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各位自媒體人朋友們你們好,本人一八年一月末入行,算是搭上了自媒體風口的末班車,但眾所周知此時的自媒體紅利已所剩無幾,正是短視頻爆發紅利的時期,但是我堅信

只要深耕自己擅長的領域,沉澱內容集聚粉絲,終會贏來屬於自己的紅利期。

本文將以百家號、頭條號、大魚號三大自媒體平臺的視角,從推薦機制、平臺特性、平臺前景三個維度談談自己的心得,不足之處歡迎同行指正。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我的第一個自媒體號是頭條號,這不難理解,今日頭條依託其獨到的推薦引擎技術,其倡導的“個性化閱讀”理念已經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被眾多老牌互聯網公司模仿,那時的頭條嶄露頭角,當我知道加入途徑後在興趣驅使下加入了行列。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對於自媒體行業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意識到多個平臺同步運營似乎有利於擴大影響和收入,於是嘗試註冊了百家號、大魚號、網易號、公眾號、企鵝號,同時通過了微博自媒體的認證。

說來可笑,在網易號認證過程中因為身份證圖片不清晰多次提交失敗後,竟然取消了我的申請資格,可是其他平臺認證都是用的同一張照片!企鵝號呢,因為每週收益實在難以直視,且平臺推薦機制搞不明白、操作交互晦澀等原因,放棄了更新,而百家號、頭條號、大魚號在都在3月完成了轉正,公眾號由於其封閉特性,平臺不會分發、推薦文章,需要自己集聚粉絲,目前正在艱難引流中。

多平臺發佈對於個人品牌價值的提升無疑大有裨益,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受到各平臺各方面的差異。

為什麼把推薦機制單獨拉出來說,各位想必都清楚平臺推薦對於文章閱讀量、收益的重要性,沒有推薦,文章再好也無人問津。而推薦機制是怎樣的呢?平臺會給你的文章打上諸如“歷史”、“社會”、“教育”等的標籤,將他分發給第一波可能會對此內容感興趣的潛在用戶,根據這第一波用戶的頁面停留、閱讀完成率、評論量等反饋,做出下一波推薦,直到熱度消失停止推薦。所以“文不達題”是很忌諱的。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另外,幾乎所有平臺都很忌諱自媒體發佈涉及時政的內容,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這一塊容易“觸雷”,風險難以估量,因此很多相關方面的內容平臺乾脆不給予推薦,那麼你辛辛苦苦半天的作品只能被關進“黑屋”。千萬不要想通過模糊關鍵詞等方式避過機器檢測,算法在更新,更何況還有人工審核,到時候被取消資質得不償失。尤其是頭條,對於內容的審核極為苛刻且先進,什麼營銷文軟文、低俗低質幾乎是秒封(注意,當你的頭條號有違規記錄,你的所有文章都將不會產生推薦,而系統也不會主動告知,趕緊換號吧)。另外,由於,在百家號、大魚號,如果一篇文章太長時間不過審,基本就推薦無望了,而過了審核還沒產生推薦,是系統在進一步確認,切勿撤回。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第一篇“爆文”

百家號是我最苦心經營的一個平臺,是我的原創首發,也是目前回報比較高的一個。百度扼守搜索流量口,擁有天然龐大的流量池,當他開始重視內容分發,實際上這也是百度的重點戰略方向,在重金扶持,對於每個自媒體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只要你的內容優質,不愁“沒人看”,說句實在話,百家號自媒體的內容生態不是很好(充斥八卦、“水文”),平臺對於優質內容極其發佈者無疑是渴求的。

頭條號作為行業領跑者,已經集聚、簽約相當多的優質自媒體,在內容多樣性、內容質量、用戶粘性等都佔據相當大的優勢,所以此時入行很難大有所為。頭條在向“社交化”方向發展,取消了“頭條號”指數,鼓勵創作者經營粉絲數,實際上跟微博的路很像。那麼這條動了社交板塊大佬騰訊、新浪的路是否通向勝利彼岸,有待觀察。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最後是大魚號,由於背後金主是阿里巴巴,放棄也捨不得啊!大魚號聚合了UC、優酷土豆,是阿里巴巴在內容分發板塊的佈局。但相比頭條、百度,他的用戶數量、活躍度明顯較低,而且更側重視頻類內容的經營,此次對於我來說只能作為次發平臺。

從事自媒體半年曆程心得,與君共勉

好了,這算是自媒體之路走到今天的一次小結,你有什麼高見呢?歡迎交流!互粉走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