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了,回家吧……(田明)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回家

記得小時候,用竹竿將一頭破成篾條後編成小籠,放在民勝小學旁邊的小河水精處,第二天就可以取到魚兒,甚至晚自習息燈後約上調皮的玩伴溜出去捉鋼鰍也是收穫滿滿,前些天回老家看望母親,兒時的記憶又上心頭。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火燒雲)

鋼鰍也叫鋼鰍魚,學名棘鰍。有點像泥鰍,突出的吻端,周身褐色,背鰭底下有6、7個黑色鑲白邊的圓斑。春季開學或是漲水前,用1角錢一個的魚網或是撮箕,將石頭扳起來再放下,見水流動的鋼鰍就會躲到網裡鑽進撮箕裡,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一頓佳餚。

那時候,我們喜歡捅黃鱔、滾鐵環、打陀螺,還有全體同學一起同跳一根長繩,最期盼的還是“六一”兒童節上的釣魚和摸象鼻活動。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曾經的渡口六馬廠)

兒時的記憶裡,民勝村印象最深。我從上小學四年級一直在那裡讀了3年書。那時候,財政上緊,學生也要出義務工的,大一點的同學用小背籮背三、四十斤砂,小一點的同學也要石頭抱回來,沒過多久原來經常長草的操場用混凝土打了球場,大家都很愛惜,每個星期一、五都掃得乾乾淨淨的。那時候,從五、六年級是要點煤油燈上晚自習的,節約的同學還用桐子點燈,燻得一臉黑煙,秋後要幫忙撿桐梘賣補貼家裡用,要是哪個同學穿上春秋衫或是毛衣他家一定很富裕。週末才回家,換洗衣服,背玉米麵和洋芋交到食堂。但那時候,同學們學習很認真,吃過下午飯也要坐在河邊的石頭上看書,現在不知道是科技先進還是時代變遷了,小孩子成天在找Wifi流量、玩遊戲。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二寰巖)

小時候就聽在雷波縣黃琅中學教書的舅公陳國安講百仗坡的故事。相傳鎮守在百仗坡頂的是一雲南曲靖的一支青羌,驍勇善戰。坡頂到江邊有地穴通道,可以取水和退卻。諸葛孔明和彝族南蠻王孟獲的彝兵在兩面坡交戰了九十九回不能取勝。孔明趁一個漆黑的夜晚,用一萬隻山羊,角縛尖刀利刃,頸掛閃亮的“孔明燈”,尾掛鞭炮,兩面坡各分五千,同時點炮往上驅趕。羊受到驚嚇,往前亂竄,見人就戳,成了狂獅猛獸,彝兵抵擋不住,只好從地穴通道中退出,這大概就是“百仗坡”的來歷。

其實,百仗坡位於民勝村尖尖山的反背,屬於兩面坡,北面臨江,南面靠山,正對雷波縣中田鄉下河壩碼頭,與馬湖只隔數十里,與雷馬屏的點將臺、金海村的輸家坡和檜溪鎮的八仗地都很近,只要一放狼煙信號就能看見。還聽爺爺講過馬湖的孔明堡、大小陷槽,老君山的雙奶包、扁擔巖,民勝村紅巖七龍崗和水晶坡後面九十九個小山包形成的臥龍崗的故事。蜀漢時諸葛亮南征,曾三降渡口,七擒孟獲,平定中原。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紅巖梯田)

長大後,才知道青勝鄉山青水秀,以人民勝利之意命名,也有百仗皆勝的寓意。青勝鄉駐地哪哈坪,原系彝族哪哈家居住而得名。

據父親講,青勝鄉是1989年5月從檜溪鄉劃出來的新建鄉。老家小廠自然村就是永善縣的最北端,與綏江縣的中村、紹亭相連,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雷波縣的馬湖和黃琅鄉隔江相望。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七龍崗)

青勝鄉最出名的要數“絕壁天河”—青勝大堰,被稱為永善縣的“紅旗渠”。從2004年的《永善縣年鑑》查閱到,青勝大堰於1958年“大躍進”時期就開始動工,2003年通水,歷經45年時間,數次開工、停工,才在千仞絕壁上鑿出了這條大堰。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青勝大堰全長10.8公里,設計斷面60x60釐米,最大過流量可達每秒0.25立方米,2002年、2003年爭取到以工代賑等國家資金投入151 萬元,群眾投工投勞31萬個,幾代人的心血才使青勝大堰主幹渠合線竣工通水。在驚詫讚歎之餘,不得不佩服老百姓求生存的毅力和戰勝大自然求發展的魅力。

青勝的毛尖茶葉也很出名,每到四月採摘時節,嫩綠的芽頭,密集肥大,尖細秀麗,色澤明亮,茶葉格外清香鮮美。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水晶壩養殖場)

中秋節回家的時候,看見東莞結對幫扶的民勝村水晶壩易遷安置示範點上,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草街子3000餘平米的養殖場也建起來,群眾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青勝集鎮)

藉著假期,返鄉之願終於得以實現。和母親聊家常,吃臘肉、摘新鮮的南瓜,串門子、走親戚,後備箱裡那些香甜的紅薯、板栗,伴著夢裡揮之不去的那一抹鄉愁,讓兒時的歡樂和童年的腳步填滿了整個記憶。

国庆了,回家吧……(田明)国庆了,回家吧……(田明)

今日推薦

供稿/田 明

編審/李仁安 校對/李曉溪 編輯/馬 杏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