且尾盤拉昇收陽,那就要留意了。還有就是當日低點已經滿足要求,收盤價格也接近於滿足高點條件並且站在5日或者10日均線之上,自然也要高度關注,進行提前預警。

#5

此類方法的依據仍然是基於分型幾何的轉折方法,也就是說,一個下跌過程後進行一個反向上漲過程的所謂反轉,一個完全的分類方法之一就是必須經過判斷中樞區間的超越才有可能。

4. 收斂震盪變盤選股

變盤的本質和苗頭已經在本人博文“淺談變盤本質及其分類”當中已經有具體講述,這裡強調以下要點:

#1

短線個股在經過較大幅度震盪後開始進入窄幅的收斂震盪階段,在日K線圖上的表現就是小陰小陽的橫盤整理;在線段形成方面,表現為線段形成的效率極高,通常一天至少走3根線段以上,這些都是收斂震盪後的變盤前奏。

#2

在變盤之前,收斂震盪在1分鐘週期圖上通常表現為多個微型中樞的密集重疊擴展,其後經過一個不是特別引人注目的上揚,例如幅度2%左右,然後回跌形成微型中樞3買,這個微型中樞3買彷彿就是通向變盤方向的指路明燈,大幅拉昇可以隨時開始。因此這個微型的3買就是盤中預警點。

#3

收斂震盪的變盤選股原理源自中樞理論的核心思想---走勢必完美。也就是盤整總歸要結束,結束的標誌雖然是形成盤整級別的3買,但是任何級別的發展總是由小級別演變而來,因此一個成功的變盤必然經過小級別3買的形成過程。

#4

當你對手中監控的個股哪天有要昏昏欲睡的感覺,那麼離收斂震盪的變盤或許不遠,要開始睜大眼睛尋找那最細微的3買形成了。

5. 低位中樞3買選股

該方法因為直接指明是3買,因此比較容易理解,但前提是要中樞課程幼兒園畢業以上,如果中樞和3買概念都不清楚,如何選股,要點如下:

#1

該方法的特徵是短線最近形成了某個級別的底背馳買點,典型的就是形成了1f級別的1買點。

#2

該背馳1買點開始,通常經過3-5天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震盪幅度不太大的低位1f中樞,並且最終形成了該低位1f中樞的3買,此即為預警點。

#3

低位中樞的特徵是1買點開始的第一波上漲通常幅度不是很大,因此才需要經過一個底部低位中樞的醞釀並最終形成3買後才有可能爆發。

6. 奔走型中樞選股

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奔走型中樞,奔走型中樞就是中樞高點和低點的價格或者點位極其接近的中樞類型。這樣的中樞一旦形成,其後即使不形成趨勢,往往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下來回震盪,因此把握好了,收益也是相當的不錯,說明如下:

#1

與方法5一樣,該方法也通常要求短線最近形成了某個級別的底背馳1買點,或者是某個級別的類1買點。

#2

如果最近的低點是1f的1買點,通常1買點後的第1波上漲也不是特別大的那種(當然,也可以很大),然後2買後的第2波上漲較大,其後回跌剛好跌破前面高點稍許,形成奔走型中樞。其後再次向上,通常至少能回到2買後向上的高點附近。

#3

如果最近的低點是1f的類1買點,通常類1買點後的第1波上漲和類2買後的第2波上漲幅度相當,並且力度不錯,其後從第2波高點回跌剛好跌破第1波高點稍許,形成奔走型中樞。其後有兩種發展方向,一種是形成方法4的收斂震盪,另一種是繼續大幅震盪。

#4

奔走型中樞的預警點就是奔走型中樞確認形成之時,由於該中樞形成後有多種可能的發展方向,因此掌握起來難度比前面幾種方法都要難一些,最好是同時也滿足方法1-3當中的某選股類型。

7. 線段上漲類型選股

該方法與方法6有類似之處,但是把握起來相對更容易一些。

#1

線段上漲類型的含義是某個低點開始,經過連續的“上下上下上”5段,其中第2個下的低點在第一個上的高點之上,並且最後一個上的高點最終也超越第2個上的高點的走勢類型。

#2

作為選股方法,並不是等5段全部走完才預警,而是第2個“下”的低點在第1個“上”的高點之上結束時就預警。可見,這種方法與奔走型中樞選股在結構上很類似。

#3

奔走型中樞是第2波高點回跌剛好跌破第1波高點稍許,而線段上漲恰恰是沒有跌破第1波高點。因此,從力度和其後的發展方向來講,線段上漲類型選股顯然更具意義。

8. 段內背馳和1f背馳選股

這其實就是背馳點選股,因為背馳點必然是某個級別的第1買點,因此原理不用多說。關鍵是背馳選股需要對背馳有準確的當下把握,對纏君課程的掌握水平要求較高,適合中樞理論學的較好的朋友。因為大於5f級別的背馳點對散戶都是屬於較大級別的操作,而且5f級別以上的背馳點通常也是1f級別或者段內背馳的買點,因此以下僅重點區分段內背馳和1f背馳兩種類型:

#1

段內背馳的典型標誌就是線段內部形成了微型中樞的下跌背馳,與1f或者更大級別的背馳不一樣,段內微型中樞上漲或者下跌大於兩個以上中樞的概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也不低,這是需要注意的。

#2

1f下跌背馳的典型標誌就是第1個下跌中樞形成後的下跌力度不減反而增加,其後再經過一個下跌中樞反彈的緩衝後,還需至少經過這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3賣才能形成真正的背馳點。特殊情況下,最後一個反彈中樞第3段高點開始的下跌可以是一個線段下跌類型。

#3

背馳選股最重要的是理解背馳的含義,具體可以參考本人“趨勢 背馳 3買3賣 轉折 盤整背馳”一文。

9. 中樞沉澱點突破選股

首先說明該方法的朦朧解釋可以參考本人博文“中樞沉澱、突破原理及其操作”和“中樞沉澱點的威力”,但是即使是本人,對該方法也是沒有十分的把握,儘管這是眾多散戶最夢寐以求的選股方法。纏君也說過,最強的就是不參與中樞震盪,而是僅僅參與中樞突破上移。而3買是中樞突破的後知後覺,要是能在當下第一時間把握中樞突破,自然是效率最高的。效率高,對應的選股操作難度自然也最大,搞不好,中樞向上突破沒有趕上,向下突破反而是趕上了,也就是纏君常說的多頭陷阱。以下僅僅適合中樞理論水平很好,並且有實戰經驗的朋友重點參考,水平低和沒有信心的千萬要謹慎行之:

#1

該方法原則適合處於任何位置的中樞,但最好是中樞之前的上升段沒有出現明顯背馳或者盤整背馳的,或者出現,但是中樞的第一段為3買的情況。

#2

該方法一般不適合中樞超過三段以上的震盪,也就是說,最好是“下上下”中樞3段剛剛形成並滯後確認結束後,就考察其後是否能夠出現向上突破的跡象。

#3

中樞沉澱點突破最典型的跡象就是中樞3段形成後的第1次向上段來到中樞高點附近受阻,但是其後經過多次的反覆類筆或者類筆中樞的回跌站穩了中樞沉澱點(這裡說的多次反覆回跌不是說好幾天的意思,而是指當日的磨磨蹭蹭的表現),其後如果向上突破,往往就是強力突破。而一旦不能強力突破,那就壞了,因為很可能就是多頭陷阱,那就要找機會及時出來。

#4

中樞沉澱點突破選股的預警點就是多次的反覆類筆或者類筆中樞的回跌站穩中樞沉澱點的當下,並且為了降低多頭陷阱出現後的快速下跌風險,最好是14.00-14.30這個時間段進行該類方法的監控選股。

10. 備註說明

以上各類方法一旦反過來出現,往往就是逃跑的出貨時機,不再贅述。當然,還有其他可以可以提煉總結的選股方法,等互動選股網站平臺建立後再慢慢講來,大家先消化以上9種選股方法。

最後要明確提醒的是,以上方法必須是在大盤買點或者至少大盤總體向上的前提下才能有好的效果和準確度,逆勢出現的個股買點完全可以等到大盤也轉為買點的時候才介入為妥。

11、操作原則

基本知識:

1、操盤順序:走勢——級別——趨勢——背馳

走勢:漲 跌 盤整 (打開軟件K線圖)

級別: 1-5-30-日-周-月(常用操盤週期,及上下級關係)

趨勢: 上漲 下跌

趨勢的終結只有一個原因背馳!

背馳:如何判斷“背馳”?首先定義一個概念,稱為纏中說禪趨勢力度:前一“吻”的結束與後一“吻”開始由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在前後兩個同向趨勢中,當纏中說禪趨勢力度比上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

2、3類買(賣)點,定義:

第一類買賣點,就是該級別的背馳點,這足以應付最大多數的情況,但有一種情況是不可以的,就是前面反覆強調的小級別轉大級別的情況。為什麼?因為當小級別背馳時,並觸及該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所以就無須操作。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第二類買賣點來補充。該買賣點,不是專門針對這小轉大情況的,一般說,高點一次級別向下後一次級別向上,如果不創新高或盤整背馳,都構成第二類賣點,而買點的情況反過來就是了。所以,在有第一類買賣點的情況下,第一類買賣點是最佳的,第二類只是一個補充;但在小級別轉大級別的情況下,第二類買賣點就是最佳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該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

第二類買賣點,站在中樞形成的角度,其意義就是必然要形成更大級別的中樞,因為後面至少還有一段次級別且必然與前兩段有重疊。

第三類買賣點,其意義就是對付中樞結束的,一個級別的中樞結束,無非面對兩種情況,轉成更大的中樞或上漲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該級別中樞。第三類買賣點就是告訴什麼時候發生這種事情的,而在第二、三買賣點之間,都是中樞震盪,這時候,是不會有該級別的買賣點的,因此,如果參與其中的買賣,用的都是低級別的買賣點。

中樞震盪獲利是用來做T降低成本用的。中樞上拋,中樞下買,但是你要掌握中樞下的3賣和中樞上的3買精確確定,否則得不償失;比如上方你拋了出現3買你有沒有買回,你失去了獲利的機會,你只有等下個機會了;中樞下方你買了,出現3賣你沒有賣,結果虧損了。

中樞上移獲利法,是在中樞上移,滿倉是最大的獲利。

還有禪師的最大利潤獲利方法,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這種精度的提高是關鍵,如何掌握,

一是在次級別中用一買, 二或用小級別的同構型判斷高低點。

知道中樞後,一切圍繞的是當下於中樞的位置進行操作:

這將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當下在該中樞之中。二、當下在該中樞之下。

三、當下在該中樞之上。

第一種情況在該中樞之中,這中樞在延伸中,因為在中樞裡,由於這時候怎麼演化都是對的,不操作是最好的操作,當然,如果你技術好點,可以判斷出次級別的第二類買點,這些買點很多情況下都是在中樞中出現的,那當然也是可以參與的。但如果沒有這種技術,那就有了再說了。只把握你自己當下技術水平能把握的機會,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下,有1、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

由於中樞震盪依舊,因此,先找出該中樞前面震盪的某段,與之用類似背馳比較力度的方法,用MACD輔助判斷,找出向下離開中樞的當下該段走勢,看成背馳判斷裡的背馳段,然後再根據該段走勢的次級別走勢逐步按區間套的辦法去確定儘量精確的買點。注意,用來比較的某段,最標準的情況,當然是前面最近向下的,一般情況下,中樞震盪都是逐步收斂的,這樣,如果繼續是中樞震盪,後面的向下離開力度一定比前一個小。當然,還有些特殊的中樞震盪,會出現擴張的情況,就是比前一個的力度還要大,但這並不必然就一定會破壞中樞震盪,最終形成第三類賣點,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在後面談論中樞的各種圖形形態時,才能詳細說到。一般來說,這種情況,用各種圖形分解與盤整背馳的方法就可以完全解決。

2、當下之前已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賣點(正出現也包括在這種情況下,按最嚴格的定義,這最精確的賣點,是瞬間完成的,而具有操作意義的第三類賣點,其實是一個包含該最精確賣點的足夠小區間)。

由於該中樞已經結束,那就去分析包含該第三類賣點的次級別走勢類型的完成,用背馳的方法確定買點。當然,還有更乾脆的辦法,就是不參與這種走勢,因為此後只能是形成一個新的下跌中樞或者演化成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那完全可以等待這些完成後,再根據那時的走勢來決定介入時機。這樣,可能會錯過一些大的反彈,但沒必要參與操作級別及以上級別的下跌與超過操作級別的盤整,這種習慣,必須養成。

第三種當下在該中樞之上,有

(1)、當下之前未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買點。這時候不存在合適的買點,等待。

(2)、當下之前已出現該中樞第三類買點。

如果離該買點的形成與位置不遠,可以介入,但最好就是剛形成時介入,若一旦從該買點開始已出現次級別走勢的完成並形成盤整頂背馳,後面就必須等待,因為後面將是一個大級別盤整的形成,按照上面的習慣,可以不參與的,等待該盤整結束再說。當然,如果整個市場都找不到值得介入的,而又希望操作,那麼就可以根據這些大點級別的中樞震盪來操作,這樣,也可以獲得安全的收益。

對於一箇中樞來說,最有價值的買點就是其第三類買點以及中樞向下震盪力度出現背馳的買點。前者,最壞的情況就是出現更大級別的中樞,這可以用其後走勢是否出現盤整背馳來決定是否賣出,一旦不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一個向上走勢去形成新中樞的過程,這種過程當然是最能獲利的。至於後面一種,就是圍繞中樞震盪差價的過程,這是降低成本、增加籌碼的。

一定要注意,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弄差價,似乎所有機會都可以去弄。但如果從最嚴格的機械化操作意義上說,那麼只有圍繞操作級別中樞震盪的差價才是最安全的,因為肯定能做出來,而且絕對不會丟失籌碼。在成本為0後的掙籌碼操作中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確定了買賣級別後,那種中樞完成後的向上移動時的差價是不能做的,中樞向上移動時,就應該滿倉,這才是最正確的倉位。而在圍繞中樞差價時,在中樞上方倉位減少,在中樞下方倉位增加,注意,前提是中樞震盪依舊,一旦出現第三類賣點,就不能回補了,用中樞震盪力度判斷的方法,完全可以避開其後可能出現第三類賣點的震盪。

那麼,如果這個中樞完成的向上移動出現背馳,就要把所有籌碼拋出,因為這個級別的走勢類型完成,要等待下一個買點了。如果不背馳,就意味著有一個新中樞的形成,注意,小級別轉大級別其實並不複雜,一樣可以看成一個新中樞,只是該中樞有可能和前面的重合,而趨勢中是不可能出現的。該中樞,就可以繼續用中樞震盪的方法短差,然後再繼續中樞完成向上移動,直到移動出現背馳。

該模式的關鍵只參與確定操作級別的盤整與上漲,對盤整用中樞震盪方法處理,保證成本降低以及籌碼不丟失(成本為0後是籌碼增加,當然,對於小級別的操作,不會出現成本為0的情況),在中樞第三類買點後持股直到新中樞出現繼續中樞震盪操作,中途不參與短差。最後,在中樞完成的向上移動出現背馳後拋出所有籌碼,完成一次該級別的買賣操作,等待下一個買點出現。

當然,有一種磨練方式是可行的,就是寧願拋錯了,也要嚴格按方法來,畢竟就算你的技術判斷能力為0,拋錯的幾率也就是50%,後面還有一個第三類買點可以讓你重新買入,如果拋對了,那可能每次的差價就是10%以上,別小看這中樞震盪的力量,中樞震盪弄好了,比所謂的黑馬來錢快而且安全,可操作的頻率高多了,實際能產生的利潤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