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后稷”!他扎根小城17年,研制出黑红蓝白绿小麦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后稷被称作为农业始祖。相传他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遍尝百草,掌握了农业知识,就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传播农耕文化。就在后稷教民稼穑的原地陕西杨凌,有一位研究员17年来培育出了黑、紫、红、蓝、绿、白等各种颜色类型的特异质小麦,被誉为“当代后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一哲老师的“彩色人生”。

当代“后稷”!他扎根小城17年,研制出黑红蓝白绿小麦

在西农农学院种子科学系副研究员何一哲的办公室,最显眼的就是装在瓶子里的彩色小麦,有黑、紫、红、蓝、绿、白等各种颜色,旁边还有加工制作出的月饼、蛋糕、小酥饼。这是何一哲课题组历经17年培育的“彩粒小麦”系列新品系。而“彩粒小麦”则是籽粒具有黑、紫、红、蓝、绿、白等各种颜色类型的特异质小麦的统称。

何一哲与他的“黑姑娘”

1993年5月,何一哲在秦巴山区采集到一株2穗野生小麦标本,它个子高秆细长、麦芒特长、麦穗瘦小,皮层为紫黑色,切开后面粉呈褐色。何一哲将这一特异小麦种质资源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连续6年的交替种植和轮回存优汰劣,于1997年选育出高铁锌小麦——“秦黑1号”。

当代“后稷”!他扎根小城17年,研制出黑红蓝白绿小麦

经学校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秦黑1号”的微量营养元素铁、锌含量分别是普通小麦的19.2倍和4.1倍,是一般黑小麦的10.6倍和4.9倍。经国内外文献检索查新,“秦黑1号”的铁、锌含量,居世界上现有农作物之首,属中国独有的高营养特异质小麦新种质。通过连续三年的田间调试放大栽培试验,将其产量由150公斤提高到250-300公斤。

“秦黑1号”被营养食品专家誉为“血麦”,其育种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于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商标,从而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高营养特异小麦新种质。已通过国际自然医学基金组织认证,并相继列入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2017年3月,“秦黑1号”被陕西省营养学会推举为“中国好谷物”,作为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品种成功实施了专利权转让。

从黑色延伸到斑斓的“彩色人生”

当代“后稷”!他扎根小城17年,研制出黑红蓝白绿小麦

在“秦黑1号”育成后,课题组引种了山西农科院孙善澄研究员的“黑小麦76”,河南漯河农科所李建钊研究员育成的“漯珍1号”黑小麦,同时拥有了原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李振声研究员培育的“小偃蓝粒”小麦,加上普通白粒小麦,“紫、蓝、白”便构成了小麦的三原色。在小麦种质资源中,紫粒小麦和蓝粒小麦为稀有品种。从植物分类上区分,紫粒和蓝粒小麦,应是普通小麦的变种。

此后,受美术上“红、绿、蓝”三原色可组配出七色的原理启发,他们将“紫、蓝、白”三原色小麦互相组配,进行变种间的远缘杂交,培育出具有各种颜色的系列彩粒小麦品种(系)。

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

2006年,何一哲通过搭载将“秦黑”系列彩粒小麦进行航天诱变育种,从“秦黑1号”中诱变出4个优良品系,目前正在进行地面人工选育。特别是从“秦黑4号”中诱变出株高仅40厘米的“紫粒小麦航天矮变系——紫矮1号”,成为国内外第一个紫粒小麦矮源材料,为彩粒小麦超高产育种奠定了遗传基因基础,丰富了世界小麦矮秆基因种质资源库,为普通小麦今后的超高产育种开创了新途径。

当代“后稷”!他扎根小城17年,研制出黑红蓝白绿小麦

何一哲介绍,系列彩粒小麦新种质,具有“高铁锌、高钾镁、富硒铬、高钾钠比、高氨基酸、高纤维、多色苷”等突出特点,开创了通过传统食物安全、有效而经济地预防贫血、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病症的新途径。2017年7月20日,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将“特殊类型小麦—彩色小麦”列入新颁发的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内容,揭开了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一页。

“彩色小麦”为我国农业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和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与“营养健康医疗卫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极佳的途径。肩负着“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的使命,何一哲和他的团队还将继续在这片大地上谱写“五彩斑斓”的新篇章!

欢迎大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