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中新網6月28日電 6月28日,上海浦北路近桂林西街附近1名男子持菜刀砍傷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長。其中,2名受傷男童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上海警方通報,犯罪嫌疑人為一名29歲男子,因生活無著產生報復社會念頭,進而在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門口持菜刀砍人,導致兩名男童死亡,另有一名男童及一名女性家長受傷。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這場突如其來的殺戮,輕易就奪走了兩個朝氣蓬勃的幼小生命,毀了兩個原本應該幸福快樂的家庭,也給這個躁動的社會敲響了警鐘。

案情迅速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除了對遇難家庭的惋惜和哀悼,更多的是對犯罪變態心理的痛斥和譴責,其中不乏“槍斃”、“千刀萬剮”之類的聲討。

筆者雖然也痛惜此類事件的發生,也希望罪犯被嚴懲,但以戾氣回應戾氣終究不是正途,如果極刑重典就能嚇退罪犯,那麼也不會有那麼多慘痛的案例接連發生了。

法律也好,輿論也好,都只能儘量保證犯罪者得到應有的懲罰。要想真正減少犯罪,保障居民生存和諧穩定,需要的是全面提升城市安全建設,提升國民素質教育的水平。這兩點中國和新加坡相差的太多太多。

“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在《經濟學人》最新發布的2017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數排行中,中國幾個參選城市僅有香港進入前十,上海甚至排到第三十位,而同在亞洲的新加坡卻高居第二。

新加坡城市安全

一座城市是否安全,並不單純的指個人人身安全(雖然我們目前連這點都很難保障),據香港傳真查閱報告,本次安全指數對城市的安全評估共有49個指標,分數據安全(Digital security)、健康安全(Health security)、基礎設施安全(Infrastructure security)以及個人安全(Personal security)四大類別。

個人安全 Personal security

BBC的主持人曾對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說,新加坡沒有媒體自由,尚達曼回答:“新聞自由不是我們追求的唯一自由...民眾要的是一個女性和兒童,在夜間放心的走在街上的自由!”

“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在最新發布的《全球法律與秩序》排行榜中,新加坡成為“全球治安最好的國家”,94%的新加坡受訪者表示,晚上獨自在街上行走是安全的。

就新加坡本土而言,犯罪率低不代表沒有犯罪,新加坡也偶有兇案發生,但犯罪率遠低於國際水平。

最近世界各國多有恐怖襲擊發生,尤其作為富裕的小國家,新加坡始終無法排除此隱患。但新加坡內政部對安保的把控特別嚴格,公務員會受到保家安民計劃(SG Secure)的培訓,移民與關卡局已開始收集虹膜圖像,保證準確的核實個人信息,反恐從入境關卡開始!警隊成立反恐緊急應對部隊、在公共場所安裝更多監控電眼,早發現早預防,密切監督哪些可能進行恐怖襲擊的潛在行動者。警隊還會探訪民眾,教大家如何使用AED等。

人身安全靠的是預防,而不是嚴懲。

基礎設施安全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新加坡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公認世界第一,新加坡公路網密度、鐵路網密度在全球都排名第2位,公路質量、鐵路質量遠超發達國家。新加坡的港口設施較為發達,新加坡是世界第二的集裝箱港(僅次於上海),港口質量、供電設備質量、基礎設施總體質量均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新加坡的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平均擁有量低於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遍佈全城的圖書館、隨處可見的雨棚、一應俱全的母嬰室、隨處可見的直飲水、地鐵上的愛心輪椅等等等等,新加坡政府對人民的關愛和保護體現在了基礎設施的每一個細節。

健康安全 Health security

新加坡的食品超過90%都是進口,所有食物進口商都必須持有農糧局發出的執照或者登記號碼,以及由農糧獸醫局(AVA)和關稅局聯合發出的許可證,才可以把食物進口到新加坡。農糧獸醫局對進口食品的檢驗把關非常嚴格,隨時抽檢,只要發現抽檢的食品有問題,那麼整批貨物將全部被銷燬。

而且,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名聲早已享譽世界。這裡到處鬱鬱蔥蔥、花木繁茂,綠化率高達50%,道路兩邊最常見一種雨樹,樹杆粗壯,造型優美,枝繁葉茂呈傘狀,遮天蔽日,在道路上方相連。

“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新加坡還是個醫療大國。據新加坡衛生部網站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10年,新加坡共有30家醫院,包括15家政府醫院和15傢俬立醫院,另外,有18家綜合診所以及近800傢俬人診所。據記者觀察,一個較大的政府屋小區,平均都有5-6家診所,從全科診所到牙科、皮膚、中醫、骨科等。醫生共有8819名(不包括牙醫1506名),平均每1萬名居民擁有近18位醫生(不含牙醫)。

數據安全 Digital security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法制化的社會,且執法嚴厲。針對數據洩露問題,新加坡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PDPC)通過修訂《個人數據保護法案》,來嚴控企業使用國民身份證權限,防止組織或個人信息被用於盜竊、欺詐等非法活動。此外,政府還提出數據安全新法案,解決公共部門的數據共享安全問題。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屢見不鮮且愈演愈烈,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此高度重視,曾公開表示“新加坡希望成為一個智慧的國家。但是成為一個智慧國家,我們首先要成為一個安全的網絡國家”。

新加坡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指新加坡所依賴的基本服務的持續交付所必需的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其損失或妥協將對國家安全、國防、外交關係、經濟、公共衛生、公共安全或新加坡公共秩序造成破壞性影響。其中,“基本服務”包括能源、醫療、政府職能、水、媒體、信息通訊、安全與應急服務、航空、陸地運輸、海上、銀行和金融共11個方面。

新加坡國民素質教育

眾所周知,新加坡十分注重國民素質教育。一個小小的國家,卻如此發達和平,全賴政府推動的國民素質教育。

新加坡在1998年宣佈國民教育作為三大教育政策中的其中重要一項。政府認為國民教育是一個心靈與智力並重的教育項目,目的是要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能在求學期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10年到15年的時間內,讓所有學生都能認識新加坡、認同新加坡。孩子從國家意識教育到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政府結合東西方的文化教育,並融入傳統的儒家思想。讓學生可以認識華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及文化、培養積極正確的人生觀,並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6·28持刀殺人案”敲響警鐘,城市安全何去何從!

這正是中國教育缺乏的一門課。

衷心希望中國的地方政府能夠從新加坡的細節中,學到如何加強城市安全建設,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同時在全國普及國民素質教育,從根源上杜絕犯罪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