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 要用「戀愛」般的心情 對待音樂

李傑 要用“戀愛”般的心情 對待音樂

李傑,1965年生於遼寧營口。著名詞曲作者、音樂編配、歌手、製作人。1984年參加了谷建芬聲樂培訓班,1985年進入中央歌舞團。1986年錄製第一張專輯《熱線你和我》和第二張專輯《昨夜》。1988年奪得央視第三屆青歌賽通俗唱法冠軍。1996年簽約日本JVC唱片公司。1997年創作的《紅旗飄飄》獲上海東方電臺最佳作曲獎。作品《水中人》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97年度特別推薦獎和1997年至1998年度“綠蘭莎杯”全國十大金曲獎。《笑容》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98年度十大金曲獎。李傑曾為國內許多青年歌手創作歌曲,如何靜的《家園》、王菲菲的《水上花》、姜昕的《花開不敗》、毛寧的《真的我》、那英的《天亮》、高明駿的《龍》、田震的《真愛無限》等。

9月18日,由中共營口市委宣傳部主辦、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承辦、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協辦的“民族嚮往,中華力量”暨火風《想往》首發活動在遼寧“九 一八”營口文化會客廳隆重舉行。該歌曲一發布,就得到了眾多歌迷的好評。《想往》是著名詞作家楊雨號和著名音樂家李傑聯袂為歌手火風匠心打造的一首“紅歌”。火風渾厚天成的嗓音,將《想往》的藝術風格推向全新的高度。詮釋了歌曲悠揚高亢的特點,寧靜致遠的意境,標誌著李傑的創作才情又邁向新里程碑。

愛國的“音樂裁縫”

李傑經常把生活與理想的音符放在五線譜上,造就了一首首紅遍大江南北的經典歌曲,曾一度在音樂界被稱為“音樂裁縫”。同時,也是一位集藝術造詣與愛國情懷於一身的音樂家。

李傑說:“近百年來,一代代英雄的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拋頭顱、灑熱血,終於贏得了偉大勝利,成立了新中國。新時代賦予了我們全新的歷史使命:將愛國主義情懷作為牽引,主導藝術走向更高的空間。”

歌曲《想往》講述了一個參戰老兵在新婚之夜棄妻離去,奔赴戰場英勇殺敵的故事,充分表達了我國老一輩捨身忘死的崇高理想與大無畏精神。有情節、有故事、有情懷。道出了人們對歷史的回望和對未來的想往;飽含了愛國主義精神內核;達到了愛國與勵志的統一。感召新時代的青年崇尚革命精神,獻身使命,不忘初心,深得廣大歌迷和網友的喜愛。談起此次愛國題材作品的創作,李傑說,“一名優秀的音樂人,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愛國主義者。這也是我繼《紅旗飄飄》之後又一次創作類似題材歌曲的原因。”

尊師重道的“草根”

李傑並非科班出身,但他秉承“天道酬勤”的人生信條,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80年代時,作曲家谷建芬創辦了“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致力於推動當時通俗音樂領域發展。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傑便懷揣著夢想,敲開了谷建芬的家門。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傑說,“這是我一生中對我改變最大的一天,那天我穿了一身紅,然後揹著一把吉他,頭髮亂亂的、長長的。然後就敲開谷老師家的門,問能不能考她的這個學習班。可是當時谷老師那個時候學員已經滿了,後來聽我說從東北過來挺遠的,就說聽聽我唱,再決定要不要我,然後我跟谷老師唱了幾句。我當時第一首唱的好像是周峰唱過的一首歌,叫《夜色闌珊》。”

聽過李傑的演唱後,谷建芬便決定破例收下這個學生。從此之後,李傑便成為了當時很有名的谷建芬聲樂培訓班的成員,與毛阿敏、那英、孫楠、解曉東等人成為了同學,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路。作曲家谷建芬回憶說:“李傑當時給我的印象,首先是聲音不錯,挺亮的,我是比較重視歌手聲音的,第二個印象就是李傑唱歌很熱情,很投入。”

在谷老師的幫助下,1986年,李傑錄製了個人專輯《熱線你和我》,其中收錄的臧天朔作曲的《心的祈禱》,後來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經典。之後在央視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李傑演唱了《軍禮》和《伸出你的手》,一舉奪得通俗唱法冠軍,從此一夜成名。

談起恩師谷建芬,李傑總是有無限感激:“在我的心裡面,谷老師其實就是我們的母親。雖然過去年輕的時候在學習班裡面不懂事,淘氣淘的很厲害。但現在慢慢長大了,孩子也有了,慢慢成熟了,所以也知道到該回敬老師的時候了,得多去看看她、孝敬她老人家。我跟孫楠、那英和毛阿敏我們幾個每年必須一起去看谷老師。但因為他們有時候演出很忙,抽不出空來,而我在幕後做的工作比較多,所以在北京就多。所以我一有空就會去看看谷老師,也是替他們去多看看谷老師。”

隱居山林的“採風者”

在當時的歌壇上,歌手若能得到像青歌賽金獎這種大獎,基本上就能在業界站穩腳跟了。但得獎後不久,李傑卻毅然告別舞臺,極少現身於各類文藝演出、電視晚會中,幾乎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李傑說:“那時參加演出活動和節目錄制的時候,有很多機會演唱人新創作的作品。但當時性格特別犟,總覺得這個旋律一出來總是不夠好,88年之後就乾脆自己採風去了。去了侗族地區、黔東南,跟侗族人一起生活了將近三個月,回來就寫了《家園》、《紅旗飄飄》、《水上花》。採風之後寫了特別多作品,而且感覺特別好,從此走上了創作的道路。直到現在,我都每年堅持去幾個少數民族的地方採風。”

當大多數同學、歌手們在各地“走穴”演出的時候,李傑卻選擇了“隱居山林”,在侗族、苗族、傣族、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遊歷與冒險,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更加熱愛的音樂創作之中。但也由於音樂事業重心的轉變,陷入了一段時間的事業低潮期。

李傑回憶說:“我其實生活那個時候,就是比較困難了。因為雖然當時得了青歌賽的金獎,會有很多人找我演出,但是我出去採風去了,人家也找不到我。後來我採風回來之後,我有一個特別好的一個朋友,在我某天演出的時候正好來了北京,其實也是因為來看我,跟我連借啊,還拿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繼續,幫助我弄了錄音棚,還買了成套的樂器、設備,支持我創作、排練,走出了這一段低谷。”

談起創作過程與靈感來源,對中國音樂未來變化與發展的看法,以及對青年音樂工作者的期待。李傑也表示在音樂傳承與新元素磨合碰撞是件有趣的事,不同時代要有不用的音樂氛圍及表達。希望大家能堅持原創,讓擁有多樣文化的華語音樂發揮出潛能。還告誡年輕人要用“戀愛”般的心情去對待音樂,不功利並永遠真誠。

李傑說:“每個人他寫的音樂,這一生當中不一定要很多,只要是能夠讓人們記住的,能夠有生命力的東西,我覺得這種音樂就足夠了。我覺得做人也是一樣,其實我們在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也是有很多人幫助過我,所以我覺得要用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