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走出争论实干兴邦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民营经济地位与国企改革的争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所谓“私营经济退场论”更一度在网络上热传,引发各种争议。现在,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既是正本清源,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及时回应。

多位民营企业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向全社会释放了明确信号,“稳定了大家的心思,让民营企业可以专注转型升级”。

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中相得益彰,中国经济也才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无谓的争论。最早是“姓社姓资”,后来是“姓国姓民”,最新的这一轮争议其实仍是“姓国姓民”争论的延续而已。

在几年前“姓国姓民”争论中,《人民日报》发表的《超越争议,公平竞争》的署名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姓社姓资’问题的突破,大大解放了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障碍;今天,在特别需要鼓励创新创业、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群体的时候,如果能摘掉企业‘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突破‘姓国姓民’的桎梏,必将是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在新一轮“姓国姓民”的争论中,回顾这篇文章仍有意义。

众所周知,“姓社姓资”曾是中国改革开放路途上的一个症结,也正是伴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开了这个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得以跨越式进步。

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为何还要被另一个类似“姓社姓资”的争论,消耗各方的精力和资源?

其实,超越、走出无谓争论之后,会发现大量紧迫实务就摆在眼前,而这需要包括国企、民企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协作才能解决。

关于国企,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深化国企改革的一大目标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行政式治理模式向经济式治理模式的转型,以加快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对国企来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谓时不我待。

关于民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当下各地为吸引民资竞相祭出各种优惠措施的时候,习近平的讲话是一个重大信息:民企渴望公平竞争,竞争会让社会受益,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才能给各种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空间。

过去面对“姓社姓资”争议,邓小平的办法是“不争论”,或许现在仍然需要这种智慧。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没有比埋头实干更重要的事情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实为一锤定音。至此,围绕所有制而产生的各种纷扰可以休矣。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