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01

“三无文章”问题存在已久,

何时才能杜绝?

其实,语文教材里“三无文章”问题的存在早已是痼疾。早在2016年,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就成功“侦破”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的一起“冤假错案”。

这起“冤案”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叫《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讲述的是一名乐感极差的小提琴演奏男孩,受到“耳聋”老人的鼓励,不再羞于在人前拉琴,找回自信的故事。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课文插图

2011年,在张祖庆执教的一堂语文课上,有学生提问:作者“落雪”真的是郑振铎吗?

张祖庆问,你从哪里获知作者是郑振铎?学生说,网上到处都是。张祖庆没放在心上。

2016年,张祖庆看到“中华读书报”公众微信号刊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院研究员陈福康先生的《一篇蹩脚文,入选课文后》,文章核心观点是,《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不是郑振铎。

张祖庆决心要当一回“福尔摩斯”。多方求证后,2016年12月11日,张祖庆的个人公众号后台,出现了名叫岳永利先生的留言,他表示自己就是落雪本人。(原文请戳:《小学语文课本有“冤案”!杭州一位特级教师花5年挖出真相,所有孩子都该知道》)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经过大刀阔斧的语文教育改革,教育部统编教材(部编本)里还存在问题吗?郭初阳老师翻开教育部统编教材(部编本)第三册语文教材发现,结果并不如人意。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问题一

郭老师发现,教育部统编教材(部编本)第三册语文教材第3课《不懂就要问》,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都是“三无”。

而在其他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也有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些文章是出自于以前的旧教材,不知道是何人何时何地写的: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问题二

读完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后,郭老师心中产生了忧虑。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文体不分

”文章。而语文课文中的“文体不分”,恰恰是当下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根源所在。

鹿姐姐小科普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例如。小说、戏剧、诗歌等等,都是虚构类文学作品,追求艺术真实;历史、传记、调查报告等等,属于非虚构作品,重在合乎事实。文体不分,就是指文章没有基本的文体区分,混淆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

郭老师回顾了这篇课文中的“文体不分”错误:

有两只小猴子在听孩子们读课文,松鼠和山狸在看同学们做游戏,这到底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呢?

郭老师指出,好教材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具备文体意识,懂得各种体裁的不同。而像《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样的课文,没有基本的文体区分,混淆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误人子弟。

“当前,小学生学习的写作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说明,但不会区分不同的文体,没有人告诉他们虚构和非虚构的区别,甚至连课文也混淆这个概念。所以会出现当下小学生作文谎话连篇、虚假、矫情的情况。”郭老师指出。

因此,郭老师建议,一线教师在引导孩子学习类似《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样文体不清楚的课文时,不妨多问几句:

真的有两只猴子听同学们读课文,松鼠和山狸看同学们做游戏吗?

这所小学在哪里?

大青树是棵什么树?

古老的铜钟是什么年代锻造的?

……

问题三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篇课文《花的学校》,注释中指出:“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事实上,很多课文都有这样的标注: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郭老师指出:“选一篇经典作为课文,就不要去乱改它,改动是不尊重作者和版权的行为。”

郭老师翻出了原版文章,还将改动处用黑色笔标明: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花的学校》(作者:泰戈尔)教材版(左)与原文(右)对比图

和《花的学校》情况相似的,还有第八篇课文《去年的树》。原文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教材用的译文是孙幼军的。

“选做课文以后,依然被改动了。”郭老师说。

新编教材的课文最后结尾部分是: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但郭老师认为,09年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小狐狸阿权》译本更加精彩:

小鸟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火苗轻轻地摇摆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唱完了歌,小鸟又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苗,后来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一字之差都会有天壤之别,何况是一句之差?这句话的点睛之笔恰恰在‘火苗轻轻地摇摆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这句话里。火苗对小鸟做了很动人的回应,这是文章里的灵魂。但是课文却偏偏删掉了。”郭老师说。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02

杜绝教科书里的“三无文章”问题,

应加强修订和反馈机制

对于教科书里的“三无文章”问题,北师大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马新国曾说:“尽管出现‘三无文章’有种种理由,但无论再多的理由,都是一种缺憾。教材编写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细工慢活,建立教材修订和反馈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而郭老师的观点也相似:“教材的编写,除了有专门的专家编写小组;教材的审定,还应当有独立的学术委员会。我建议,语文教育不需要课本。

为何郭老师会这么说?郭老师解释道,他认为学生应当以伟大的书为语文课本。

关于新版语文教材里的“三无文章”现象,爸妈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快微课(id:i2reads),资深教育媒体人创办,汇集国内中小学名师、顶尖教育工作者的原创教育理念,提供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追踪教育热点话题,犀利点评,持续推送免费各学科名师微课、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的有声阅读音频。

部分来源自快微课(ID:i2reads)

多篇课文竟是“三无文章”?!新版语文教材遭名师怒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