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嗎?

蛋殼騷年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考古挖出的酒都是不能喝的,從考古的角度來看,這個酒可是文物,可以用它來研究古人的生活,所以不能喝。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個酒在罈子裡放著,可能已經有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歷史,裡面的酒現在是什麼成份誰也說不好,說難聽一點,萬一酒真的有問題,喝了可就出大問題了。

很多人可能要說,酒是不會變質的,越久越香,古代的酒放到現在,年代這麼久,肯定是非常好喝的,實則不然,古時候的酒度數沒有現在這麼高,再加上酒精的揮發,這麼久早已變質,所以最好是別喝,有趣的是有位考古學家還真的曾經喝過古墓中出土的酒。

一位叫馮永謙的專家曾經率隊去一個村子裡挖掘古墓,在挖掘文物的時候,考古人員發現在墓室的一個木桌底下有兩個白瓷瓶,兩個不一樣重,而且壺口是封閉的,馮永謙拿起瓷瓶搖晃,他發現裡面裝的是液體。這個時候馮永謙非常的開心,他告訴眾人這裡面的東西肯定是酒。

馮永謙這個人膽子很大,他打開了瓶子,裡面的液體泛黃其中還帶著一點紅色,他往玻璃杯裡倒出一點酒,喝了一口,他告訴眾人只有土腥味,再沒什麼感覺。然後酒被送往專業機構進行化驗,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液體的確是酒,只不過酒精含量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值得一提的是這瓶酒出土於一個遼代的古墓,也就是說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要發現,其實我國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美酒,只不過只有一次被人品嚐了,只能說運氣好啥事沒有,最後還是建議大家,如果真的碰到古墓中挖掘出的古酒,最好還是不要碰為妙。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太好了,正是小編專業範圍之內的知識,別誤會,是小編好酒。(壞笑)

一九八三年,安陽市考古工作隊在市供電局旁邊發現了一處商朝墓葬,裡面有一尊名叫提樑卣的青銅器,考古人員拿出來時裡面還能發出流動液體的悅耳聲音,除了這件文物還有銅予,銅戈、陶器、玉器,而且還有一條牛腿骨。聽清楚,牛腿骨。難道里面裝的是酒?

這不稀奇,文獻記載,商人尚酒。而且在殷墟出土過大量的青銅酒器。不過,出土真酒還是第一次。

後來,考古人員發現提樑卣的頸部有液體滲出,為了搞清楚裡面液體的成分,考古隊決定流取液體拿到北京化驗。按要求一同送到北京還有安陽的地下水,安陽的泉水,以及安陽酒廠的原槳三種標本。

經過權威考古鑑定專家李虎教授的化驗分析,商代提樑卣滴出來的液體和安陽地下水以及現代人釀造的酒液都有區別,關鍵液體中含有乙醇的成份,測試結果表明商代大墓中出土的液體就是同時期的酒。

後來,出土的提樑卣已經被蠟完全密封,裡面還裝有酒液1500克。既然是酒,自然是能喝,關鍵這是文物!一瓶幾十年陳釀的茅臺市場上都要數萬元,這3300年陳釀的酒,誰能喝得起呢?再者,喝了它算毀壞文物嗎?需要法律界定一下。

其實,這樣出土的酒還有很多地方,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酒是1979年從河南信陽地區的羅山縣蟒張後李商代墓葬中發現的,同樣被裝在提樑卣內。

商周的酒採用的是酒麴複式發酵法,釀造的是黃酒,宋代才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才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也就是說,三千年前的酒極有可能是黃酒,度數偏低。


一拍安陽


我是釀酒師,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點自己的見解。喜歡喝酒的酒友,或想了解酒文化的可以關注我的。

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嗎?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點,酒是有保質期的,不是年代越久,酒質越好。一般品質的酒,保質期為一到兩年。這是針對與純糧酒而言的。

第二點,挖掘出土的盛酒的容器是陶的還是瓷的,不管陶的還是瓷的,其本身有微小的氣孔,酒是必然會揮發掉一部分的。再者,就是古代的陶瓷,含鉛量會不會超標,或其它重金屬含量會不會超標,這是需要進一步檢測的。

第三點,出土時,酒的掩埋深度有一百米嗎?如果只是兩三米,沒有恆溫恆溼的環境不利於酒的長期存儲。

第四點,要分清楚酒的類型,是濃香型白酒,還是清香型白酒,還是醬香型白酒等。以作品鑑。

第五點,要分清那個年代的酒,中國的白酒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對於釀酒的指標沒有約束,比如,古代釀的酒去不去酒頭,因為酒頭裡含大量的甲醇,所以,必須掐酒頭,去酒尾。

第六點,古代釀酒的容器合不合格,包括髮酵池,蒸餾裝備以及與酒接觸的物品。現在的釀酒工藝要求使用314食品級不鏽鋼,古代是沒有不鏽鋼的,如果用鐵器或陶瓷之類的蒸餾酒,那麼酒裡必然含有重金屬。

第七點,古代釀酒的糧食,好糧出好酒,如果糧食用的是黴變的,那將有致癌的危險。

第八點,出土酒的度數,如果酒的度數低於五十度,那麼它本身就沒有殺菌的功能了,很可能酒液裡有細菌感染。

第九點,出土的酒也算是歷史的見證,應該給予合理的保護,酒也是一種文化。

總上所述,出土的酒能不能喝,需要質檢部門的檢測檢驗合格後才能確定能不能喝,再就是,文物保護部門,同不同意將歷史喝到肚子裡。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小見解。


戶外浪漫


考古挖掘出土的老酒能喝?

考古挖掘出土的酒能喝嗎?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我想你已經酒精入腦了可以放棄治療了!酒是陳的好,我想老酒對於每一個酒鬼來說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興奮感。當然了我的酒齡也不小了茅臺鎮幾十年的老酒確實是喝了不少,我想也正是老酒那總可遇不可求的神秘感讓我如此著迷再加上那妙不可言的口感怎能不讓我陶醉?說到考古挖掘出土的酒我也希望能有緣一嘗,即使像眾多酒友懷疑的酒中可能融入大量有毒物質和各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等.....我想大多數老酒友也對千年老酒有難以釋懷的感覺。

去過我們茅臺鎮的中國白酒文化城的都知道那裡陳列著我國最老的白酒商周古酒,距今已經存了幾千年。這壺商周古酒出土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商末周初大墓裡。

出土於西安市的西漢古酒。

出土於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晚期墓葬的戰國古酒。

像這樣的千年老酒不管能不能喝反正我們是不可能喝到的了。這樣的古品是對中國久遠白酒歷史文化和人文歷史最好的見證具有非常巨大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不過各位酒友有機會也是可以去看看的,那純淨凌冽的顏色實在讓人陶醉,看著都安逸。

好吧既然千年古酒喝不上了不過我手上可是有不少好酒。下面就分享一下我們自己釀的20年特製醬香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老酒,是不是頗有幾分戰國酒的姿色。首先我先說明不懂的儘量不要亂說。這個酒一般是看不到是,是我們酒廠經過特殊工藝特製陳釀了20年的老酒專門用來調兌新酒的。所以說很多酒友反應為什麼我的酒比別人的好,我想就是因為這個吧!

出於各種原因我覺得千年古酒還是不要喝了把它留給國家留個整個世界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為藝術而藝術,不會比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義。

為酒友尋覓甘露

為美酒尋找知音

版權所有 上止正 MTJXXT查看個人介紹聯繫


鴻璽說醬酒


破題

這個問題有兩個維度,和“能”的理解有關,一個是可不可以喝,一個是好不好喝。第一個問題答案很簡單,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考古挖掘的出土的酒屬於國家所有,自然是“不可以喝”。但是“好不好喝”的問題,就要拿出點乾貨來論證了。


其實不好喝

2011年,河南濮陽的某建築工地施工時,意外發現一處西漢中前期的古墓葬群。經過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發現了一個西漢銅提樑壺,內存液體一斤多。後來對這一斤多液體取樣化驗,發現確係是酒,但是已經酸敗,而且混合了很多青銅器的金屬離子,已經不能喝了。


2003年,西安市未央區棗園村南的基建工地發掘出土一個西漢時期的鎏金銅鍾,裡面還殘存有26公斤酒。經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全國酒類檢測中心鑑定,其酒精含量為0.1%。這麼低的酒精度,估計喝起來淡而無味,一定不好喝。


2013年,煙臺三十里鋪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群,在其中的一件隨葬的陶罐內發現有水樣的液體,後來送到實驗室檢測成分發現,甲醇:9mg/L,乙醇:34mg/L,乙酸乙酯:52mg/L。換算成酒精度數是3.4度,酒精度這麼低也好喝不了……


例外:喝了一口和好喝的出土酒

1976年,遼寧法庫葉茂臺發現了10多座遼代古墓,其中一個推測是遼國公主耶律氏的墳墓中,出土了兩件白瓷注壺,這裡面盛的是液體。當時封閉注壺的“軟木塞”已經腐朽,注壺已經無法密封,而且當時的條件比較差,難以無損運輸。所以在場考古專家決定在這種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嘗一口液體來判斷其性質。於是一位考古學家真的嚐了一口,結論是“有點土腥味”,後來運輸到瀋陽送去實驗室化驗,結論是有微量的酒精,可見確實不好喝。


1996年6月9日,遼寧省錦州市凌川酒廠在進行老廠搬遷,施工時在地下發現4個大木酒海。這種酒海成方形,以木頭為骨架,四壁用浸泡了鹿血的紙1500層裱糊而成,盛有三四噸酒,目前藏於錦州市博物館。酒海上寫有“大清國”“封於道光乙巳年”“同盛金”等字樣,說明封存該酒的是錦州道光年間的釀酒燒鍋“同盛金”。道光乙巳年就是道光二十五年,所以後來錦州的名酒“道光廿五”就是以此得名。

後來因為要回復傳統工藝和修建錦州酒博物館缺乏資金,國家文物局同意拍賣部分酒海里的酒,拍賣款用於這兩項事業。最後一共拍賣了兩次,第一次86公斤白酒拍出350萬。第二次93公斤白酒拍出558萬,共計179公斤酒拍出908萬,合25000元每斤。這批酒拍賣出去之後可能有人喝到了,我猜應該是東北小燒的味道,酒精度高而醇厚味道吧。


螺旋真理


肯定是不能喝的,古代的酒度數都很低,跟現代的白酒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時間久了肯定會變酸的,完全不能飲用。我們看古代文章小說裡,說酒店的酒時間長了賣不出去就會變酸。賣酒的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出土的酒了,變酸是肯定的事情。

從衛生的角度上講,當時的儲存條件也是非常簡陋的,衛生等各個方面都很差勁,保存到現在裡面不知道有什麼細菌之類的,喝了風險實在太大,況且也不好喝。


昭烈名臣


之前回答了跟這個差不多的問題,其實能不能喝這事倒不是絕對的,但是喝完有什麼反應這事就不好說了。

從最早的青銅器到後來的罈子裝酒,這個首先密封性就無法保證,你不知道有什麼氣體或者液體進入容器內與酒發生的化學反應。

而且青銅等金屬與酒產生化學反應,在來個重金屬超標。

作為古墓的主人,自然也不希望墓裡的陪葬品被別人拿走,所以裡面有沒有毒也不好說。

最後考古挖掘出來的酒還是最合適放在博物館或者研究人員手裡,不管能不能喝,有沒有人喝過,都不建議輕易去嘗試,畢竟這種風險沒什麼必要。


歡迎大家關注老王說文化!


老王說文化


提這個問題的心可夠大了。

你想一想,出土挖掘的酒,他在那個容器裡,最少都要放幾百年吧。就和這個容器它會發生化學變化,裡邊滲入什麼東西依據容器而定。挖出來之後,他是做文物,用來研究古時候人類的文化習俗,飲食習慣。一般來說是不會讓你喝的,不過你如果偷著喝了,後果自負啊!

酒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有人說酒是陳的香,越陳越好。那是在你保存得當的情況下。但是很多時候出土的酒都是陪葬的。我們知道古時候人喜歡飲酒,這個陪葬的東西,陪他喝酒,不會離這個人太遠。有可能就在他的屍體邊上。

而千百年後這個屍體溶解了,試想一下,溶解的體液之類會不會透過容器滲入酒中呢。因為我們在考古現場的時候都會發現出土屍體附近的土壤顏色和味道會和其他土壤顏色味道區別很大。有很多陪葬的酒器,酒具包含這個酒都是放在屍骨的身邊的。不排除屍體的體液滲入酒中。



這個酒你可以研究,但是希望你不要喝。這個是為你好。

自己想想,我們現在很多東西放一段之後它就會過期。所以說打消這個想法,不要只想著去喝古墓裡的任何東西。畢竟那裡面都是死亡的氣息。

關注行者,享受問答的快樂,我們不一樣。開闊別樣的視野!我真佩服,能提這種問題的人,心真大。


行者視野


當然能喝,液體嘛,只要你有膽量,又不怕死,什麼液體不能喝呢?只是喝下去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而已。從理智上來說,只要是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去喝這樣的酒;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理智,所以理論上存在有人去喝的概率。比如有人提到的郭沫若,聽說挖出古代的酒,利用自己的權勢要了一點來喝,不知道是不是對身體和意識產生了什麼影響。

但這樣的酒,最好還是當做文物保護起來為好,畢竟那麼久遠的歷史,你一泡尿就沒了,對得起歷史嗎?


徐德文O戴維科學


自己家開水涼了兩天,我們都不敢喝。埋在地下上千年的酒,裡面可能含有我們不清楚的,有害的物質,沒有一個專家敢保證這東西是健康的。給我錢,請我喝,我都不敢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