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全文共 1411 个字

1995年12月,就在人们还在回味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木星有余之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探测器进入环木星轨道,这里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在第一批观测目标中,伽利略探测器发现木卫二是个冰冷的世界,调整轨道之后从木卫二上大约351公里的高度掠过,发现了漫山遍野的冰,大量的冰层覆盖了整个木卫二。

同时也发现了一个疑点,木卫二的地磁北极点不断变化,大约每5.5个小时移动一次,这是一个突破口。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地球上,地球的地磁北极以每天20.5米的速度移动,地磁北极和地理北极当然是不一致的。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NASA科学家推测,木卫二地磁北极不断移动的一个重大原因是木卫二下方可能有液体传导层,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因为木卫二上到处都是冰,很自然会联想到冰下海洋,从此木卫二走上了网红的道路。

一说起木卫二,冰下海洋、宜居星球马上就关联起来的。1990年至2012年,美国科学家使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木卫二上羽状喷流,在木卫二南半球发现大量的氢和氧,这是木卫二冰下海洋从表面裂缝中喷射出的水冰物质被电解后的产物。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到现在为止,木卫二冰下海洋基本坐实,冰层厚度大约数公里是十几公里不等,冰下海洋厚度在数十至上百公里不等,储水量甚至比地球还多。NASA还在阿拉斯加测试了一种冰川钻探机器人,外形像一条鱼雷,采用核动力推进,可穿透至少30公里厚的冰川。

就算是核动力推进,要打穿木卫二上的冰层,以每年8公里的速度钻下去,估计要钻个两三年。可见木卫二的冰层有多厚,而且下面还有数十公里厚度的海洋,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就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1公里,与木卫二的海洋相比相差太远。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根据NASA对木卫二的最新观测,在木卫二的赤道地区,冰层下方发现了大量含盐的液态水,且冰层上可能存在高达50英尺,大约为15米高的冰柱。这个地貌其实地球上也有,在智利安第斯山脉中也有锯齿状冰塔。锯齿状冰塔被人们称为penitentes,西班牙语意思是忏悔者,讲得通俗一些就是罚跪,在安第斯山脉中的锯齿状冰塔远远看就是一个个忏悔者跪在地上。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鉴于此,这一发现引起NASA的强烈兴趣,计划开发一种全新的着陆器,可登陆木卫二的表面。从目前NASA的布局可以看出,至少有三个方面正在着手,第一个是轨道,绕木卫二探测器是必然的,可对羽状喷流进行飞掠,这招也是最经济、最便宜寻找木卫二冰下生命的方式。如果冰下海洋有生命,那么喷出的东西里面也自然有生命,就像你口水中的细胞那样。

锯齿状冰塔的发现也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这里显然不能作为着陆器的登陆舱,不然就有被爆菊的可能。锯齿状冰塔的形成也很有意思,形成背后的驱动力是升华过程,冰物质直接从固体转变为气体,在光照下创造出尖尖的冰塔。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除了地球上有类似的地貌外,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冥王星上也发现的“叶片地形”,推测其可能是由甲烷冰形成的锯齿状冰塔。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川陀太空认为,锯齿状冰塔集中在木卫二南北纬23度范围内,赤道上温度较高是冰物质升华的关键原因。根据阿雷西博天文台对木卫二进行射电观测的结果,有的锯齿状冰塔高达15米左右,间隔大约7米左右,而安第斯山脉中的锯齿状冰塔高度只有1至5米。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远看与复活节岛上的石像相似,一个个排队站那儿,颇为壮观。安第斯山脉中的锯齿状冰塔与木卫二赤道上的类似地貌差异在于时间因素,在木卫二上,这里已经大约5000万年没有改变了,而安第斯山脉中的锯齿状冰塔显然没有这么长的历史。

远看像复活节岛雕像,雷达图像现实锯齿外形,距离地球仅九亿公里

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到中期,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一个木卫二探测器,价值20亿美元,接近旗舰级的标准了。该任务将围绕木星运行,并且重点研究木卫二。该任务将评估木卫二海洋是否存在生命,寻找着陆点,以及可钻入木卫二冰层下方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探索冰下海洋提前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