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頭條丨江淮445戰略,走向自動駕駛的智能化之路

何為智能?

在絕大多數汽車用戶眼中,一塊尺寸超過10英寸的中控屏算得上“智能”,用聲音控制天窗開關算得上“智能”,自動搜尋非擁堵路段也算得上“智能”。

我們並不否認這些都是智能化進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如今所能看到的“智能”實在是太淺層了。

從上世紀70年代,當微電腦被引入汽車工業產品之後,汽車界已經逐步邁向智能化,我們稱之為“機電一體化”。國外內很多大學都開設了Mechatronics(機械電子)學科,甚至獨立設立了“機電學院”,“車輛工程系”正式入駐機電學院併成為一個獨立的系。

可是,如今距離上一次技術大革新(機電一體化)已有小半個世紀,汽車依然未脫離往時的模樣——至少還需要一個專心致志看著前路的掌舵人,對吧?

技術革新是有瓶頸的,各大主流車企也都在出盡全力尋求全新的、質變式的突破,自主品牌江淮正是其中一家。如果你也對“江淮445戰略”略有耳聞,相信很有興致知曉,這裡的三個數字分別代表著什麼。

好吧,圈子就沒必要繞了,我們速度進入主題,為各位一一解讀吧。

何為“江淮445戰略”?

簡單來說,這是江淮智能化戰略的簡稱:

4個智能維度:智能交互、智能互聯、智能服務、智能駕駛。

4個自動駕駛實現階段:駕駛輔助(DA)、部分自動駕駛(PA)、有條件的自動駕駛(CA)、高度自動駕駛(HA)。

“5”是一個時間目標:2025年實現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J頭條丨江淮445戰略,走向自動駕駛的智能化之路

智能的4個維度

智能,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少用體力和腦力,機械與人工智能多發揮作用。對於一臺汽車而言,人類最大的“煩惱”有兩個:開車時做其他事不安全,開車需要耗費精力。

基於此節,江淮把汽車智能化分為4個維度,唯一的目標就是讓人類不再費心。

1、智能交互

如今,就連民航客機與空軍戰機的顯示屏都高度集成化,大屏幕已成必然趨勢。更少的按鍵,更多的功能,成為人機交互的發展方向。

江淮汽車目前已開發出一系列智能交互設備,比如可顯示豐富信息流的全數字儀表盤,又比如誤觸率非常低的中控大屏。

未來,人與車的交互不再僅限於旋鈕、按鍵、觸屏、語音這些內容,甚至你的眼神、心情(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交互)都能成為汽車懂你的一個重要元素。

2、智能互聯

智能交互與智能互聯並無隔閡,只不過後者的互聯範圍要更廣一些——不止於人與車之間的交流,還有車與互聯網、車與車、人與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互聯交流。

比如瑞風S7超級版所搭載的J-link智聆車聯網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傳統的車機語音系統只能執行一些開/關車窗、調高/低空調的簡單任務,而J-link智聆車聯網系統可以連接外界,為用戶帶來智能語音管家、智能生活管家、智能遠程管家三項智能服務,其“智庫容量”是整個互聯網,而不是車機內存裡面的那塊小天地。

3、智能服務

基礎的汽車智能服務包括無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智能鑰匙、AFS彎道輔助照明系統、雨量感應智能雨刮等等簡單降低駕駛強度的配置。隨著供貨量提升,這些配置也被下放到越來越入門的車系之上,並非車系的核心競爭力。

江淮目前正在研發服務內容更加廣泛的智能服務內容,比如通過車機系統傳回的大數據,江淮客服中心能為用戶提供及時的、個性化的車主服務。這些內容並不僅限於保養、維修等領域,基於GPS定位系統與車內外攝像頭的實時救援服務,也是其中重點。

4、智能駕駛

智能駕駛的最大受益者肯定是駕駛者。如今,交通擁堵越發嚴重,駕駛員教育越發困難(人員基數太大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為駕駛者提供駕駛指導、駕駛輔助,甚至直接接管駕駛權,道路交通的效率會變得越來越高,安全性也隨之得到提升。

只不過,實現智能駕駛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包括電子技術開發、算法研發、地圖大數據、網絡信號的搭建、大量仿真實驗與真車實驗在內的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沒有任何“彎道倒車”的可能性可言。


J頭條丨江淮445戰略,走向自動駕駛的智能化之路


自動駕駛的4個階段

江淮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階段分級,與SAE標準基本相似,我們來細數一下:

L1:駕駛輔助

人工智能系統控制了至少一項車輛電子輔助駕駛功能,比如控制了的電子油門,“駕駛輔助”功能實現了,如今駕駛員可以暫時放鬆右腳。

2015年,江淮結合各項專利技術與江淮NAM研發流程,打造出智能化1.0技術平臺,也即是L1駕駛輔助技術完成研發並大批量鋪裝。

L2:部分自動駕駛

人工智能系統控制了包括轉向、剎車在內的至少兩項電子輔助駕駛功能,這時候就完成了“部分智能化”。最常見的“部分智能化”系統便是ACC自適應巡航了,它不僅能實現自動跟車功能,還能“追著”路面劃線拐彎跑。

2017年,江淮推出智能化2.0技術平臺,更深入地研究了車聯網、主動安全、自動駕駛等方面。

L3:有條件的自動駕駛

人工智能系統用許多傳感器與高性能處理器,完全控制了車輛的控制單元,這時候就有了“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這裡“有條件”的意思是人類必須照顧著這個眼神與智力都發育得不太健全的人工智能系統,但大部分時候人類只是很輕鬆地坐在駕駛席上,時不時應答一下系統,告訴它“我還在盯著呢”。

江淮計劃於2020年打造出智能化3.0技術平臺,這時候購入江淮新車的用戶,基本可以告別駕駛疲勞了。

L4:高度自動駕駛

當人工智能系統的傳感器數量與處理器運算能力已經超過了人的五感與人腦的判斷速度/能力/經驗,這時候便可以實現“高度自動駕駛”。人類在此只是一個觀察員,雖然也有方向盤和油門在手邊腳邊。

江淮力爭在2025年實現智能化4.0技術平臺,把人類從日常駕駛中“解放”出來。


J頭條丨江淮445戰略,走向自動駕駛的智能化之路


2025年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中國製造2025》指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及生產配套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江淮從2016年開始佈局自動駕駛,首次對外展示了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iEV6S,此車已經具備在人車混行路段30km/h、高速路段50km/h的基礎自動駕駛能力。2017年4月份,江淮進一步展示了具備SAE 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新款iEV6S,可見其進步速度之快。

然而,單單靠一家車企是無法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歷史任務的。2018年4月,江淮汽車和百度共同發佈了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方案。目前,“江淮-百度”自動駕駛項目已解決了縱向加速度精確控制、橫向人機共駕等系統性問題,並完成了1000 公里以上的實車實際道路測試。


J頭條丨江淮445戰略,走向自動駕駛的智能化之路


445戰略: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從江淮自動駕駛技術所運用的純電動車試驗平臺可見,江淮445戰略與新能源戰略相輔相成。當電氣化進程達到一定高度時,智能化才能被順利展開(控制電門比控制油門與擋位方便);當智能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時,電氣化進程又能被推進(智能化技術融入電機/電控/電池層面)。這是一套完整的邏輯閉環,一條良性化發展的技術流道路。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我們不能確定哪個車企最終能走到最後,成為歷史的創造者,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從“江淮445戰略”看汽車智能化進程,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江淮的眼界之廣與魄力之強。

本文原載於《環球網》,原標題:江淮445戰略: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