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這篇文章寫於小月坡老師加入飛圖映像之際,飛圖全體成員,非常榮幸小月坡老師的正式加入,成為飛圖的重要一員!

相信很多朋友對小月坡老師並不陌生,但看完這篇專訪,你會更加了解和喜歡小月坡以及他的作品!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初看這些照片,你有怎樣的感受?

氛圍感,是首先印入我腦海的字眼。

濃厚的氛圍感,超現實的色彩,圖中之景出於現實,卻超於現實,讓人心中頓覺玄妙,暗暗叫好。

這就是攝影師小月坡作品給我的第一感受。

小月坡接觸攝影的時間其實並不算長,2016年開始攝影,其間不過兩年,作品不僅搶眼,還獨具個人風格,實在令人驚歎。

談起怎麼就開始了攝影的不歸路,小月坡說,還不是閒的。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打遊戲養成的攝影風格

2016年之前,小月坡經營著一家網吧,在網吧的日常,最多的就是打遊戲,什麼遊戲都玩,玩的多了,見的自然也多了,殊不知遊戲的畫風,畫面感,色彩氛圍等因素,其實也在慢慢的填充進他的感官,在其體內積累成一套審美體系。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2016年是一道分界線,他賣掉了網吧之後,閒得無聊,便拿起了朋友送的D7100試著去拍攝,當然,拍攝成果慘烈。

他坦言,那時覺得相機拍出來的居然還沒有手機拍的好看,索性將相機放在櫃子裡睡大覺。

而也在同年,他無意中看到縣長(閉眼緘默)的麥田人像,被那氛圍感深深吸引,想著,自己要也能拍出那樣的片子該多好。也是在那,他才知道,原來攝影是需要後期的。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閉眼緘默 縣長的麥田人像

學習攝影的過程其實都大同小異,但小月坡與大多數人截然不同的一點是,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風格

因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便去閱覽了大量國外攝影師的同類風格作品,再將自己學到的後期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去,幫助自己實現心中想要的調子。方法的不斷學習,都是為了達到自己心中之景服務的。

“技能是可以學習的,審美得靠積累,在後期上,一般技能都不復雜,思路和審美更重要。”小月坡這樣說道。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不善言辭,攝影替他說話

在採訪小月坡老師之前,有“過來人”哭著對我說:

“小月坡老師太難採訪了,給他的採訪提綱,除了作品發了過來,其他的什麼都沒給”。

問他為啥?因為小月坡老師說了,沒啥好寫的啊。

的確,你們看小月坡老師在各大攝影平臺的賬號就能知道,當大家都在為自己的攝影作品絞盡腦汁想一個名字配一篇文案時,小月坡的作品常伴隨著寥寥幾字的地名甚至是一串亂碼的名字就出來了,但這對他的作品有影響嗎?我覺得沒有。

有時候,好的作品,自己也能說話。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小月坡老師的“自拍照”

小月坡說,自己屬於比較宅的人,除了外拍,幾乎不會出門,也沒什麼社交,這可能跟常年的網吧生活有關。

但問及攝影以來,覺得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他答,能到處走走逛逛,不用宅家發黴。

平日比較宅,而攝影讓他最開心的是不用宅。

看似背道而馳的言語,其實也是他身心的統一。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人這一生處在社會這個大群體,需要面對很多人事,所謂人情世故,避免不了很多無效的社交。但小月坡本質是個很隨性的人,他平時喜歡靜,不喜歡那些條條框框虛以委蛇。

他說,堅持自己喜歡的,才是自己的

他喜歡攝影,喜歡川西,他說川西有雪山,有云霧,置身其中,能讓人覺得很放鬆。

雖然不善言辭,但你能感覺到,他的心中自有廣袤宇宙,而攝影作品,就是他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堅持自己喜歡的才是自己的

在前面我們就說過,小月坡在學習攝影的初期,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這一路走來,他的作品日漸精到,就是因為他一直在做自己。

不善言辭的小月坡,在說起攝影作品時,話倒是明顯多了起來。

他說自己看自己的照片,往往很難中立的去看,都會帶著一些偏見。

但問及是什麼偏見,他說,他要是知道就更好了。

此時我明白,這不是他的偏見,而是他的挑剔。

好的攝影師,對自己的要求自然也更高,隨著不斷的學習探索,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在提高,在後期一個時間段回看之前的作品,就難免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評判,“偏見”自然就產生了。

“隨心境與審美的變化,會逐漸發現一些問題,這也是一種積累。”——小月坡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談到他的攝影思路,他說,場景的選擇,構圖和氛圍,是會最先考慮的,然後是色彩、細節這些東西。

在拍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構圖,前景中景遠景的取捨,不要太盲目。前期做足了準備,後期就只用在原圖的基礎上調整圖片的光影,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好,比如下面這張: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而有一些作品,前期的環境的確不如人意時,就得通過一些後期手段,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比如這張小火車,小月坡坦言原圖的背景確實不好看,而他又是個很重視氛圍感的人,因此後期換了背景,才達到自己想要的畫面。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其實在跟小月坡老師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忠於自身的想法就跟他的作品氛圍一樣濃烈,心明眼亮,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覺得,其實我們鏡頭所拍攝的,多多少少和真實場景的現場感受有區別,無論寬容度或鏡頭特性還是別的原因,都會有出入,所以後期他會更傾向自己的想法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比如這張圖片,小月坡老師使用了不同的焦段拍攝,廣角對於前景有很好的表現,但受近大遠小鏡頭特性的影響,會弱化中遠景,而他為了還原自己的所見所感,因此使用了不同的焦段來表現。

這些東西,肉眼能看到,但受制於鏡頭等器材的因素限制,往往很難去表達清楚。

的確,人們有個固定思維是,攝影后期就是在前期的基礎上去創作,卻反而沒想到,有時後期竟是對真實的還原,對器材不能還原肉眼所見所感的一些彌補

小月坡老師能認識到這些,更是他遵從自己內心想法的一個結果。

你打遊戲被老媽罵,他打遊戲卻成了風光攝影師

採訪尾聲,對於日後的創作,小月坡老師說,希望能拍到不一樣的風景。

世間大同,如何能不一樣呢?

——“最大限度還原現場與適當美化來結合,不受條款來約束自己,可能就會不一樣。”小月坡答道。

期待小月坡老師日後更多不一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