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病房內生死未卜,女兒在病房外刷抖音」|關注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在抖音上發佈了一條視頻:


“我在病房內生死未卜,女兒在病房外刷抖音”|關注


看得我三觀盡毀:自己最親的人被車撞了,第一時間想到的竟是拍抖音?

比這更可怕的,是在這之後,竟出現了一系列“媽死求贊”的短視頻,全部都是差不多年齡的小孩在模仿。

除了罵聲一片,網友們都表示:

小孩心理都扭曲了,真的得重視現在孩子的三觀教育了,病態的價值觀。

抖音自上線以來,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有人形容玩抖音,是低頭五分鐘,人間過百年,足以看出,多少人沉迷其中。

可悲的是,有數據顯示,85%的抖音用戶,都是在24歲以下,基本上都是95後,以及00後,包括三四歲的小孩子,也都在短視頻中,頻頻出現。

這讓我想起了寧波天華小學一位班主任的話:

這個週末,我帶著一年級的娃和學校同學戶外活動,發現一有空,幾個小腦袋就湊在一起看抖音!

娃還告訴家長,班上誰誰的抖音已經有多少多少粉絲了......一臉羨慕。雖然原先也知道他們玩遊戲,但親眼看到他們的投入,還是讓我很震撼的。

跟我們語文課本里的《城南舊事》、納蘭性德詞選真的距離太遠了,而這些錯綜矛盾的不同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態疊加在這代小孩的身上。

中國小孩,別再凡事抖一抖了,抖掉的,也許就是你的三觀和未來。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

有個高票的答案是這樣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東西之一,便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軟件。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毀你向上的勇氣。”

抖音的本質,就是以算法為內核的娛樂APP。你感興趣的短視頻,會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個都是你感興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幾個小時是常事。

朋友圈說的中了抖音的毒,一刷抖音三個小時,都是來源於此。當然,不止有抖音,還有今日頭條、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等以精確的算法為核心的娛樂APP。

一個15s的視頻,如何在最開始的幾秒內吸引住你?刺激,搞笑,具備這幾個關鍵詞就足夠。而為了吸引流量,能在15s內做出具備這些關鍵詞的視頻,除了能帶給你1秒鐘的快樂外,其他的所謂知識、觸動、溫暖,完全不可能有。

更可怕的是,不僅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刷,和朋友聚會、親友團聚的時候,我們的視線同樣離不開手機!

於是,我們習慣性地漠視身邊的親人、朋友,只關注著小小的手機屏幕。

即使友誼漸行漸遠,我們也選擇不追回、不聯繫。

微信通訊錄的好友越來越多,卻連一個能好好聊天的人都沒有。

據說,中國人平均每天要看手機大約三個半小時。

你有多久沒有給父母打個電話,關心他們的健康?

你有多久沒有和朋友促膝長談,而不是在朋友圈互相點贊?

千萬別等到某天一抬頭,才發現自己的身邊,空無一人。

02

湖南一位爸爸,下車後光顧著低頭看手機,渾然不知自己3歲的兒子打開了車門。

男孩跑向了馬路對面,而一輛大貨車呼嘯而過,男孩當場被碾壓。

當這名爸爸丟掉手機前去施救時,早已無力迴天。

“我在病房內生死未卜,女兒在病房外刷抖音”|關注


江蘇一位客車司機,一邊開車一邊低頭看手機。

下一秒,一位騎車的老人被撞飛,當場死亡。

監控顯示,這名客車司機,竟在短短的7分鐘內看了39次手機。

“我在病房內生死未卜,女兒在病房外刷抖音”|關注


克拉瑪依一位男子,邊走路邊玩手機,不小心跌入4米多的深井中。

消防員趕來救援時,發現男子在井內一邊疼痛呻吟,一邊還在玩手機。

“我在病房內生死未卜,女兒在病房外刷抖音”|關注


我們身邊,玩手機引發悲劇的新聞還少嗎?

英國《鏡報》曾經報道說:

有近四分之一的父母,因為沉迷手機,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孩子處於意外事故和走失危險中。

有時候,疏忽就在幾秒間,卻會變成終身的遺憾。別拿生命當兒戲,別讓手機變成傷人的利器。

03

有這樣一個實驗,叫“快感中心”。

將小白鼠放在槓桿的中間,左側是食物,右側是電擊帶來的快感。獲得快感就得不到食物,得到食物就無法獲得快感。最後,小白鼠反覆按壓開關來刺激自己的快感中心,廢寢忘食,直到耗盡生命的最後一點能量。

沉迷抖音、快手、遊戲、網絡小說、無腦電視劇的你,像不像實驗中的小白鼠。

為了獲取短期快感,可以犧牲掉時間、精力、感情、以及向上的勇氣。

《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說:人們會漸漸愛上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當你遭遇到悲慘的事,第一時間想的竟是拍個抖音博關注;

當你不再和身邊的人面對面談天,而是將注意力全都放在手機上;

當你不再深度思考,只想刷15秒的短視頻、玩30分鐘一局的遊戲;

當你越來越缺乏耐心,變成一個腦袋空空、活在虛擬世界裡的人形機器......

一個人離廢掉也就不遠了。

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願你我能學會自律,從虛擬的短期快感中掙脫,獲得真正充實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