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治理 一场生活与生态的保卫战

从空中鸟瞰洱海,洱海宛如一轮新月,湛蓝的湖水在明媚的阳光下闪耀。这样的美景让无数人向往,也让世居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

“风花雪月”的故事每天都在洱海上演着,可谁曾想过,这样清澈的湖泊却在日益繁复的人类活动下,承受着难以言表的伤害。

家住在挖色的杨红梅说,洱海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小时候常在里面抓鱼、玩水,但现在洱海里的鱼没有小时候多了,再也不是小时候的洱海了。

双廊南诏风情岛旁的酒吧街,白天显得有些冷清,游客们只是在哪里驻足拍照。徐先生再一次来到的双廊,看到水面上的水草和躲在水草下嬉戏的小鱼,他皱了皱眉,几年前的水不是这样的。

洱海治理是一场超级马拉松

1996年的蓝藻,刺痛着世居在洱海边白族人民的心。那一次,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污染对洱海的承重打击。

杜老先生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泳友们经常在洱海里游泳,那时的水澄澈蔚蓝,根本不需要戴泳镜下水,在水下睁开眼睛是常态,看着丝丝水草、群群游鱼,好不惬意。

第一次听见蓝藻这个词,是1996年,洱海水没有以前那么蓝了,水色有些偏绿,他说,那个时候他不知道蓝藻是什么,直到看见洱海某个湖湾里飘着的一层“绿油漆”。

也许,1996年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那么2003年、2013年的两次蓝藻爆发事件,则让公众真正意识到洱海已不堪重负,到了抢救的时刻。

从1996年洱海第一次出现蓝藻水华开始,大理的各级党委政府就认识到了洱海保护问题的严重性,连年不断地采取了多种手段及措施进行治理与保护。

从“双取消”(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三退三还”(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三禁”(禁磷、禁白、禁牧)到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2333”行动计划,再到洱海生态保护“七大行动”、环湖截污、三线划定,大理全力人们都在努力着。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带着他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洱海的治理上,这一呆就是十多年。

现在洱海的总体水质在趋好。但是所有接触过水污染治理的人都知道,治理不如污染快。洱海水质变差只用了十多年,而治理却要花去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犹如一场马拉松,洱海治理早已落后,如果不加速追赶,那么大理终将会失去洱海。

洱海治理 一场生活与生态的保卫战

失去洱海 诗和远方将失去颜色

旅游井喷式发展,只要是有海有湖的地方就会存在。游客数量的激增,给一方城市带来了发展,也给一方环境带来了考验。需求增加,生产必然增加,生产增加,消耗必然伴随。

十多年间,洱海湖滨自然生长出了很多客栈,那里面承载着太多人的诗和远方。双廊懒人·吾舍的阿峰,喜欢在自己用老木船改造的茶桌前品茗。端起茶杯,面朝洱海,岁月静好。

游客来大理洱海旅游,就是为了一片碧海蓝天、绿水青山。

双廊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国东说,双廊镇过去是个小渔村,被称为大理的西伯利亚。这里户籍居民2千多人,但旅游旺季一天的游客有近十万人。现在的双廊,略显冷清。

2017年4月,洱海核心区以及核心区划定红线经过的洱海环湖自然村,所有相关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经营证照、环保等核查。洱海近2000家客栈餐馆被关停,外界称之为史上最严整治, 一路向西的诗和远方也被暂时搁置了。

有人说,数据显示,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农村生活、城镇生活才是洱海主要污染来源。客栈餐饮带来的污染是点源污染,只占寥寥的百分之几。怎能如此大动干戈?他们只道出了开头,没有说清结尾,这项数据后面,还有一句话,“餐饮、客栈服务业带来的污染增长最快。”

污染,是许多个百分之几形成的,如果因为诗和远方的梦想,忘记了现实的残酷,那么大理和深爱着大理的人们终将失去洱海这个砝码。

“洱海是我家乡,我怎能不爱她。”大理是很多白族人们的家,也是外来客栈主们心安之所,上海小伙阿严投资了近200万,在大理开了个客栈。现在,客栈的污水排进了管网中,整改后的客栈陆续恢复营业,双廊、才村、龙龛的诗和远方被留住了。

驻足是为了更好的上路,保护好洱海的一湖清澈,才会有诗和远方。

牺牲是为了守住美好

如果不是为了守住美好,谁会愿意做出牺牲。“我们砸进去的都是真金白银,肯定希望洱海干净!”客栈主黄先生说,“洱海就是我们的饭碗,全部的身家和未来的18年,赌注全投在这里面。”大花猫连锁客栈的北京人田野,花费数万元设置的净水设备。客栈的所有污水也都导入市政管道,而不是直接排放到洱海里。

2017年,大理当地媒体报道,从2017年4月1日起,大理的农资农家店要停止销售高氮、高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告知,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业面源污染对洱海的危害,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洱海“母亲湖”。

洱海上游的上关镇马厂村,村民赵理的2亩多蒜田,被改种成其他作物。因为,大蒜施肥量大,肥料中的氮磷是造成洱海富营养化的元凶之一。

在挖色镇,11个政府工作人员在15天内,走访了200多家农户,丈量了400多亩土地用于土地流转。

原本没有化粪池的村子里,新建了23398座农村化粪池。村民的生活习惯逐渐因为洱海保护改变,现在,随便进入一户农家,地上再也没有洗锅洗碗水乱倒的痕迹。挖色村民李义说,村上除了来宣传环保,还给他安了排污管,说以后要是买了洗衣机,水一定要往管子里放。

阳南河的造纸厂生活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过去,没有排污管道,小区里的沟渠都是生活污水和粪便,由于地势高,雨天这些污水全部流入阳南河。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排污管道,生活污水都排入了主干管,不会再排入阳南河了。

自从大理进入洱海抢救模式以来,全面叫停洱海流域农村住房无序建设的行为,450户民房违建部分被拆除整治,拆除面积达4.39万平方米。

海东镇向阳村的赵新爱看着挖掘机将自己的新房拆除,杨义菊含着眼泪把刚挂果的葡萄藤砍掉。这些人也许没有多少文化,但在洱海保护面前,他们选择了让步,因为洱海是生他养他的“母亲”,洱海病重,岂能坐视不管。

位于海东镇南村的大理市委党校,有部分建筑在本次洱海生态治理三线范围内,还没等政府发布新闻,他们就已经开始拆除工作。修复洱海湖滨生态缓冲带,义不容辞。

洱海治理 一场生活与生态的保卫战

治水治污需要“治病手段”

2015年,中建五局三公司大理洱海环湖截污(一期)工程启动,作业团队在洱海流域的25个自然村开始了“千人巷战”,生产经理韩玉宾回忆说,一米来宽的巷子里,大型施工器械无法进场,项目管理人员就与工人一起肩扛手抬、逐户“拔点”。施工最火热的阶段,现场工人两班倒,管理人员也不轻易下“火线”,最累时候,即便是躺在床上,双手仍旧会控制不住地发抖。

曾经有段时间,双廊很是尴尬,激增的游客给双廊的污水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施国东说,在旺季,双廊的污水是用类似洒水车来往外运,客栈运到污水厂,污水厂处理能力有限,又要连夜运到海东去处理。双廊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说,最夸张的时候,每天要8辆车来回跑8趟才能运完。所幸这样的日子已经被终结了,就在年初,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大理是云南第一大奶牛基地。2012年以前,牛粪处理是难题,养牛的院子里臭烘烘的,村子里、河岸边、房屋前,只要是空地,都堆着牛粪。后来,牛粪也成了可以换钱的宝贝,住在弥苴河的段立森喂完牛以后,就开始收集牛粪,然后开车农用车去卖牛粪,一年下来,牛粪能卖两三万块钱。

专家介绍,洱海流域每年产生250万吨的禽畜粪便,畜禽粪便、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三大面源污染占洱海入湖污染总负荷的大半,畜禽粪便污染在洱海三大面源污染中占比最重,而牛粪又是首当其冲,成为洱海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牛粪进行处理,转化成生态有机肥,然后作用于农田,保证养分全面肥效持久的同时,还能减少面源污染,变废为宝,何乐而不为?钟顺和是企业家,也是大理市的人大代表,他经营的公司一直在从事农业环保科技开发。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洱海流域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公司目前已经建成投入运行的“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项目”以及即将要投产运行的“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运行后,每年可处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实现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本覆盖。

洱海治理 一场生活与生态的保卫战

洱海只有一个 我不护谁护

一直以来,洱海的清澈,是大理人引以为荣的骄傲。大理之所以吸引人,资本就是苍山的碧绿、洱海的湛蓝、古镇的厚重、渔村的古朴。

但很多人可能忘了,这种馈赠是有代价的。自然资源与旅游人口站在了天平的两端,自然资源砝码一旦减少,或者人口超过资源承载,后果可想而知。

人多了,洱海会不会因此变脏? 166名接受调查的市民中,有学生、公务员、外来务工人员及游客,他们每个人都认为洱海保护重要,都认为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在看见别人污染洱海,向洱海乱丢垃圾、乱排污水时出手制止。大多数人说,我们只能管好自己,别人的污染,最多等他离开以后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环境保护,向来就不单单是政府的事,需要全民的参与。2018年6月底,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有人驱车在洱海边洗车的视频,大理市洱海流域综合联动执法大队迅速出动,对车主进行了2000元的处罚。网友的热心得到了大理市民的点赞,这样的小恶不能容忍。

2018年7月,大理大学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开展了为期10天的美丽中国洱海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同月,共青团大理州委、大理州青年联合会、大理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发布了“全民倾情护洱海 支援接力守乡愁”的志愿者招募公告。

洱海不仅是大理的洱海,云南的洱海,也是全国的洱海,甚至是世界的洱海。洱海,只有一个,“洱海治理 我不上谁上 我不干谁干 我不护谁护”这样的宣传标语,在大理的大街小巷,也在洱海居民的心中,一场全民治水的风暴正在大理洱海畔形成。

洱海治理 一场生活与生态的保卫战

洱海保护没有终点

洱海保护治理,被大理州、市两级政府写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要任务,“以洱海保护为核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实现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明显下降,全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6个月Ⅱ类),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蓝藻水华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强硬的措施、最大的决心抓好以洱海保护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最,表达了政府对洱海保护治理的态度。

大理市常务副市长赵永祥在5月30日三线划定新闻发布会上称,三线划定区域内的房屋将按照方案进行拆除腾退,这些地块拆除以后,将全部用于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的王欣泽教授说,湖滨带生态修复是洱海保护的重要一环,是保护洱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湖滨带具备“生态、环境、景观、服务”四大功能。除了能发挥水源涵养、氧气制造、空气洁净、控制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外,还起到提升区域水环境的作用,确保洁水补给洱海。

有资料显示,洱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洱海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自然湿地达到3.04万公顷,植被覆盖度提高至50.5%。

连日的阴雨给洱海带来不小的压力。暴雨径流掺杂着泥土和被人随手丢弃排放的垃圾废水,偶尔还是会流入洱海。就像洱海保护治理过程中遇到的艰难与险阻,但雨过总会天晴,洱海保护治理这场马拉松没有终点,洱海美,大理才美。

洱海治理 一场生活与生态的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