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放专题片纪念罗昊烈士

“你无法照料的父母,我替你孝敬;你来不及看一眼的孩子,我替你抚养成人;你还未走完的军旅路,我替你走下去。”在第五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前夕,罗昊烈士的妻子张瀚文来到盐城烈士陵园罗昊烈士墓前祭扫,郑重地许下3个承诺。

这是9月28日晩央视《军旅人生》栏目播放的专题片《罗昊:追寻着你的足迹》中的一个镜头。

这部专题片时长22分18秒,回顾了罗昊的英雄事迹,讲述了他生前战友的成长情况,以及他的妻子张瀚文以丈夫为荣,抚养罗昊的遗腹子、孝敬老人,并追寻丈夫的足迹献身国防事业的感人故事。

罗昊1985年5月出生于盐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历任排长、作训参谋,牺牲前为原第12集团军“朱德警卫团”(现为第71集团军某部)破障三连指导员。2013年7月14日上午,罗昊在带领官兵执行重难点课题攻关演训任务时,遭遇海上突发险情,为保护8名战友生命安全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在大家的印象中,罗昊是个热心肠的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9月29日,张瀚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罗昊的遗物中有一摞厚厚的献血证,还有捐献骨髓的证书。献血证上标注的献血地点很多,说明他走到那里,无偿献血到那里。在担任指导员的两年间,罗昊多次救人,甚至在牺牲的前一天,他还带领战友们营救了11名遇险游客。

“罗昊牺牲后,被誉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的化身,部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张瀚文介绍,原第12集团军党委批准罗昊同志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并作出《开展向罗昊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13年10月11日,原南京军区党委作出决定,要求全区部队广泛开展向罗昊同志学习活动。

罗昊牺牲时,张瀚文怀孕6个月。当时,突闻噩耗,她感觉天要塌下来了。面对双方父母,想着丈夫殷切的期待,原本柔弱的她变得坚强:“我要撑起这个家,孝敬老人;我要把这个小孩生下来,因为这是罗昊的血脉、罗昊唯一的根。”

小孩是个男婴。儿子出生后,张瀚文一边带孩子,一边忙着在一家网络公司做代购,多挣钱为孩子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罗昊生前的战友也经常来看望母子俩。

每当夜深人静翻看丈夫的照片时,她也想着有一天能到部队工作,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

2014年听说军队招录文职人员,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她立即报名。有人劝她工作干得好好的,收入颇丰,没有这个必要。但她说,自己向往军营,“这其中的情感,外人也许无法体会,我内心十分清楚。”

可是,那时孩子小,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照顾宝宝身上,由于复习不充分,再加上竞争激烈,有的岗位几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第一次报考遗憾地落榜。

去年,她再次发起冲刺,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部战区某档案馆,成为一名文职助理馆员。

作为烈士家属的她,追寻丈夫的足迹,圆了献身国防事业的梦。

收集资料、整理档案、值班查哨……上班时间,她忙碌着,充实着。下班回到家里,她也闲不下来,陪儿子玩,教孩子学习,给孩子讲故事,讲罗昊的点点滴滴。“我想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崇拜父亲的种子。我要告诉儿子,他的爸爸是个好人,是个英雄。”张瀚文说。

现在,罗昊的遗腹子已经5岁,上幼儿园中班。翻看着相册上罗昊的军装照,他会说“爸爸帅”,长大了也要“当解放军”。

张瀚文表示:“我希望儿子将来也能考到他父亲的母校国防科技大学,像他父亲一样勇敢、坚强,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真正男子汉。”

张瀚文对自己的父母和公婆也很孝顺。公婆夸她是个好媳妇,待他们不是亲生闺女胜似亲生闺女,把孙子培养得很懂事、有礼貌。

作为烈士家属,张瀚文多次到罗昊生前所在部队探望战士们,宣讲罗昊事迹,传承罗昊精神。“这是一支野战部队,战士们训练刻苦,个个好样的。他们都是我最亲爱的战友,是我的好弟弟,是我的亲人。我和这支部队、这里的战士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永远深爱着他们。”张瀚文说。来源:盐阜大众报

盐阜网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盐阜网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与盐阜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