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之后是深深的无奈

看穿之后是深深的无奈

这两天抽空读了几章人类简史,给我触动最深的两个观点,也算是打开了一些问题的源头,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智人之所以称霸全球是因为,他们可以进行大范围陌生人之间的协作,而这些协作是通过共同相信虚构的故事来实现的,这也是整部人类简史的核心观点

然而只有阅读原著才可以真正的沿着作者的脉络,穿越底层,对一些分析理解的更透彻,比如下面这两个问题:

1、学科的来历

上学的时候学习要分很多学科,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学科,且看赫拉利对历史和生物学的解释

大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

大约38亿年前,在这个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之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形成了“生物学”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智人发明出许许多多想象现实,也因而发展出许许多多的行为模式,而这正是我们所谓”文化“的主要成分,等到文化出现就再也无法停止改变和发展,这些无法阻挡的变化,就成了我们说的“历史”

更为关键的是:

自从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整行为。这等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

2、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这一点与《自私的基因》中所描述的观点相合,基因演化 追求的是物种基因被更广泛的复制和延伸,并具备持续能力,在这一点上基因是自私的,它并不在意宿主的感受

然而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却未必是好事情,然而整个演化过程却如滔滔流水,不可阻挡的发生,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悲剧史

  • 农业革命使人类更加辛苦的劳作,却生活得更为艰难,放弃了采集人的生活习惯,重复的劳作带来新的生理病痛,定居促进疫病的流行,人口无节制的膨胀带来新的生存压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单一个体来说,是越来越不幸福的,甚至是悲惨的,但对于人类基因演化来说,却是巨大的胜利

  • 智人新的生存技能打破自然选择的常规,造成的大量原有物种的灭亡,犹如洪水一样,智人走到哪里,哪里的大型物种就快速消亡,剩下的要么隐藏在人类还没有涉足的深山深海,要么被人类驯化后成为食物或生产工具。而这些被驯化的物种(牛、猪、羊等),实现了基因演化的胜利,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无疑是注定了一辈子的灾难,无论是一头待宰的猪,或是一头不断被迫受精生育产奶的牛

看穿之后是深深的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