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限流量卡長期開熱點可以替換寬帶,但會面臨 3 個問題

用無限流量卡長期開熱點可以替換寬帶,但會面臨 3 個問題

數位指的是同一數字符號由於和其他數字符號的位置關係有別而具備不同的量,或者說利用數字符號之間的位置關係來表達遞進的數值,如按從右到左的順序區分出個位、十位、百位等。數制指的是上述位置關係所表達的遞進級別,如二進制、十進制等。最初的數字沒有數位的觀念,因此所表達的數量受到限制。已知最早的數位系統是美索不達米亞的60進制(約前3400)。世界各國日常計算用的十進制,則是由我國、印度或埃及發明的,出現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至於計算機所使用的二進制,可以追溯到我國《易經》的陰爻和陽爻。德國哲學家、科學家萊布尼茲受其啟發,將它作為一種數制確定下來,並加以推廣。關於數制的意義,美國肯考迪亞大學威斯康星分校沃爾夫(Mark J.p.Wolf)有過分析。他在《現實抽象化:數碼時代的藝術、通信與認知》(2000)一書中指出:自從亞里士多德時代以來,“在場”與“缺席”就縈繞著西方哲學思想。東方哲學有陰和陽,但它們彼此滲透,不像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所要求的那樣涇渭分明(如開與關、是與否等)。作為二進制基礎的1本身是個抽象物。它一旦被應用於特定對象,就意味著將這種對象從其環境中抽象出來,使之成為可以計算的離散實體。數字0更為抽象,所表示的是不在場的某種對象的存在。它的發明適應了數位系統中空位的需要。0最初出現在古巴比倫數字系統中,但直到12世紀才介紹到西方。對西方人來說,二進制本身大致是文藝復興時代發現,工業革命時代發展,計算機時代全盛。在萊布尼茲之後,值得一提的重要進展是19世紀布爾(1815—1864)的邏輯數學。它採用“和”、“或”、“非”為運算符,實際上指示的是兩種可能的狀態,即“真”與“假”。人們根據布爾代數設計了不少邏輯機器。

(46)20世紀中葉,二進制已經成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的設計基礎,因為它具備電路設計簡單等優勢。

用無限流量卡長期開熱點可以替換寬帶,但會面臨 3 個問題

用無限流量卡長期開熱點可以替換寬帶,但會面臨 3 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